分享

徐慎檀:《道德经》第四章释义

 丹阳论道 2021-02-24

大家好。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五到十分钟的时间休息,我们一起来体会先哲们的智慧,今天我们读《道德经》的第四章。

我们先把原文读一下: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章,是接着前面继续讲“道”,主要是讲道的本体。道的本体,是一种摸不到、看不见的,空虚的状态。所以他说“道冲”。冲就是空虚的意思。但是,“道”并不是没有。“道”虽然是不可见的虚体,空虚无形,但是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不可估量。“盈”是满,引申为尽头,不盈就是不满,也就是说没有边际。

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是深不可测的意思。所以这里就是说“道”,本身它是很深,但它却好像是万物的主宰。那么“道”,既然我们摸不到看不见它的体,我们怎么感知呢?它虽然没有办法直接去感知,但是它是有作用的。“道”的作用,就是能够感知“道”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它能够打磨所有的锋锐,它能够化解所有的纷扰,它能够融合所有的光明,它也能够把自己合于尘土。

湛兮,似或存。湛是清澈的意思,也是深远的意思,当天气特别晴的时候,我们会说湛蓝的天空,就是天空是极其清澈,同时又极其深远。所以这里头说“道”也是湛兮似或存。在佛经里头《楞严经》讲到佛法的本体,心的本体,也是讲到“妙湛总持”,也是这个“湛”字。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就是说不知“道”是谁之子,也就是说不知“道”是谁所生。换句话说,就是“道”在万物之先。所以这里头明确的说是“象帝之先”,这里头的“帝”已经是指的是后来的“天帝”等一切这些概念。所以,这个现在评论说老子是有无神论的倾向等等。但是中国的思想,确实没有一个西方的那种至上的唯一的心外的主宰,没有这个概念。

在这里头讲到的是道的本体,我们不可以直接的看到,但是它的体性的特点,就是“冲”、“渊”、“湛”,也就是道的体性的特点是:空虚的、深远的、澄澈的、清明的,这是它的特点。那么这个体性,我们怎么去感知它呢,就是从它的作用。它的作用,咱们在上一节里头讲到的,是它如何治国的思想,就是我们上一次讲到的“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是治国的思想。而在这里头,直接讲它对整个社会协调和思想认知的作用,就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里头不是单纯的说是“锐”,我们就要把它变钝。“道”是无形的,所以“道”对问题的解法,都不是针锋相对的解决,你在左边,我就一定要把你拉回右边儿。“道”都是一种超越式的。也就说,对于锐,挫其锐是要消磨掉那个尖锐,并不是要把它整个的折断。解其纷,不是这个纷扰,我就一定要把它怎么样,而是要能够化解它。光,光辉是要融合它。尘土是要认同它。总之这一切都是用超越的方式来解决。

《道德经》里头“道”的概念是很深的。不仅仅是咱们第一章提到的真理的概念,也不仅仅是这里提到的这一点点作用。所以今天和大家只是分享一点我的感受体会,以后我们再慢慢的在讲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得到一个更深的理解。总之,这里头给出了一个理解的方式:就是一方面是“体认”,去描述它的本体的特征;一方面去从作用上来认知它。

好,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就先到这儿。我们把这一章再一起读一遍: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今天就到这里,大家明天见。

温馨提示:由于我和徐老师第一次合作发布这种音频作品,难免在剪辑、调音上出现不尽如人意之地,盼见谅。微信公号“丹阳论道”自即日起开放投稿,文章言之成理者皆有薄酬,另:文章赞赏全部归原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