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道为宗,以天地为依。 以圣人为师,以经文为学。 1,以大道为宗 提问:现代的人们为什么都很迷惑呢? 答案是,因为“路”太多了。 道 《尔雅·释宫》: 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 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道”字小篆 一达谓之道路:只有一个方向的路,叫做道。 “岐”字小篆 二达谓之歧旁:出现分叉路,叫做岐。 “巨”字小篆 三达谓之剧旁:丁字路口,叫做巨旁, “衢”字小篆 四达谓之衢:有四条十字路口,则叫衢。 “康”字小篆 五达谓之康:有五个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康。 “庄”字小篆 六达谓之庄:六个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庄。 “骖”字小篆 七达谓之剧骖(cān):七个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剧骖, “崇”字小篆 八达谓之崇期:八个方向的岔路口叫做崇期。 “达”字小篆 九达谓之逵:崇期的意思就是四条路相交,路口特别多。 崇,充也。道多所通,人充满其上如共期也。 有九个方向的路口,叫做达。达的繁体字是逹,逹同馗。 老子用形而下的路,引申为形而上的道理,有两个原因, 一,道只有一个方向,没有分叉。 二,道字,有一个走走停停又不停的四下张望的行路人在赶路的意象。 引申为形而上的最终极最根本的道理,指的是尚未分叉过的路,也就是“一”。 所以道德经里面,道有些语境中,可以和一互称。 用这个没有分叉的路,来指引那些走走停停不停张望的赶路人,则会使得他们不会因为岔路口太多而迷失方向。 对于一个赶路人来说,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 “一”字 庄子认为“道”,就是、纯,素,真,一,道不欲杂,杂则不救。 天下在上古之时为“一”,后又分裂为“二”,为“三”。。。。。。 就是失道、失德、失仁、失义,失礼、失法的过程。 而今,天下被蛮夷的美元统治,禽兽为“主”,人亦为妖(兽)。 天下苦“伪”人久也。 道生德,德生仁,仁生义,义生礼法。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法又生贼。 社会道德败光,贼又生禽兽。 这就是道德的一路衰退过程。 世人失道久矣,离道远矣。 道,都是关于路的,道引申为宇宙终极道理。 德,则都是关于走路的。 德,也随之引申而对这个宇宙终极道理的把握,并行于其上。 就是说,宇宙中存在着一个亘古不变的永恒的大道,人行于道上,叫做德。 “德”字小篆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道,从虚空里向外涌现,并用它的涌现之物创造出了万物,可是它这样无始无终永不停休的一直往外涌现,这种虚无妙气虽无形象、无端倪、不可见,却无所不在,无所不备,体性圆满,妙用无穷。 “渊”字小篆 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是那么的幽深而旋涌着,看上去万物都是从它那里涌现出来的。 它深不可测,广不可量,似有似无,似无非无,却是万物生化之母,主宰万物的宗主。 道用阴阳二气,创造生育了天地万物。 万物生出来之后,再用德来进行养育和管理。 怎么才能解决当代人的 身心健康问题, 教育问题, 生存环境问题, 精神需求问题, 文化需求问题, 道义与教养的问题呢? 那就需要复归于道为“一”,往“正”“道”上“返”;要尊道贵德。 以大道为宗,以天地为依,以圣人为师,以经文为学。 唯有弘道,方能济世,道与世两相济,才能复归于大道之上正道正德。 唯有正道直行的人越来越多,天下才会越来越太平,人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唯有合道正德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身边生病的病人就会越来越少,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健康美好,生生不息。 这就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天道健康生活的憧憬,生态环境的健康,生存环境的自然之美,人文环境的和谐,这就是绿水青山的本意。 好好学习,健康生活。 格物致知,明道御世。 做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中国人! 黄帝纪元:四千七百一十七年 庚子年:四月初七 西历年:2020年5月29日 二十四节气:小满二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