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放前凉山彝族的奴隶制度(1)

 瞳孔里的小白猫 2021-03-17

    在我国四川省西部的金沙江和大渡河之间,长期以来居住着几十万彝族人民。这里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小凉山地区,是我国彝族人民最大的聚居区。这个地区的彝族社会,在解放前,还基本上停留在奴隶社会阶段。经过民主改革,才废除了奴隶制度,凉山彝族人民在推翻了奴隶制度之后,跨过了两个社会发展阶段,飞跃到社会主义,现在正同祖国各兄弟民族一道,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

  

    在解放以前,凉山彝族内部的基本阶级关系是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的对立。

    在彝族内部历来有所谓黑彝娃子的区别。黑彝是世袭的贵族,是居于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他们占有娃子。残酷地榨取娃子的无偿劳动,过着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娃子是被统治的劳动人民,分为曲诺、阿加和呷西三个等级。所有的娃子都隶属于黑彝,都受着黑彝奴隶主的残酷地奴役和剥削。娃子中的三个等级所受奴役和剥削的程度有所不同,等级越低,所受奴役和剥削越加沉重。

  

    曲诺是娃子中的最高等级,在黑彝主子管辖区内可以自由迁徙。他们一般占有少量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在经济上有一定的独立地位,他们中比较富裕的阶层还占有阿加和呷西。但他们每年必须为主子服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并且承受其他形式的剥削。

    阿加是经主子配婚成家的娃子,在社会地位上低于曲诺。他们必须住在主子的宅旁,以便随时供主子驱使,没有任何迁徙的自由。他们没有完整地亲权,所生的子女的一部分甚至全部都要被主子抽出当呷西。他们由主子“赐给”的少量土地和农具,但大部分时间必须为服无偿劳役并且承受其他形式的沉重剥削。

    呷西是娃子中最低的等级,通常是阿加的子女和从周围地区掳掠来的汉人。他们一无所有,住在主子家内终生无休无止地为主子从事家内劳动和田间生产劳动。他们被剥夺了一切权利,毫无自由,主子可以把他们当作牲口一样任意买卖,甚至加以虐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