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往事如烟85VT 2021-03-19

交响曲是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创作而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其曲式结构宏大,擅长表现重大题材,内容深刻,富于戏剧性,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和其后的古典时期确立起来的一种大型器乐体裁,通常为四个乐章。

意大利歌剧序曲采用的快—慢—快的三段体结构,对古典交响曲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德国作曲家海顿是交响曲的创始人,被誉为“交响曲之父”,他创作有100余首交响曲,其后期成熟的交响曲,确立了古典交响曲的四个乐章的套曲结构,即: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往往是整个交响曲的核心部分;第二乐章,慢板,与快板的第一乐章形成对比;第三乐章通常是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三段式结构;第四乐章则往往是一个舞曲性格的急板,热烈欢快。

一、《bE大调第103交响曲》(海顿)

这部交响曲是海顿古典交响曲中最杰出的典范之作,在此,海顿无论对交响曲体裁的处理,还是写作技巧的成熟,都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音乐语言方面与民间歌舞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明朗、乐观、欢快。由于作品一开始便是定音鼓隆隆地滚奏,因此,《bE大调第103交响曲》也被称为《“鼓声”交响曲》。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以定音鼓滚奏的bE大调主音开始,之后,是一个慢板的引子,沉思而庄重。深沉的旋律先由低音乐器奏出,然后又由小提琴来呈示: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是热烈欢快的民间舞曲的性格,旋律很接近奥地利民间连德勒舞曲的风格,由小提琴演奏。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副部主题是在主部主题的属调上,具有民间舞曲的音调,旋律更为生动、跳跃。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展开部是对主部主题素材的卡农式处理,经过发展后进入再现部,当鼓声再次出现时,整个第一乐章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是一个双主题的二重变奏。

第一主题是带有增二度音程进行的南斯拉夫克罗地亚地区的民歌,性格柔和而庄重,由弦乐器演奏。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二主题以第一主题为素材,但在调式调性上进行了对比,由木管乐器演奏。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两个主题的依次变奏中,海顿充分发挥了其高超的管弦乐配器的手法,使乐队的色彩、力度和性格进行不断的变化,也使音乐表现得丰富多彩。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这一乐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充分发挥了小步舞曲的性格特征,使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二部分,主题优雅,旋律流畅,音色透明,与第一第三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第四乐章,快板,乐曲一开始,由圆号奏出一个和声的背景,小提琴奏出了一个活泼而简洁的第一主题,它源于一首赫尔瓦兹卡的民间歌曲。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此后,海顿运用多种手法(包括复调手法)对其进行不断的变奏和发展,使整个末乐章在一个主题素材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第四十交响曲》(莫扎特)

交响曲是莫扎特创作的重要体裁之一,并且在音乐史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响曲是他在交响曲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仅用六个星期创作而成的这三部交响曲也充分地显示了莫扎特的创作才华。作品反映了他的音乐一贯所具有的真挚、明朗、乐观和淳朴的情感,也体现着戏剧性冲突和悲剧性的因素。

在此,他还加强了奏鸣曲式中主、副部主题之间的对比性,在保持统一的基础上也加强了各乐章之间的对比,推动了音乐的戏剧性发展,提高了交响曲思想内容的深刻性。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乐曲一开始就是快速的主部主题,省略了当时惯用的慢板的引子部分,主题由小提琴奏出,而中提琴演奏柔和的背景音乐,旋律流畅而略带激动的情绪,具有歌唱性。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连接部的音乐情绪更加富于激情,充满着蓬勃的朝气。

副部主题是以新的调式色彩和半音下行音调为特征,与主部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一种温和、沉思和略带哀愁的忧郁情绪。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整个第一乐章中,音乐的发展是以主、副部的两个主题为基础,但第一个主题占主要地位。

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主要音乐素材变化、发展而来的,乐曲在充分的展开和发展后进入再现部,最后在更加热烈的气氛中结束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仍然是一个奏鸣曲式,在这一乐章中,呈示部的两个主题在性格上没有明显的对比,整个乐章始终保持一种温柔、亲切、平和的抒情性情绪,给人以沉思之感,但是在展开部,音乐却略带戏剧性因素。

主部主题: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副部主题: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复三段曲式。按照惯例,当时的交响曲的第三乐章通常采用小步舞曲,但在此,小步舞曲的舞曲特性已明显被削弱,反而具有坚定的性格特征,充满着热情。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中段,主题才显示出三拍子舞曲的性格特征: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四乐章,奏鸣曲式,为了全曲在性格上的高度统一,这一乐章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情绪和紧张热烈的辉煌气势,与第一乐章无论在思想情绪上,还是在曲式结构上都有其相似之处,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对比因素,弦乐器奏出的主题轻巧、活泼,而当乐队全奏时,主题却显得具有动力性和威严的性格特征。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副部主题是一个富于歌唱性的、抒情性主题,整个情绪沉思而忧郁,与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相近。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展开部同第一乐章的展开部的相同之处在于其均以减七和弦开始,并用移调的手法推动音乐的展开。

再现部将不稳定的发展部给予调性上的平衡,使全曲以完美的整体感结束在g小调的主和弦上。

三、《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贝多芬)

贝多芬十分热爱大自然,当他的耳朵逐渐失去听觉以后,他更是如此。

他时常独自出来散步,在草地上、小溪边、柳荫下,细心观察着大自然,思索着万物的生命意义。在他的衣袋里经常装着五线谱纸和铅笔,随时记录他的乐思,如“在森林中是幸福的——树木在讲话”“森林中太美妙了”,甚至在这一时期的书信中,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如“森林啊!树木啊!岩石啊!请赐予我人生所渴望的更大回声吧!在这里我可怜的耳朵一点也不使我感到痛苦了。”

正是因为他对大自然和乡村生活如此的热爱,使得他能够运用这一特定标题,描绘出一幅栩栩如生的风景画。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贝多芬的这一交响曲不同于其他的交响曲,对于这一标题,贝多芬写道:“感情的表现多于音画”,表现了人在大自然中的心灵感受。

全曲共分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过分的快板,小标题是《初见乡村时的愉快心情》,奏鸣曲式。全曲非常和谐、明朗、愉快,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表现了人们在春光明媚的大自然中的愉悦之感。

乐曲一开始就是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主题富于民歌色彩,它也是整个乐章的基本色调,由小提琴奏出: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这个主部并没有完全予以陈述,而是在不断地加以发展和酝酿,并在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引进新的音乐素材。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副部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C 大调,是第一主题形象的补充,前半部分主题是分解和弦式的: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后半部分则是欢乐的歌唱,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所获得的愉悦心情。

展开部以第一主题为素材在不同的调上做以色彩性对比,描绘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再现部基本同于呈示部,但在结尾处出现了主部主题的发展,给人以流连忘返之感。

第二乐章是《溪畔景色》,流畅的快板,奏鸣曲式,这是一幅令人陶醉的风景画,主部主题由弦乐器奏出一个流水声的背景,而第一小提琴奏出的主题则舒缓、安逸,如于溪旁静思。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副部主题的前半段较为活跃: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后半部具有圆舞曲的风格特征,但又富于歌唱性,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音乐先后由大管和小提琴来演奏: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尾声表现了夜莺、鹌鹑和杜鹃的啼鸣声,分别由木管乐器予以模仿。罗曼·罗兰说:“他在精神上重造一个他已经死灭的世界,就是这一点使他的这一乐章中唤引起群鸟歌唱的部分显得如此动人。”

第三乐章《农民欢乐的集会》,这一乐章表现了农民节日欢舞的场面,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由两个主题构成,两个主题都是活泼的三拍子舞曲,第一主题的情绪有些激动和难以抑制。

前半段: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后半段: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二主题则显得轻松而活跃,主题具有连德勒舞曲的性格特征,由双簧管奏出: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音乐的低音区,大管吹奏着三个始终不变的音符,据说是一种只能发出三个音的民间古老乐器的象征。

第二部分,2/4拍,是奥地利民间舞曲风格的,音乐性格粗犷、热情、奔放,表现了农民的集体舞蹈。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压缩式再现,速度逐渐加快为急板。这时,突然从远处传来了一声雷鸣,人们慌忙四散,第四乐章的“暴风雨”也随之而来。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这一乐章非常具有描绘性。雷声、闪电、狂风、暴雨,这一切都仿佛使人亲身感到大自然的巨大震撼力。

音乐一开始,低音弦乐器的震音及第二小提琴的跳弓弱奏,预示着暴风雨的即将来临,而第一小提琴奏出的主题令人不安,是人们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恐惧心理: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风声越来越近了,由定音鼓奏出的雷声令人紧张,第一小提琴奏出闪电般的音调: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一片暴风雨声中,仍不难听到两个主题。

主题一: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主题二: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一个快速的半音阶式的音型从乐队的高音区倾泻而下,好像山洪暴发,这是本乐章也是整个交响曲的高潮。随着暴风雨的渐渐平息,传来了牧笛声,作品又进入了第五乐章。

第五乐章《暴风雨后愉快和感激的情绪》,回旋奏鸣曲式。雨过天晴,大地润泽,而农民们更加感到无比的喜悦和感激。

引子部分,由单簧管和圆号先后吹奏: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主部主题是一段优美的阿尔卑斯山区民歌风音乐,表现出农民们暴风雨过后的欣慰之情。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副部主题由两个交替出现的动机构成,表现了人们内心的愉悦情绪。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展开部的音乐是由主部主题的发展而来的。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再现部,主部主题经过巧妙的装饰显得更加明朗,音乐渐渐趋于平稳,并从此进入尾声。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接着圆号加弱音器奏出最后的旋律: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那是从空旷的田野传来的诱人的回声,使人难以忘却、流连忘返。

四、《第九交响曲》(贝多芬)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作品表现了他“通过斗争,得到自由、欢乐”的崇高思想。

第一乐章是庄严的、不过分的快板,奏鸣曲式。整个乐章如同一个巨大而紧张的战争性场面,表现了英雄与艰难的搏斗。

引子描写了一个朦胧而荒凉的背景,音乐中那断断续续的音调让人孤寂、绝望。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但当这些零零碎碎的音乐汇聚在一起时,所组成的这一乐章却显得清晰而严峻,从而也构成了呈示部的主部主题: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这一主题后,是一种抒情的、温柔的主题,这是在痛苦中对欢乐的幻想,对幸福的憧憬,它也是著名的《欢乐颂》的主题“种子”。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副部有两个音乐形象,一个是哀怨、悲叹的情绪: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另一个是表现反抗斗争的音调: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展开部的开头和引子一样,而副部第一主题的悲剧形象一直占据着优势。

在再现部,音乐一开始便形成全乐章发展的高潮,在最后的尾声中音乐如疾风暴雨,惊心动魄,情景交融,最终以悲壮的固定低音结束。

第二乐章,作曲家将传统的古典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中的慢板乐章,改为急速活跃的诙谐曲,d小调,复三部曲式。当第一乐章以悲剧性结尾时,这一乐章却表现出了明朗、振奋的形象。

在这一乐章里共有两个舞曲性质的主题:第一主题既是疾速的飞奔,又是盲目地追随,把虚幻和现实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后一个主题更为活跃、更充满信心。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作品中的音乐情绪表现出田园般的梦幻世界,带有牧歌风。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接着是第一主题的再现,是对欢乐的茫然追求和戏谑,这也正是整个第二乐章的基本宗旨。

第三乐章是如歌的柔板,经过第一和第二两个乐章的悲剧性和暴风雨般的音乐呈现之后,作品进入哲理性的思考之中。在此,作曲家采用了双主题变奏的手法进行创作。

第一主题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给人以崇高感。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二主题是适中的行板,由弦乐奏出的主题哀怨、悠长,仿佛是在不断地倾诉。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之后的几次变奏中,音乐又把人带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在与将来的沉思之中,在此期间,威武的号声曾两次打破了这种宁静,但并没有影响这种沉思默想的意境,直到整个乐章结束。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四乐章是对整个交响曲的总结,这也是贝多芬整个交响曲创作思想领域的总结。在这一乐章中,贝多芬除了使用大型的交响乐队外,还在交响乐队中加进了庞大的合唱队,其终曲歌词是根据席勒的《欢乐颂》而创作的,表现了“只有当所有的人都成为兄弟,人类才能获得幸福”的中心思想。

乐章一开始,首先是所有管乐器的一个让人为之震惊的乐句: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然后,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了一个具有宣叙调性质的乐句,由乐队与之交替演奏: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经过音乐的不断发展之后,《欢乐颂》的主题出现了,但其音乐性格沉着冷静: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之后,乐章开始时那个由所有管乐器演奏的乐句又以乐队全奏的形式奏出,然后又突然停止,由男中音独唱出了“啊!朋友,何必旧事重提,还是让我们的歌声汇合成欢乐的合唱吧!”

紧接着,《欢乐颂》出现了:“欢乐、欢乐,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辉照耀下,四海之内皆成兄弟!”

领唱过后,合唱队重复演唱后半段歌词,然后又以四重唱的形式用同一曲调唱出:“谁能做个忠实朋友,献出高贵友谊,谁能得到幸福爱情,就和大家来欢聚,真心诚意相亲相爱,才能找到知己,假如没有这种心意,只好让他去哭泣。”

接着是《欢乐颂》的变奏四重唱:“在这美丽的大地上,普世众生共欢乐;一切人们不论善恶,都蒙自然赐恩泽。它给我们爱情美酒,同生共死的好朋友;它让众生共享欢乐,天使也高声同歌唱。”

接着音乐突然变弱,调式也从D大调转到了bB大调。管乐和打击乐奏出6/8拍的进行曲,使音乐的性格变得更为轻捷而刚强。

此时《欢乐颂》的主题也更接近于威武战斗的风格,之后,经过男高音的一段独唱使《欢乐颂》又变成一曲斗志昂扬的战歌:“欢乐,好像太阳,运行在那壮丽的天空,朋友,勇敢地前进,欢乐好像英雄上战场。”

在合唱重复了最后两句后,是乐队的一段间奏,其旋律开阔、明朗,使人顿时激情澎湃。这时,合唱在改变了节拍之后,使原来《欢乐颂》的主题更加具有胜利的信念,音乐也由此变得慢了下来,并转入庄严的行板。

合唱队唱:“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朋友们,在那天堂上,仁爱的上帝眷顾我们,亿万人民虔诚礼拜,敬拜慈爱上帝,啊!越过星空寻找他,上帝就在那天堂上!”

《欢乐颂》的主题在最后一次变形后,由四重唱的形式予以表现,在加入合唱之后,使音乐情绪变得更为热烈,再利用速度的加快、打击乐器的相继加入等手法,使音乐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如同感受到强烈的欢乐气氛。在音乐从快板转为急板后,全曲在歌颂全人类的团结、友爱和胜利的歌声中结束。

五、《第八“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

第一乐章为b小调,3/4拍,中快速、奏鸣曲式。

慢板的引子由低音弦乐器齐奏,低沉肃穆,像是沉思与控诉,它是整个乐章的核心,也是展开部和尾声中的主要音乐素材。

呈示部的主部是一个如泣如诉的主题,在弦乐的衬托下,由双簧管和单簧管齐奏。

副部转入G大调,旋律优美而富于歌唱性,由大提琴和小提琴相继奏出。

展开部是用引子部分的素材发展而成的,首先完整地奏出引子,后经过展开形成了几次高潮,反映人们在当时的黑暗社会中痛苦挣扎,也体现了作者在当时的悲惨环境中坚强的生活勇气和情感。在展开部的结尾处,是木管乐器的弱奏,那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呻吟声。

再现部完整地再现了呈示部的各个部分,副部由G大调转为主调(b小调)的关系大调D大调上,这也正是古典奏鸣曲式的调性原则。

在乐章的结尾,作品完整地再现了引子,并一再重复,象征着悲痛欲绝中的呼喊,音乐在绝望之中逐渐弱下来,最后四个强烈的和弦更加深了悲剧性的结束。

第二乐章是一个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的变体,音乐富于诗意和田园风格。

呈示部的主部为E大调,3/8拍,由不完全再现的三部曲式构成:

主部主题前面是一个短小的引奏,如猎人们的号角,尾部则是一个短小的华彩音型。

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在#c小调上。

音乐优美、抒情,富有幻想,使人仿佛置身于优美如画的田园意境。

当音乐进入再现部时,主部主题的结尾转为A大调,而副部主题则先后在a小调和A大调上变化重复,从而使调性达到统一。最后,音乐在朦胧入睡似的恬静中结束。

六、《第六交响曲》“悲怆”(柴可夫斯基)

《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是柴可夫斯基最后也是最完美的一部交响曲。在这部作品中,对幸福的追求、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希望的破灭、死亡的结局等,被表现得更加真挚、强烈和惊心动魄,超出了作曲家以往的任何一部交响曲。

此交响曲反映了柴可夫斯基个人对生活和世界的感受,具有更加广阔的社会内容。

柴可夫斯基在动笔写这部交响曲时,给他朋友的信中说:“当我构思时,我竟痛哭起来”, “我确实认为它是我所有作品中最好的一个,尤其是 '最真挚’的一个,我从来没有爱过我其他的作品像爱它这样的深……”

在作品的四个乐章中,第一乐章着重反映内心的痛苦,第四乐章则总结了一个厌世者一生的结局,这两个乐章是全曲的核心。在中间的第二和第三两个乐章,其中第二乐章是一个对幸福世界的幻想,第四乐章则是对美好生活的最后的渴求。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引子部分的音乐抑郁、阴沉,给人一种压抑之感,仿佛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内心独白,由大管缓慢奏出的旋律更增添了几分沉思和叹息。

同时,大管低音区阴暗的音色更预示了交响曲的悲剧性结局,音乐从暗淡迟钝转变为抽搐性的主部主题。

这时,情绪开始激动起来,呼吸也似乎紧促了,表现出了焦急不安的心情。这里,从主部主题到副部主题,音乐是连续发展的,中间没有明显的连接部,当主部由全部乐器最响亮地重复演奏后,乐队逐渐平静下来。紧接着是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使主题显得温和、平静和略带辛酸,同时又充满了亲切的抒情性和歌唱性。

这一主题好像是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这一美好的主题给此时痛苦的心灵带来了一丝慰藉。这时,参与演奏的乐器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一支单簧管在孤独地咏唱这一断断续续的乐句,使人沉浸在往昔的回味中,然而,乐队的猛然一击如晴天霹雳,打破了梦幻般的回忆,音乐进入急风暴雨般的展开部。

这不是来自自然界的暴风雨,而是从内心迸发出来的狂风暴雨,紧张的搏斗以及各种情感的相互交织,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起伏。在发展部的结束处,出现了长号奏出的“神圣的安息”的主题形象,预示着死亡的不可避免。当音乐进入到再现部时,主、副部两个主题完全变成了绝望的、凄婉的音调,描绘出了一个痛苦、绝望的意境。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快板。音乐一开始,是一个舞会的音乐和舞蹈的形象,第一部分主题是5/4拍的幽雅的圆舞曲,由大提琴奏出一个轻盈、柔美而活泼的主题形象,这种诗意的意境使音乐的情绪发展得到了缓解。

清新、欢畅的音乐,表现了作曲家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在中部,舞蹈的形象突然消失,出现了以二度下行为特征的凄凉、呻吟的音调,表现出内心的无限哀伤。

阴郁的气氛、暗淡的调性(b小调)、不稳定的和声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那短暂的美好并不能抚慰深受创伤的心灵。在再现舞曲主题后,曲调又一次从明朗转为阴暗。

第三乐章,活泼的快板,是一个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它是谐谑曲与进行曲的结合,表现了人们同痛苦磨难进行顽强斗争。作曲家自己说,这是一种凯旋、狂欢式的进行曲,主部是紧张、活跃的谐谑曲的性质,展现了生活的不同侧面,每一个部分都充满着张力。在谐谑曲与进行曲主题中蕴藏着尖锐的矛盾和戏剧性冲突,这一进行曲即为副部主题。

在再现部,进行曲那凯旋的、欢腾的形象,表现了人们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生活态度。

古典交响套曲的第四乐章通常是热烈、欢腾的快板,但在这里,由于构思的需要,作曲家打破了古典交响套曲的规则,把第四乐章改成了缓慢的柔板,并且是一个省去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结构,它好似一首哀歌,表现了人生所不可避免的悲剧性结局。主部主题以悲哀的叹息音调、下行的旋律以及不稳定的和声,造成了悲剧性的主题形象。

副部则仍然浸透着悲哀,但又充满了对生命的眷恋。

然而死亡却是无情的,音乐越来越低沉,最后在大提琴的低音区,音乐完全寂静了下来,预示着生命的最后终结。

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1892年,德沃夏克应邀赴美国纽约音乐学院教学,在此期间,美国黑人、印第安人的生活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这部交响曲就是作曲家把对美国的感受及对自己祖国的思念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e小调,快板。

慢板的引子由大提琴奏出,具有沉思的性格,描写作曲家第一次看见新大陆时所产生的遐想。在沉思般的乐句之后,定音鼓及乐队竞相奏出了令人振奋的、强烈的节奏,用以表现美国人紧张、繁忙的生活。

呈示部的主部主题,由圆号首先奏出,这一情绪激昂的音乐贯穿整部交响曲的每一个乐章,e小调,2/4拍。

副部由两个主题构成,第一主题是具有美国性格特征的形象,但蕴涵有乡愁气息,g小调,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

副部的第二个主题为 G 大调,其甜美的音色首先由长笛奏出。

之后,小提琴以它更具魅力的、歌唱性的音色重复这个具有黑人音乐特点的优美旋律。

展开部以副部第二主题和主部主题为基础,进行充分的展开,再现部几乎是一个重复再现。

在乐队强力度演奏的长音背景上,圆号、小号先后奏出的副部第二主题构成了第一乐章的尾声,但此时,它的性格形象已经变得更富有激情,而长号则以它特有的浑厚而明亮的音色奏出主部主题,两个主题以对位方式结合在一起,使乐曲以激昂、兴奋的情绪结束。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慢板。

引子部分是由管乐在低音区奏出的一连串的和弦,悲惨、凄切。

呈示部分的主题由英国管奏出,音乐表现了德沃夏克对波西米亚深深的怀念之情,bD大调,4/4拍。

中间部分由两个主题及一个插入段构成,第一主题是#c小调,由长笛、双簧管奏出,主题既充满着深切的悲痛,又饱含激动之情。

之后的第二主题也具有一种忧郁的情绪。

接着,作曲家将这个主题进行变奏重现,而且使变奏后的主题与第一主题进行复调性的处理,使音乐情绪更加动人。

突然,一个活泼、明快、舞蹈性的主题由木管乐器奏出,作曲家好像是忽然看到了祖国捷克的牧场上,那无忧无虑的牛羊在尽情地奔跑着,那里还有充满欢歌笑语的乡间舞蹈和那勤劳朴实的人民。

当铜管奏出第一乐章的主题后,音乐变得有些激动,预示着这短暂的欢快即将消逝。

再现部,首先是由英国管奏出的孤独的主题,当弦乐器重复时,特别是两把小提琴奏出的音乐时断时续,那是呜咽、哭泣的形象写照。最后,乐曲以管乐演奏的一连串的和弦,安静地结束了本乐章。

第三乐章,谐谑曲,复三部曲式。

呈示部是一个单三部的曲式结构,第一主题轻快、活跃,由木管组呼应奏出,e小调,3/4拍。

第二主题旋律悠长、婉转,富于歌唱性,E大调。

中间部也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第一主题如一首轻快的舞曲,其性格特征是直接从捷克民间舞蹈中产生出来的,音乐把人的思绪又一次带到波西米亚的草原上,C大调。

第二主题活泼、欢快,妩媚动人。

再现部重现了呈示部。尾声中,第一乐章的号角性主题片段和本乐章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片段相互呼应,音乐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直至逐渐消失。

第四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这是一个气势宏大的雄伟乐章,也是一个具有总结性的、热烈的快板乐章,音乐中既有前几乐章的素材,也不乏新主题的出现,作曲家把新旧主题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给人以温暖如春的感觉。

引子是一个具有强大动力的音乐形象,之后,圆号和小号则奏出了威武雄壮的呈示部的主部第一主题,e小调、4/4拍。

主部第二主题是一个欢快的舞曲,是由三连音组成的。

柔美的副部主题由单簧管演奏,G大调,富于歌唱性和抒情性。

展开部是以主部的第一主题的发展为主,给音乐增添了英雄性的因素。在此,作曲家还使用了前几个乐章的主题片段,加强了音乐发展的动力性,色彩变化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当第二乐章中第一主题出现时,先前那思乡情绪变成了英雄的性格,同时也把展开部推向了高潮。

在再现部,作品更加强调了其英雄性的性格特征,在此,副部主题也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展开。

乐曲的尾声部分,作曲家运用了整个交响曲中的多个主题,使作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最后,乐曲以凯歌般的、极其辉煌的乐队全奏结束全曲。

八、《幻想交响曲》(柏辽兹)

1827年秋,柏辽兹在巴黎观看英国剧团演出莎士比亚的悲剧时颇受感动,同时,他深深爱上了饰演女主角的哈里艾特·司密逊,但遭到拒绝,他因此极端苦闷,遂创作了这部《幻想交响曲》。

作品表现了自己对爱情的狂热、绝望和梦幻。当《幻想交响曲》在1832年再次演出时,司密逊也恰好来到巴黎,在听完音乐会后,司密逊悟出曲中的情人主题就是她,感动不已,并因此嫁给了柏辽兹。

由于《幻想交响曲》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的标题交响曲,柏辽兹也因此得到“标题交响曲大师”的美誉。

全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乐章均有作曲家自拟的标题和文字说明。柏辽兹曾详细地讲述了乐曲的内容,“一个过分敏感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因为失恋,在绝望中吞服鸦片自杀,由于剂量不足以致死,陷入极为奇异的幻想和昏睡之中。在失常的脑海里,他的知觉、情感、记忆都变成了音乐思维和形象,他所爱的女人对他也变成了曲调,仿佛是个执拗的念头,到处都可遇到和听到它”。

(一)第一乐章《梦幻、热情》

“他想起了在看到他所爱的女人之前所经受的心灵上的苦痛煎熬,那无法解释的激动和忧伤,那出其不意的欢乐;随后,是因她引起的、那突然涌来的吞没一切的爱情,他那狂热的慌乱、那暴风雨般迸发的妒忌、复返的温存、宗教的慰藉。”

本乐章采用单主题的奏鸣曲式。

引子,第一主题是作曲家年轻时写的一首名叫《爱斯泰拉》的歌曲的旋律,由加弱音器的小提琴奏出,c小调,4/4拍: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二主题,由单簧管与圆号奏出,bE大调: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之后的第一主题的又一次再现,形成了一个单三部曲式。

呈示部,主部主题为情人主题,热情、激动。因为它贯穿全曲,并不断发展变化而被称为“固定乐思”,由小提琴奏出,C大调,4/4拍: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此,副部主题与主部主题没有形成对比,而是从情人主题中派生出来的,G大调: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展开部,使用主、副部主题的素材构成,并形成了三次起伏。

再现部,乐队全奏情人主题,由于节奏的紧缩,使这个主题更加激动人心,但是没有再现副部主题。在尾声,小提琴再次慢速奏起情人主题,使人又重新进入祈求安慰的梦幻之中。

(二)第二乐章《舞会》

“豪华的节日宴会喧闹声中,他在舞会上遇见了心爱的人。”乐曲采用复三部曲式,引子,在弦乐震音的伴奏下,两架竖琴拨出华丽的琶音,使人感到舞会的豪华、盛大。

呈示部为单三部曲式,第一主题由小提琴奏出,A 大调,3/8拍: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二主题: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小提琴重新奏出第一主题。

中间部,情人主题以圆舞曲的节奏出现,隐喻着主人公与情人在舞会相遇,由木管奏出。

再现部,第一主题加进了低音弦乐器,使这个圆舞曲主题更加丰满、热情。

尾声,单簧管吹起情人主题,在木管悠长的应和下,安详地结束。

(三)第三乐章《田野景色》

“夏日黄昏,他在乡间听见两个牧人呼应演奏的曲调——牧歌二重奏。周围的自然景色,微风拂荡树叶的轻轻响动,这些声音是不久前曾经鼓舞过他的希望的闪光——它们使他心中感到异乎寻常的宁静,使他的思想带有较为明朗的色泽……但她又重新出现,他的心缩紧了,悲伤的预感使他焦急不安——假如她欺骗了他……两个牧人中的一个重又吹起那朴素的曲调,另一个却不再应和。夕阳西下……远处传来隆隆雷声……孤独……沉寂……”

这一乐章是一个具有诗意的画面,复三部曲式,引子是一个具有田园风格的牧童的音调,由英国管和双簧管以对答式演奏,仿佛美丽的大自然中幸福的情人在窃窃私语,F大调,6/8拍:

英国管: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双簧管: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呈示部是一个单三部曲式,田园风格的主题恬静而淳朴,由小提琴与长笛缓缓地演奏: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中间部仍然是情人主题,但是长笛与双簧管的吹奏使它成为一个变了形的情人主题,低音乐器与之呼应着,生动地表现了失恋者的不安心情,bB大调: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当乐曲发展到乐队全奏减七和弦的时候,音乐的情绪显得狂暴不安,经过渐弱的处理及半音阶式的下行,表现了一个失恋者极度发作后的疲惫不堪。

再现部再现了田园风格的主题,但此刻已变成一个慌张、迷惑、焦虑的主题。

尾声是引子牧歌的再现,当英国管再次吹起那甜美的牧歌时,回应的却是四面定音鼓的轰鸣,双簧管那甜美的回答也并未出现。最后,英国管绝望了,四周一片沉寂,暗示着甜蜜的爱情已经消逝,生活中的风暴即将到来。

(四)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

“梦中,他杀死了自己所爱的人,被判死刑,在忽而阴森凶暴,忽而庄严辉煌的进行曲声中他被带往刑场。沉重步伐的暗哑音响接替了极为喧嚣的嘈杂敲打声。临末,那执拗的念头重又出现,仿佛是关于爱情的最后思索,但立即被致命的一击所打断。”复三部曲式,本乐章与前面各乐章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一首阴森、带有凶杀气息的进行曲。

引子,在沉重的定音鼓与低音弦乐器的拨奏背景上,圆号吹出朦胧的切分音,就像一支可怕的行刑队由远而近,g小调,2/2拍: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呈示部,第一主题是由低音弦乐器奏出的,音乐阴森、恐怖: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二主题由铜管和木管乐器奏出,雄壮而灿烂中包含着凶邪、残酷的杀机,bB大调: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中间部,由呈示部两个主题的交替出现而构成。

再现部,乐队以最强的力度全奏出第一主题,附点音符的节奏处于主导地位,在力度、音色与和声上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尾声再次出现了情人主题,这次是由单簧管孤寂地奏出,这是情人形象在执行死刑前在脑海中的最后一闪,这一主题迅速被全乐队致命的一击而打断。最后,隆隆的定音鼓宣布了死刑的执行。

(五)第五乐章《妖魔夜宴》

“他在魔宴上发现自己处于为埋葬他而聚集在一起的成群幽灵、巫师和鬼怪之中。奇异的喧闹、呻吟、狂笑,远处的叫喊仿佛在彼此呼应……情人的曲调又一次出现,但已失去了它自身高尚、温驯的性格,现在堕落为一支鄙俗、刺耳、丑恶的舞曲,这是她参加魔宴来了……迎接她的是欢乐的嚎叫……她加入到鬼怪的暴饮狂欢之中……送葬的钟声,对于《愤怒的日子》的诙谐讽刺,魔怪的轮舞,《愤怒的日子》和魔怪的轮舞混合在一起。”这一乐章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自由曲式,在内容上是第四乐章的延续。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一部分由单三部曲式构成,远处教堂送葬的钟声响了,低音管乐器吹出了中世纪的宗教音乐——安魂弥撒中的《愤怒的日子》主题——死亡的主题,c小调,3/4拍: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二主题的情绪与第一主题相似,6/8拍: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此,作曲家为了表达对当时宗教的嘲讽,以及对当时社会的叛逆,把一个庄严、肃穆的圣咏主题用在了魔宫之中。

第二部分由低音弦乐器为引导奏出了“魔鬼的轮舞”,各声部在此以赋格形式呈现,由各个乐器组逐一交替演奏,C 大调,6/8拍: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魔鬼的轮舞主题与第一死亡主题交织一起,魔宴的氛围越来越热闹,魔舞也越跳越狂热,乐曲最终结束在一片喧嚣声之中。

九、《第四交响曲》(马勒)

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幼年即显露出音乐才能,15岁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和声及作曲,1880年开始指挥。之后在维也纳宫廷歌剧院任指挥,这也成为他指挥生涯的高峰时期。

由于马勒长期在乐队工作以及在作曲方面的天赋,使他又很快涉足于音乐创作领域,并最终成为欧洲19世纪末晚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作曲家之一。

在创作中,马勒常常善于把深奥的哲理寓于朴实无华的音乐中,把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奥地利的自然风光、民歌音调和民间舞蹈节奏相结合,其创作对奥地利乃至世界现代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900年,于1902年1 1月29日在慕尼黑首演,其创作灵感来自于德国早期浪漫主义诗歌集《少年的魔角》,诗中所表现的美好天堂激起了作者的想象,他所希望的世界是一个朴实、天真的世外桃源,而《第四交响曲》也恰恰表达了这样一个意境——一个充满了童心、没有纷争、没有罪恶的世界。

在这四个乐章中,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

一开始,音乐以鸟鸣作为引子,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远离尘世的美境,这个鸟鸣的动机也成为整个交响曲中非常重要的材料: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引子之后,很快出现了由小提琴奏出的一个非常柔和的主题,即呈示部的主部主题,音乐使人沉浸在一种无比幸福的意境之中: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经过一个过渡性的段落之后,是呈示部的副部主题,这个主题宽广而舒展,抒情而富于歌唱性,由大提琴演奏: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在副部主题经过各种变形后,主部主题再现,并很快地结束了呈示部。

展开部,是以呈示部的音乐为素材进行变化发展,同时也运用了一些很富有生气的、新的素材,使音乐在变化中又存有统一。最后是再现部。

第二乐章是一个谐谑曲。马勒将此描述为一种“死神演奏的音乐”,音乐显得神秘怪异。在这一乐章中,首先是小提琴的一段独奏,c 小调、三拍子,音乐具有舞曲的性格特征,滑稽、怪异: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这个乐思作为主要材料,在整个这一乐章中反复出现,在其间也常插入几个对比性段落,从而形成回旋曲的结构,并结束在c小调的同主音大调——C大调上。

第三乐章是一个柔板,音乐安详、静谧,具有沉思的气质。作曲家在此采用了双主题变奏的形式,主题音乐忧郁、伤感,再一次强调了这一乐章的整体性格。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第四乐章是一个幻想般的乐章,描绘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第一乐章中的鸟鸣主题再次出现,加之使用了人声的歌唱,女高音与管弦乐队演唱的歌曲仿佛把人带进了梦幻般的天国。歌词取自诗歌集《少年的魔角》,诗歌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写了天堂的美好景象:人们在尽情地欢歌,享受甜蜜的瓜果、美酒,天堂的主人热情地款待来自人间的客人,并为享受美食的人们奏响了美妙的音乐。

全曲给人描绘出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图画:

几首著名交响曲简介

歌词:

天国的欢乐属于我们,

尘世的欢乐何足道哉!

任凭那人间争斗倾轧,

都不能把我们天国的生活破坏,

我们在这里生活无比甜美安泰。

我们过的是天使的生活,

但却能尽情欢乐。

我们又蹦又唱,载歌载舞,

圣彼得在天国看着我们。

……

世上没有音乐能与我们媲美,

那一万一千名贞女,

竟翩翩起舞,如痴如醉,

圣厄尔修拉在一旁观舞,顿开笑靥。

西西里亚,她的至爱亲朋,

演奏得像一个皇家乐队,

天使的合唱,使我们兴致勃勃,

到达天国欢悦的顶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