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二章译文——原文对照

 心理咨询诊所 2021-03-21

开经语

道妙德善抱无得一 行善利生济世救人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 知强守柔神定气闲

求真返朴天地人和 慈心大用智慧超逸

道常无名玄同无碍 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第十二章

五官致昏章

第一段: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第二段: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畋,tián)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nán;行,xíng)

第三段: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第四段:故去彼取此。(为,wèi)

道德经第12章(五官致昏章)

题解:妙心能体无证道,五官只能见物。心随五官转即是凡夫,心能转五官即是圣人。五官如此劣等,五色乱目,五音乱耳,五味乱舌,更有驰骋田猎、难得宝货迷乱凡心。争为乱源,皆因信赖五官凡心而起祸。陶渊明《归去来辞》谓“心为形役”,五官凡心皆是因形而有,使心为形所奴役。擒贼首先擒住外贼,五官凡心是也。圣人贵腹贱目,腹维持生命,有常足之智;目贪图欲望,贪得无厌。故以腹为友,弃目而去。

译文:

世人贪图五色使眼睛致盲,

世人贪图五音使耳朵致聋,

世人贪图五味使口舌败坏,

世人贪图驰骋田猎致使心狂乱,

世人贪图稀有宝物致使人行为乖张。

五官是欲望的源头,

凡心是贪欲的祸魁。

所以圣人贵腹贱目,

肚腹维持生命,有常足之智;

肉眼贪图欲望,

不知止足,愚痴无比。

圣人以肚腹为榜样,

弃绝贪得无厌的肉眼。

【世人心为形役,

只有修行者知道真相。】

注:经文很含蓄,括号中是隐含义。

版本说明:经文依据《道德经·道一分段精校版》。《道德经》版本众多,经文差异较大,义理亦有差别,贯通老子深奥义理困难很大。帛书、楚简《老子》出土以来,崇帛(简)派兴起,对王弼河上公传世本改动二十几处,反而使大宗师妙理丧失。帛书《老子》并非一流传承师所传承,难解处有改动。楚简更是中下层儒家型官员的断章摘抄,义理更不完整。玄同妙理是老子最深刻的思想,无与伦比,此“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之奥义因崇帛派错改而湮灭。无为无不为思想也被崇帛派所割弃,甚为可惜。今人已经认识到传统国学文化衰微导致社会价值凋敝,人伦难以为继。五千年华夏智者的甚深智慧是无价之宝,必须继承契悟,代代相传。今以王弼道藏本为底本,参考汉严遵、河上公、唐傅奕、宋范应元等多种古本,及参考帛书甲乙本、楚简本精心校订。精校版吸收近现代研究家的研究成果。《道德经》古本并未分章,王弼河上公分为八十一章,严遵古本分为七十二章。分章有益于深入研读经义,但也会割裂部分精义。此版精心分段,可以领会经文内在的逻辑推理,从而认识《道德经》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经典(道就是逻辑)。

此精校版附加章名,如第12章为“五官致昏章”,能够使学人直觉本章义理。河上公本原有章名,如第一章为“体道第一”,第十二章为“检欲第十二”,但过于简约。

文本分歧:此章无分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