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十讲第九章《执持盈满

 ANNI22 2021-03-22

《道德经》第十讲第九章

这一章正面讲一般人的为人之道。主旨是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而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一般人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没有不心醉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老子在这里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希望人们把握好度,适可而止。本章

[原文]

持而盈之①,不如其已②;揣而锐之③,不可长保④。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⑤。功成身退⑥,天之道也⑦。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注释]

①持而盈之:持,手执、手棒。此句意为持执盈满,自满自骄。

②不如其已:已,止。不如适可而止。

③揣而锐之: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揣,捶击的意思。

④长保:不能长久保存。

⑤咎:过失、灾祸。

⑥功成身退:功成名就之后,不再身居其位,而应适时退下。"身退"并不是退隐山林,而是不居功贪位。

⑦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道德经第九章译文】

这一章正面讲一般人的为人之道,主旨是要求行事须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得太过,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老子认为,不论做什么事都不可过度,而应该适可即止,锋芒毕露,富贵而骄,居功贪位,都是过度的表现,难免招致灾祸。一般人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没有不心驰神往的,没有不趋之若鹜的。老子在这里说出了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的祸害,希望人们把握好度,适可而止。本章的主旨在于写“盈”。“盈”即是满溢、过度的意思。自满自骄都是“盈”的表现。持“盈”的结果,将不免于倾覆的祸患。所以老子谆谆告诫人们不可“盈”,一个人在成就了功名之后,就应当身退不盈,这才是长保之道。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把铁器磨得又尖又利,不可以长久保存。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得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道德经第九章解释】

本章论述的重点是“盈”和“功遂身退”。贪慕权位利禄的人,往往得寸进尺,知进而不知退;恃才傲物的人,总是锋芒毕露,耀人眼目,知存而不知亡,这些都是应该引以为戒的。否则,富贵而骄,便会招来祸患。就普通人而言,建立功名是相当困难的,但功成名就之后如何去对待它,那就更不容易了。老子劝人功成而不居,急流勇退,可以保全天年。然而有些人则贪心不足,居功自傲,忘乎所以,结果身败名裂。秦国丞相李斯即是如此。李斯在秦国为官,已经做到丞相之职,可谓富贵功名集于一身,权大势重不可一世,然而最终却做了阶下囚。临刑时,他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不仅丞相做不成了,连做一个布衣百姓与儿子外出狩猎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是多么典型的一个事例啊!然而,对普通人而言,在他没有身败名裂之时,是不大可能领会“功遂身退”的真谛的。

作为普通人要做到淡泊名利与地位,才有可能“功遂身退”。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的反面,否泰相参、祸福相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长盛不衰能有几人?“功成名就”固然是好事,但其中却也含有引发祸水的因素。老子已经悟出了其中奥秘,正确指出了进退、荣辱、正反等互相转化的关系,否则便会招致灾祸。因而他奉劝人们急须趁早罢手,见好即收。在事情做好之后,不要贪婪权位名利,不要尸位其间,而要收敛意欲,含藏韬晦。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有这样的诗句:“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辱,归来白首笙歌拥”,这正体现了“功遂身退”的精神。此言知进而不知退者之害,诫人当知止可也。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者,谓世版人自恃有持满之术,权故贪位慕禄进进而不已。老子意谓虽是能持,不若放下休歇为高,故不如其已。倘一旦祸及其身,悔之不及。即若李斯临刑,顾谓其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此盖恃善持其盈而不已者之验也。故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此之谓也。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者。揣,揣摩。锐,精其智思。如苏张善揣摩之术者是也。谓世人以智巧自处,恃其善于揣摩,而更益其精锐之思,用智以取功名,进进而不已。老子谓虽是善能揣摩,毕竟不可长保。如苏张纵横之术,彼此相诈,不旋踵而身死名灭,此盖揣锐之验也。如此不知止足之人,贪心无厌。纵得金玉满堂,而身死财散,故曰莫之能守。纵然位极人臣,而骄泰以取祸,乃自遗其咎。此盖知进不知退者之害也。人殊不知天道恶盈而好谦。独不见四时乎,成功者退。人若功成名遂而身退,此乃得天之道也。

由“上善若水”到“不争故无尤”的处世三昧,引而申之,说明天道自然的法则,推衍在人生处世的哲学艺术上,便构成本章一连串“劝世文”式的老子格言。

老子首先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可作两个层次来理解它:一、一个人,真能对天道自然的法则有所认识,那么,天赋人生,已够充实。能够将生命原有的真实性,善加利用,就能优游余裕而知足常乐了。如果忘记了原有生命的美善,反而利用原有生命的充裕,扩展欲望,希求永无止境的满足,那么,必定会遭受无限的苦果。还不如寡欲、知足,就此安于现实,便是最好的解脱自在。二、告诫在现实人生中的人们,若能保持已有的成就,便是最现实、最大的幸福。如果更有非分的欲望和希求,不安于现实,要在原已持有的成就上,更求扩展,在满足中还要追求进一步的盈裕,最后终归得不偿失,还不如就此保持已得的本位就算了。

总之,这种观念的重点,在于一个“持”字的诀窍。能不能持盈而保泰,那就要看当事人的智慧了。如果从第二层次来讲,老子这句话,是对当时在位的诸侯和权臣大夫们有所感而发的金玉良言

知、客观事实:

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wei)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一一本章讲收获之后正确的对待心态。

2、读书会要专而博,围绕道德经为主轴,更要学史、学诗、学法、学口才、学金融……主辅相承,群策群力,博采众长,既专精又广博,知行合一,让读书会的人因“读书”变“会”。

R:本能反应:

1、关键词“盈”、“已”、“功成身退”一一人要知止,少欲,知足。

2、有良师指点,一群人一起学,才能不偏不废,不死读书,不读死书。

3、读书会能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习,知识变现就再好不过了。

I:启发联想:

我以为这章节主要是写“功成”后的人的几种心态可能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盈之”、“棁之”都显示了人类贪婪的本性,盈为满,过犹不及,月盈则亏,盛极而衰,满招损,物极必反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人生而有欲,贵在知止。凡事皆须把握一个度字,留有余地。就如《易经》中的第一卦虽“飞龙在天”,终“亢龙有悔”说明“盈不可久也”。知进忘退,善争不让终有悔。试问古今中外常盛不衰能得几人?“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帝位之争,权力财富从来伴随的是刀光剑影,血光之灾。就连今人中个彩票都要戴个面具领奖,财初临即已惶惶,确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金玉满堂”,如何能守?

你的能耐是否能驾驭你之所有?

就金钱而言,金钱的作用有其“临界值”。在达到这个临界值之前,金钱是和个人幸福感正相关的,所以必须尊重和重视金钱的基本价值。但是,一旦突破这个临界值(所谓的财富自由),金钱就不再直接创造幸福感,而是变成一种工具,把这个工具的力量最大化成为它本身的目的和意义。就如望老师所言:财散人聚。比如京东的刘强东承诺的让每个快递员的工资永远比县长高。从这个意义上说,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巴菲特做慈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自私”:把金钱变成帮助和影响他人的工具,以此获得自己的精神回报。如此做法,虽盈却懂得“消”,此消彼长;富贵不骄,自无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之所感:

要有功,但居功不自傲。此处的功对普通人的我而言:理解为追求或梦想。功成身退的境界是对度的正确把握,编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译文:

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

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

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

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理解:世间倡导的都是不断的寻求盈满,而道家的思维主张的是追求本质,任何形式上的变化都容易扰乱人的心智,所以倡导人要懂得适可而止。打磨太过锋利很难长久保持,这里也是形容不要锋芒毕露,容易招致损害。金玉满堂同第一句类似,形容追求圆满的状态,肯定保持不了多久,富贵而骄就跟第二句对应,是指人的心理状态,因为富贵引起的骄奢淫逸,那么就会自己埋下祸根。最后一句总结前面两段,追求圆满只是一种心态,不要在形式上也要求完美,所以功成之后就要身退,这才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其实前面四句都是反复阐述了一个道理,两句一个道理,呈递进关系,两句与两句之间又是并列关系。说的一个是对待行事作风的态度,另外一个是对待财富的态度。人的一生总是追求完美,尤其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旦做出了成绩,那么就总想要求更高,做得更好,但是要智慧的看待这个问题,凡是做事不要太过追求圆满了,有时候留下一些缺陷和遗憾也是非常美好的,并且不要因为有遗憾缺陷而感觉内心的不安,一定要坦然面对,认识到这个就是自然的规律。同样财富的拥有也是一样的,不要无止尽的追求财富,世间的财富是获取不尽的,人更多的应该是追求精神世界,修养心性,不要让富贵扰乱了自己的心性,给自己留下灾祸的种子。

实际应用:做事要有大的目标,追求大目标的完成才能做成大事,而小的细节和目标应该尽量减少或者交由别人处理,完美的事情做多了容易导致的后果就是陷入细节,忽略方向。而且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最好的事情,只有更好,就像现代企业不断更新迭代一样的规律,只有不断的改良创新,推翻自己原来的理念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这就像滴滴打败了传统的出租、电商打败了传统的零售、网上支付打败了银行,今后还有很多行业会出行“无人”局面,这么多被替代的事物,互联网给现实社会的启发就是不断更新,新出现的事物并不完美,但却富有生命力,完全从内涵上颠覆原来的传统行业,并且不断的还在更新自我,另外也接受着被别人颠覆改变的命运,也印证了那句话叫做: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所以不可能出现完美一词,当你决定完美的时候,那么你已经被淘汰了。

对待财富的态度也应该要如此,获取财富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意识到获取的程度,就像马云退出阿里巴巴企业一样,这种做法就非常符合道家所倡导的功成身退,马云一直都说钱对他来说只是数字,他对钱不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是教育。所以他放下了眼前的财富,投身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去了,富贵骄横的例子实在太多,现在的社会当中体现最多的就是很多富二代,因为是公众人物,所以出现机率比一般人大,在公众面前的人设崩塌就是“自遗其咎”的表现了。

所以功成身退这句话实际上说的就是一种道家倡导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个本身就是常态,只是我们喜欢用不断社会化的人为意识去干扰,而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种规律的存在,顺应规律顺势而为,减少人为意识的干扰,不断的接近上天意识,也就是道家所说的“无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