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正确解读

 gaolaw878 2021-04-02

《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林黛玉做了一首《世外仙源》的应制诗。该诗颔联云:“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蔡义江先生分析道:

“借得”二句——上句说诗歌从山川中借得秀丽。唐代张说到岳州后,诗写得更好了,人谓得江山助。下句说盛世使园林增添新景物。这一联有题咏、归省等人事,但字面上不说出,是一种技巧。(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38页)

也就是说,蔡先生分别给林黛玉诗的上句和下句添了一个主语,从而把黛玉的诗改成了:“诗歌借得山川秀,盛世添来景物新。”我觉得,蔡先生用增字的办法来解读林黛玉这句诗,其实有着误解的嫌疑。之所以误解,是因为蔡先生将这一联当做了普通的对偶句。而实际上,“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是一副流水对。

什么是流水对呢?吴丈蜀先生解释说:“凡是出句和对句的内容说的是一个意思连贯下去,也就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的,这种对仗形式称为'流水对’。”(吴丈蜀《读诗常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0页)王力先生还指出,流水对的“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60页),因为出句和对句虽然是两个部分,实质却是一个整体。其实顾名思义,我们也可以直观地理解为:流水对的内容就像流水一样贯通无阻。比如王勃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上下句不仅从字面上对称,而且在内容上是连贯的。普通的对偶句只有对称关系,所以上下两句可以互换,意思不会因互换而改变,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说成“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鸣翠柳”,意思都一样。但流水对是一条贯通的线,上下句换过来,意思就不通了,想想王勃那个名句能改成“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吗?不能,改了就乱了。

林黛玉的这一联,也是流水对,上下句是贯通的。它的准确意思,应该如林冠夫先生翻译的那样:“借助于山川的灵秀,使园中景物增添了清新。”(林冠夫《红楼诗话》,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页)或者说翻译成:借来了山川的秀丽,为园中增添了新的景致。总之,上句“借来”的东西,正是下句“添得”的东西,上下句是贯通起来的。只不过林黛玉是把这样一个完整的意思,拆成了上下两句,并且用了对偶的形式表现出来。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讲究借景的技巧,“化他人之物为我物,巧妙地吸收到自己的园中,增加了园林的景色”,而借景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天然山水”(陈从周《梓翁说园》,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第208页)我想林黛玉所写的“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一句,正可表达或者正要表达的,就是这个“借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