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说明前茶贵如金,但茶农真能挣到钱么?

 昵称535749 2021-04-06

张有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昨天 20:17

      我老家在粤北山区的,家里世代制茶,这次清明假期回去正好是春茶季,来分享一下所见所闻。我从小外出求学,长辈也从没教授过茶艺给我,我更多的是以一个旁观者身份观察和分享,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500

500

山下的茶园,拍于去年国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明前茶都是茶中佳品,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但在我们这边,很多人都不太喜欢明前茶,因为味道淡,没有“茶”味。或许这个词更适合江浙一带的绿茶产区,他们那边炒作“明前茶”的风气也更浓厚。另外,由于持续的气候变化,到今年清明假期,我们这的春茶季已经进入尾声了,采摘的都是价值不高的茶,我妈说今年甚至春分就开始采茶了,这在往常是不可想象的。

500

白毛茶春茶,我们这的主要茶种

      清明前一天我和妈妈他们在下午两点出发,三点到达茶园,一直采茶到六点多,天快黑了才把茶青装包运走。我虽然不懂制茶,但是采茶是从四岁就开始的,速度和妈妈他们自然是没得比的,但绝不算慢的。我一下午采了三个多小时,得茶青不到三十斤,那么一个熟手工,一小时大约能采茶十斤。

500

采茶的母亲

500

一下午的战果

      那么采到的这些茶价值如何呢?我妈说由于是茶季末了,这些茶不值钱,水分也多,四斤茶青能出一斤干茶。如果卖茶青到茶厂,这一斤才三四元,如果自己制成干茶,不过三四十一斤。也就是说我一下午的辛勤劳动,只能挣到一百块钱出头。而现在随便请一个人采茶,至少都是一百元一天,还得包吃住。当然如果早一段时间采到的牙尖、一芽一叶、一芽两叶都能卖出高得多的价格,但是时间很短,产量非常有限。

500

最后一批毛尖,也就是我们这的“银毫”

500

父亲在晒青

      茶叶采回来要晒青,如果是制作白茶,则要拿到室内去凋萎。通常上午采回来的茶,下午晒青,晚上炒制、烘干。下午采的茶只能晾一夜到第二天再炒。

500

父亲和叔叔在炒茶

      过去都是用柴火灶和大铁锅炒茶叶,茶季忙的时候一个专用的炒茶锅不够用,还得占用做饭的大铁锅,所以经常晚上9点多才能吃上晚饭。现在用上机器就省时省力很多,火候 也更好把控。

500

揉制茶叶

      茶叶炒完以后就要趁热揉茶,要把茶汁揉出来和空气接触,这样才能在下一步更好的发酵。在过去,炒茶和揉茶都是体力活,一轮下来能把人累的直不起腰,现在都有机器可以替代了。

500

    茶叶揉制发酵完就是烘干了。过去我们都是用炭火烘干,这就需要有人看火和翻转茶叶,不然可能会烤糊,所以经常到凌晨还在照看茶叶,真的非常辛苦。现在有了自动化的机器就方便多了。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对机器生产不感冒,或者说对手工生产有执着。其实并不是什么产品都是手工生产最好的,手工生产往往意味着低效率、低规模和质量不稳定,使用机器生产反倒能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同时也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所以不要妖魔化机器生产,也不要神话手工生产。

500

分装前的成品茶叶

500

主力产品“白毛茶”

500

成品银毫

500

成品红茶

      让一片茶叶从茶树到茶杯不可谓不辛苦,但我们这主产的白毛茶(应该是属于绿茶到青茶之间的一种茶,轻微发酵)却卖不上价,在我印象中似乎十来年间都没怎么涨价,这在物价持续上涨今天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绝大多数人卖茶不过糊口,致富那是妄谈。你说制茶技艺不行么?也不是,我三叔在县的茶叶评比中拿过一等奖,但他现在宁愿在广州打工。你说政府不扶持么?也不是,这两年一直在推广,紧跟潮流直播卖茶,但都是和大茶厂合作,一般的家庭作坊因为没有商标没有包装根本进不了直播间。网店也有人做过,但销量不佳,因为没有品牌。茶叶的价值其实更多在于市场的认可、品牌的建设(或者说炒作),而不是制作茶叶所付出的劳动本身,不然一些普洱如何能卖到几万几十万一件?关于当前家族茶叶经营的困境,我和父亲探讨了很久,从茶种到制茶再到销售,都有很多问题,茶种不好、场地不够、工艺要改进、没有商标品牌等等。当谈到如何破局,父亲叹了口气,说我已经这个年纪了,没精力也没这么多钱去折腾了。我心里黯然,是啊,父辈已经老了,我们这一辈更是没有一人继承了茶艺,或许我的小孩还能体验一下采茶,再往后,就让那些祖辈留下的茶园回归自然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