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身体健康,专心读书,不惜为孩子添置最好的学习用品,准备最营养的饮食,却常常忽视一种最天然的“健脑药”:运动。 其实,运动与学习并不矛盾,适当的户外运动不仅不会挤压孩子的学习时间,还会增进学习效果,让孩子更积极更快乐。一起来看这项研究吧! 01 “零时体育计划”带来的改变 上世纪90年代,一所中学开始实施“零时体育计划“,即在没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早七点到校,跑步、做运动,要运动到学生的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才开始上课。 一开始时家长都反对,孩子本来就不愿早起上学,再去操场跑几圈,岂不一进教室就打瞌睡?但实际操作后他们发现情况正好相反,跑步后,学生反而更清醒,上课的气氛好了,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都增强了。 原来,人在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 多巴胺是种正向的情绪物质,人要快乐,大脑中一定要有多巴胺。运动完的人心情都愉快,打完球的孩子精神亢奋,脾气都很好;而血清素则跟人的情绪和记忆有直接关系。血清素增加,记忆力变好,学习的效果也更好了。很多抗忧郁症的药都是阻挡大脑中血清素的回收,以使大脑中的血清素比较多;肾上腺素则跟注意力有直接的关系,肾上腺素使孩子的专注力增强。所以学生心情愉快、上课专心,记得快、学得好,自信心与自尊心也提升了。 学校还做了一个实验,将学生最头痛的课排两组课表,一组上午第二节课上,一组下午第八节时上,结果上午组的成绩进步是下午组的两倍以上。因为运动完的神经传导物质在上午第二节课时还在大脑中,但是到下午时就已经消耗殆尽了。 就这样,一学期后,这组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规上体育课的学生高了10%。 2004年,美国一组小儿科医生、认知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对学生健康做出一个评估,发现只要一周运动3到5次,每次30到45分钟,就能大大提升孩子记忆、注意力和教室行为的正向效果。 由此可见,学校体育课节数非但不该减少,反而应该增加,我们要让孩子用最自然的方式提升体能与学习效果。 02 运动是坏情绪的宣泄渠道 03 剥夺运动就是剥夺成长 04 运动能治疗“多动症”和抑郁症 来源|“明教育”微信公号 转自 | “人民教育”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贾文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