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整理 胫骨和腓骨长度大致相当,但其结构及功能并不相同。胫骨较大,承受行走时的大部分应力;腓骨较细,在踝关节的稳定上起重要作用。今天,就来介绍胫骨和腓骨的主要手术入路。 一、胫骨前侧入路 前侧入路可很容易地安全到达胫骨内侧(皮下)和外侧(伸肌)面,它用于以下手术: 1、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2、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植骨治疗。 3、电刺激仪的植入。 4、骨髓炎患者切除死骨或碟形手术。 5、肿瘤的切除和活检。 6、截骨。 胫骨皮下面置入钢板时,钢板应正确地置于骨的内侧(张力侧),在该位置钢板也更容易塑形。但一些医生更喜欢在外侧面使用钢板以避免皮下置放钢板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于胫骨推荐使用前侧入路,除非皮肤有瘢痕或有引流窦道存在。 患者体位
▲ 胫骨前侧入路患者的体位 体表标志
切口
▲ 在小腿前面作一纵行切口 神经间平面
浅层显露
▲ 掀起覆盖胫骨前肌内侧部分和胫骨内侧皮下面上的皮瓣,在显露胫骨的外侧面时于胫骨前肌的内侧缘切开深筋膜 深层显露
▲ 将胫骨前肌从胫骨的外侧面上掀起,切开骨膜;仅在必要时才掀起它
危险
特殊手术要点
局部措施 1、皮肤切口的大小决定显露的范围;如果必要,整个胫骨的皮下面都可显露。 2、从前侧入路要达到胫骨的后面需要围绕内侧缘继续向后进行骨膜下分离。在近端将趾长屈肌自骨膜下从胫骨面剥离出来,在远端剥离出胫骨后肌。 3、该手术可显露胫骨的后面,但它并不能像后外侧入路显露得那样彻底。该手术仅在采用前侧入路进行内固定置入植骨块时才有用。 延长措施 1、近端延长:在要向近端延长切口时,沿着髌骨的内侧继续切开皮肤,继续向深层切开髌内侧支持带,显露膝关节和髌骨。另外,也可以沿着髌骨的外侧向近端延长切口,向深层切开髌外侧支持带显露膝关节的外侧筋膜室。 2、远端延长:如果要向远端延长切口,在足后部内侧弧形切开,向深层切开可以显露经过内踝后侧的所有结构,继续这一切口可达中足和前足。 腓骨入路采用经典的可延长显露,可达到腓骨的所有部分、它可应用于以下情况: 1、胫骨截骨时切除部分腓骨或胫骨不愈合治疗的一部分。 2、切除腓骨对小腿所有4个筋膜室进行减压。 3、肿瘤切除。 4、骨髓炎切除。 5、腓骨骨折的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治疗。 6、去除植骨块。 虽然整个腓骨都可以充分显露,但对于任何一种操作来说,通常仅需要该入路的一部分。 患者体位
▲ 患者体位
体表标志
切口
▲ 取长的线性皮肤切口,恰位于腓骨后侧 神经间平面
▲ 神经间平面位于腓肠肌、比目鱼肌、拇长屈肌腱(全部由胫神经支配)和腓骨肌(腓浅神经支配)之间 浅层显露
A:沿股二头肌的后侧边界,在切口的近端显露腓总神经 B:继续向远端显露腓总神经,该神经在腓长肌内缠绕腓骨颈
▲ 向前牵开腓神经,在腓骨肌和比目鱼肌肌肉之间切开筋膜
▲ 在腓骨肌和比目鱼肌之间拓展肌间平面直到腓骨的外缘。从远端向近端将屈肌群从腓骨的后面剥离开 深层显露
▲ 将拇长屈肌和比目鱼肌从腓骨后侧剥离开,从远端向近端将腓骨肌从腓骨的前面剥离开。将屈肌群从腓骨后侧剥离开(横切面)。通过紧贴骨表面操作来避开神经血管结构
▲ 向前牵开腓骨肌,由近端向远端将骨间膜从腓骨的前缘上剥离开。剥离开腓骨前面的肌肉,由近端向远端将骨间膜从腓骨上附着处剥离开(横切面) 危险
▲ 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切断以显露深层的屈肌筋膜室和神经血管结构。 拇长屈肌,起点:腓骨后面下2/3和骨间膜。止点:拇趾远节趾骨基底。作用:屈和足的跖屈。神经支配:胫神经。 趾长屈肌,起点:胫骨中间部分的后面和覆盖胫骨后肌的筋膜。止点:外侧4趾的远节趾骨。作用屈趾和背屈足。神经支配:胫神经。
▲ 腓骨肌被切断,比目鱼肌和趾长屈肌从其起点上部分剥离,以显露腓骨的外侧面 局部措施:描述的显露方法可以显露整个腓骨。 延长措施 1、通过将切口弯向跗骨的外侧向远端延长切口。 2、要到达跗骨窦、距跟关节、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需掀起下方的趾短伸肌。 3、常用于小腿和足的外侧手术。 |
|
来自: Zhaojunchao404 > 《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