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喉异物感,就是“痰热入喉”!一张方子,祛痰爽喉,请体会

 呵呵8909 2021-04-14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跟你聊聊常见的症状:咽喉异物感。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总感觉嗓子里有东西,好像有什么玩意儿在那儿堵着,难受,咽不下去,又咳不出来。到医院去,可能诊断为咽异感症、慢性咽炎。

这个事儿,中医管它叫做梅核气。我在从前的文章里,给大家讲过很多关于此病的调整经验。

今天呢,我想跟你说的经验,是利用温胆汤,配合理气开肺之品,来调治此病的经验。

我还是给你举个真实的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5岁,姓王。

这个人啊,好多个月以来,一直感觉到咽喉部有异物。经过西医治疗,效果一般。无奈,转投中医。

刻诊,见舌苔红白相间,而且较为厚腻,脉弦滑。细问得知,平素口苦、便干,容易嗳气。自从发病以来,胸闷胁胀。总之,浑身的感受十分不清爽,觉得身体不顺畅。

医家开什么方子呢?来看一看——

姜竹茹30克,法半夏10克,生姜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0克,炙甘草10克,厚朴10克,苏叶10克,枇杷叶10克,茯苓1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四剂以后,症状大为改善。接着再服4剂,诸证悉平。经过定期随访,患者未见复发。

这是一个小医案,记载于1983年第二期的《北京中医杂志》里头。具体是在第十页。医案里的医家,是著名中医临床家步玉如老前辈。

我把这个东西收藏以后,在旁边还做了注解:温胆汤加厚朴、双叶,治疗梅核气。其中的双叶,指的是枇杷叶和苏叶。

这里头有什么门道呢?咱们还是从舌象和全身症状入手来看。

你看,此人舌苔厚腻,黄白相间,这是不是主痰热啊?

痰热蕴于内,阻遏肝胆之气,故而患者口苦。痰热伤津,所以患者便干。

痰热阻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以嗳气。

痰热阻于胸胁,气机不行,所以胸闷胁胀。

同样的,痰热阻于咽喉,患者就会有异物感,咳不出也咽不下。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很简单,把痰热化掉。

化痰热的办法,用哪一个?你要是经常看文老师的文章,早就该学会了吧?应该用温胆汤是不是?

温胆汤,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里头的配伍。基本组成,就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煎煮的时候加入生姜和大枣)。它是在二陈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的基础上,加上枳实和竹茹而成的。其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竹茹清化痰热。枳实破气化痰。陈皮,行气和中,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水,甘草和中健脾。可以说,这是一张专门用于清化痰热的方子。中医在治疗痰热之症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上文医案里的方子,也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做了化裁。我们再看一下:

姜竹茹30克,法半夏10克,生姜10克,陈皮10克,炒枳壳10克,炙甘草10克,厚朴10克,苏叶10克,枇杷叶10克,茯苓16克。

这里头,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入了厚朴、苏叶和枇杷叶。这三味药,有理气之功,可以辅助除湿消痞。尤其是苏叶和枇杷叶,都入肺经,可以利肺气,开咽喉。如此,就能进一步加强对咽喉痰热的化散之功。这个用药的技巧,还是挺耐人寻味的。

总之,经过清化痰热、宣理肺气的一般调养,患者咽喉部位的痰热得到化散,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我把这个东西写出来,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定启迪。

根据我的观察,咽喉异物感持续存在,证属痰热者,不在少数。主要表现,就是舌苔黄腻,舌红,脉弦滑。在咽喉不适的同时,可能有口苦、便干、心情烦躁、胸闷、睡眠不安、情绪不宁,甚至神经过于紧张敏感等现象。这样的人,我建议你早日到中医院看看,找有经验的中医师辨证。如果确属痰热之症,上文医案里的方药,有值得借鉴之处。如果不属于痰热为患,那就不要轻易用。

关键是,我们要确立一个思路。这就是,很多人的咽喉不舒服,源于痰热入喉。痰热因何而生?为何入喉?答案就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心态上。这样的人,饮食往往喜欢辛辣厚腻。心态上往往容易急躁焦虑。至于说烟酒,更是离不开。总之,人到中年,把自己搞得十分油腻。你的身体,本来如一汪清水。是你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令清水日益污浊,逐渐让咽喉不适。要不怎么说,清淡饮食、淡然心境,容易让人长寿呢。因为它们可以让我们的身心变得清爽,没有负担。这当然就避免了很多毛病啊。

好了。关于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我希望广大嗓子难受的朋友,可以通过我的文说,领悟点什么出来。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