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完美主义有毒

 拓展延宽 2021-04-16

“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完美主义。”

这样的对话在生活中并不鲜见,你是不是还发现,当事人虽然在承认缺点,却总暗暗带有一种骄傲?

完美主义者渴望永远做到完美,无论是在行为处事、外在形象还是内心情绪上。表面上看,这似乎的确值得骄傲,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作家斯蒂芬·盖斯认为,虽然每个人都会追求某些方面的完美,但“完美主义者”却是一个难以愈合的伤口。“如果能够认清完美主义对人类造成的消极影响,我们便不会再欣然甚至迫切地标榜自己为完美主义者了。”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一书中,他表示,完美主义是个冒牌货,是个骗子,是众多选择中最糟糕的一种心态。相反,不完美主义才是值得追寻的,是一种奢侈的、最好的选择。

“我们必须摒弃对完美主义的暗中好感”

你是完美主义者吗?不妨先来做个测试。

回家太晚了,运动服忘了洗,去健身房是没戏了,今天就不锻炼了;

该开始工作了,可是有点饿,不在状态,桌面太乱……先搞定这些再说;

想搭讪,但我又做不到妙语连珠,万一惹人家反感呢?别自讨没趣了;

这件事我努力一下也许能做到……算了,还是让小A去吧,她比我熟练……

以上这几种情况,你没有被说中?找借口、拖延症、自我安慰、难以决策、恐惧社交、容易意志消沉、容易自卑……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完美主义,让你迈不出第一步的绊脚石。想法再好,计划再棒,不去做也没用。

2004年,阿巴拉契亚州立大学的罗伯特·希尔等研究人员推出了一份“多维完美主义新量表”,这张量表将完美主义分为“内心自觉的完美主义”和“自我评价的完美主义”两个大类,其中内心自觉完美主义包括:整洁有序、追求卓越、计划周密、对他人要求过高等,而自我评价的完美主义则包括:过失担忧、认同需求、父母压力、纠结不放等。

完美主义总会成为你宅在家中、放弃尝试、拖延行动的理由,会让你误认为自己生活得特别凄惨,让你无法坚持自我,让你感觉压力巨大。完美主义会导致你无法正视自身优点,只会一味地吹毛求疵,而不懂得顺其自然。

“我们必须摒弃对完美主义的暗中好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摆脱它。”斯蒂芬·盖斯认为,一旦将“主义”加在“完美”或“不完美”后面,将其概念化,衍生出的新词就彻底颠覆了原词的本来含义。完美主义不再完美,而意味着缺乏理性、极具杀伤力和局限性,甚至会致命。

完美主义有可能会引发一些严重问题。譬如,完美主义是精神抑郁的最常见根源,而抑郁又会导致上瘾、自杀等一系列问题。完美主义的一个典型后果是厌食症,即对完美体重或身材的苛求。这是最危险却又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之一,所以我们不能随意轻视完美主义,它的确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

完美主义会导致生活中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因为它会让生活中的不完美变成令人畏惧、困扰但又无法逾越的障碍。完美主义者往往会因为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精神崩溃或不知所措,这种差距彻底摧毁了他们不断进步、享受生活的能力。只有不完美主义者才能忍受生活中的不完美,而不完美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本质。

你是怎么成为完美主义者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是完美主义者,我只是追求并需要达到卓越。

“励志卓越可以成为你努力的动力,追求完美却只会让你身心俱疲。”作家哈丽雅特·布莱克曾这样说。完美主义不仅会令我们感到痛苦,还会对我们造成切实的伤害。

励志卓越和完美主义就像一对孪生兄弟,那怎么区分它们呢?斯蒂芬·盖斯认为,完美情景、完美品质、完美数量,是定义完美主义的三种标准。

过于追求情境的完美,会让人失去在很多情境下行动的机会。比如,有的人只愿意在固定时间,穿戴好齐整的运动服去健身房做运动,其实,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运动,唯一需要的健身器械就是你自己的身体。

完美质量类型的完美主义最常见于工作场合,家庭工作中也并不少见--比如有些人无法容忍家里没有达到一尘不染,或者子女的成绩不够优秀。

对数量追求完美,则是指那种只要数量达不到预期就无法心满意足的状态。如果要问有多少人因为完美主义而痛苦,可能世界上95%的人会遇到这个问题,而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意数量的完美。几乎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效仿着身边人的目标,并在这个过程中成了完美主义者。

但不管属于哪种完美形式,基于事事追求完美的特性,它都将会对你的决定、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也就是说,在完美主义心态主导下,你的生活状态必将发生改变。因为完美是相对的,不完美才是常态。如果把自己的人生押在不确定的“完美”上,你的人生还有快乐可言吗?

就像撑杆跳,只要跳不过就算失败,只要跳过了就是成功。你跳到多高并不重要,你能不能跳过成了唯一标准。这种将目标做两极化处理的观点本应激励我们朝着目标的方向努力,甚至超越目标,事实上却成了非常低级的策略。我们总是把部分成功定义为失败,这大错特错。如果成功不够完美,我们就会感到尴尬,甚至还会觉得丢脸。这种想法不仅缺乏理智,而且还会对我们的进步和人生幸福造成致命伤害。完美主义者无法接受微小的价值或进步;他们只看重宏大、顺利、完美的成功。

成败标准分明的宏大目标比比皆是。因为完美主义过于极端,所以任何过于“正常”的事物都不可能成为完美主义,这也就是说,极端与否已经成了衡量完美主义的标准。

由此看来,完美主义就像一剂毒药:若是摄入微量,你虽然也会痛苦,但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它的副作用,因为你早已习惯了这种症状。完美主义的毒性如果剂量小,你可能根本察觉不到,但它会慢慢伤害你的生活;一旦剂量增大,就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致命伤害。

对自身有安全感的人不太容易成为完美主义者,因为他们有一种积极的判断倾向,即总是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而后才会考虑自身的不足。你如果对什么事情缺乏安全感,就想想这世上与你有同样问题的人那么多,他们中很多都活得非常自信、幸福。这样一来,你的内心就会充满力量,感到安慰。

此外,具有自卑情结的人,以及对自己生活现状不满的人,成为完美主义者的可能性也直线飙升。这虽然与我们的直觉相悖,却是不争的事实。

“别人说我是完美主义者,但我并不是。我只是崇尚正确,无论做什么事,我都要做到正确,之后才转向下一件事。”

可见陷入完美主义的人,都不认为自己追求完美有错,相反还会排斥不完美主义。认为,不完美主义者会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其次,完美主义喜欢自我设限,从而导致人们行动之前总是瞻前顾后。

生活中,谁都不希望看见失败。特别是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更是不允许自己的周密计划会出现失误、出现失败,于是找各种借口为自己的完美主义开脱。

完美主义为了减少出错、减少失败。他们往往给自我设限,以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

比如,在面对不好控制的事业、爱情、人际关系、个人形象以及健康等方面问题时,他们喜欢事先给自己设定许多免遭伤害的条条框框,以为这样就能万无一失。

不完美主义者的重要特征就是有耐心

许多人把完美主义当成借口,把它作为掩饰自己恐惧的面具。而面具下的那个你,却害怕面对现实中并不完美的一切。如果你一直追求完美,并期待最好的结果,那么这种压力就会导致你产生恐惧心理,而完美主义和恐惧心理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要想摆脱内心的恐惧,首先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完美主义者。

而不完美主义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耐心,他们可以允许自己不成功,也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们在耐心等待涅槃重生、在等待由量变到质变飞跃的那一刻。因为,谁也没有能力一夜之间改变人生,然而却可以体验变成不完美主义者的整个过程。

很多时候,只要在路上,就会有奇迹发生、就会有惊喜出现。也许,走着走着,你发现了另一条路更适合自己。于是,及时调整方向。只要你自己不放弃,不打退堂鼓,就没有谁能阻挡你追逐梦想的脚步。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的书作者,斯蒂芬·盖斯原本是一天生的懒虫,他为了改变自己身上的毛病,开始研究各种习惯养成策略。最后,通过自身一次次试验,终于找到了一条自我成就之路。他通过开博客,在博客上发表文章,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为读者提供自我成长策略方面的建议,并最终得到了读者的认可和喜欢。他的人生也从此发生了巨大改变。

这些策略让你变得“不完美”

如何克服自己的完美主义,斯蒂芬·盖斯提到了“微习惯”。微习惯就是首先强迫自己做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这些事情一点儿都不难做,即使某天你的心情糟糕到极点,你也能做到,比如:写一行代码,读两页书,写作50字,打一个(销售)电话,发一封(拓展人际关系的)电子邮件,处理一封信,等等。但无论是哪种行为,其核心概念都是一致的——即选择一个你无论如何都做得到的活动,每天坚持做,直到它成为习惯,并可以将数量不断提升,之所以制定一个小的目标,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能轻松地开始并持之以恒。

斯蒂芬·盖斯将每天做一个俯卧撑的习惯已经坚持了两年有余,这使他对运动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弱,不仅如此,还在此基础上养成了每周健身三次的习惯。尝到了微习惯带来的甜头后,他又开始实行每天读两页书、写作50字的微习惯。

微习惯给心理健康带了意外的附加效应,微习惯方法也能渐渐让人成为不完美主义者。微习惯中间那些人生小决定,或者小放弃,最终左右了我们人生的大走向。

在书中,作者用他的微习惯策略,为完美主义者提供了22种实用的解决方案,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更快乐、更健康、更高效的不完美主义。面对整体上的完美主义者的两种对策:一:改变你的关注重点。二:遵循不完美主义者的过程思维。

改变你的关注重点,就是忽略结果,关注自己的投入;忽略问题,关注自己在问题条件中取得的进步。如果你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就把重点放在解决过程上;忽略他人看法,关注内心真实想法:你到底想成为谁,想做什么;不纠结于是否做得正确,重点是做了就比不做强;忽略失败,多想想成功;忽略所谓时机,多想想任务本身。

遵循不完美主义者的过程思维:也就是学会接受:不完美的思维;不完美的决定;不完美的行动;不完美的转变;不完美但成功的结果。掌握了这些要领,你的人生将会发生质的转变。由一开始的完美主义向不完美主义的每一个转变,都将是人生成长中必经的重要环节。当然,克服拖延症也有应对的措施,比如:接受不完美;减少因错误决定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后果;同时简化思路,不要过度思考每个选项。

“我想再强调的是,你在消除完美主义的道路上也不必追求完美,这一点不言而喻,毕竟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不完美主义。如果你发现自己又在纠结过去的事,又在渴求完美,你也千万不要苛责自己甚至灰心丧气。不完美主义就包括善待自己,给自己时间和耐心。”斯蒂芬·盖斯说。

完美和不完美就像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完美是一种理想状态,而不完美才是生活的真实状态。既抱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又不放弃脚踏实地的真实生活,这才是完美人生应有的模式。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