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星 | 乌米饭香谷雨时

 圆角望 2021-04-20

图片


时维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悄然而至,柳絮飞落杜鹃啼,牡丹吐蕊樱桃红。清风带着阵阵暖意,吹拂得人间鲜花绽放。细雨带着丝丝温情,滋润得大地万物丛生。这时候春天已经接近尾声,云烟轻卷,草木微摇,百川淌过万千河流,都在缓缓地向春天告别。每年到了这个季节,身在他乡的我,都会更加怀念那一碗乌米饭的香味。
  
乌米饭历史悠久,据传出现于唐代,那时叫“青精饭”,是道家的养生食物,为道家斋日的饵食。大诗人杜甫在《赠李白》一诗中写道:“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乌米饭古今的制法各有不同。《荆楚岁时记》中说道,乌米饭是“寒食取杨桐叶染饭,其色青而有光”。人称“山中宰相”的南朝梁代药物学家陶弘景,在他所著的道家著作《登真隐诀》一书中就介绍了“青精饭”的做法:“以南烛草木煮汁渍米为之”。
  
唐代时,食乌米饭风俗盛行,唐人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详细记载了当时“青精饭”的制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莹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此种 “九浸九蒸九曝”的乌米饭制法很复杂,但是便于保存、可长途携带。
  
而后经五代到宋代,乌米饭的做法更加繁多。北宋苏颂的《图经本草》就曾载曰:“南烛木叶,从四月至八月末,用新生叶、色皆深;九月至三月,用宿叶、色皆浅,可随时进退其斤两。又采软枝茎皮,于石臼中捣碎。洒用此汁,惟令饭作正青色乃止。高格曝干,当三蒸曝。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此文中记录了一年四季均可采食南蚀叶浸米的方法,一直流传至今。
  
在我的家乡,谷雨食乌米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习俗,而最会做乌米饭的人,就是母亲。儿时的记忆里,盼一碗乌米饭,是一个甜美的梦。在这个梦里,我始终清楚地记得母亲做乌米饭的过程。
  
母亲卷起袖子,先把乌饭树叶洗干净,放进石臼里舂碎。舂成细腻绿色的叶渣后放到桶里,盛上水浸上两天,叶渣捞起后,再用过滤的乌饭树叶汁水浸泡糯米。约四个钟头白花花的糯米就浸成黑色了。黑色的米捞起冲洗一遍滴干,之后就可以上锅蒸了。
  
母亲说过,柴火蒸的最好吃。乌米米粒紧缩,乌黑亮泽,碧如坚珠。刚出锅的乌饭,任谁也抵挡不住那诱人的香味。直接拌着白糖来上一碗,吃起来清香津甜,入口的是大自然带进来的奇妙滋味,也是春末夏初的专属味道。
  
谷雨过后,夏天就要来了,关于春天的记忆就会越来越淡。但是只要想起这一碗充盈着味蕾的乌米饭,仿佛春天的气息一直都在身旁萦绕,从未走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