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条辩》——桃仁承气汤

 中医药方便 2021-04-21

二十一、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夜热昼凉,大便闭,脉沉实者,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甚则抵当汤。

少腹坚满,法当小便不利,今反自利,则非膀胱气闭可知。夜热者,阴热也;昼凉者,邪气隐伏阴分也。大便闭者,血分结也。故以桃仁承气通血分之闭结也。若闭结太甚,桃仁承气不得行,则非抵当不可,然不可轻用,不得不备一法耳。

桃仁承气汤方(苦辛咸寒法)

大黄(五钱) 芒硝(二钱) 桃仁(三钱) 当归(三钱) 芍药(三钱) 丹皮(三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得下止后服,不知再服。

方论:吴鞠通参考伤寒论桃核承气汤,以及吴又可《瘟疫论》蓄血篇,专论温疫蓄血的病机与治法。认为温疫“胃实失下”,或“邪热久羁,无由以泄,血为热搏”,可致瘀血、蓄血。其临床表现有少腹硬满,至夜发热,甚或喜笑如狂,若瘀血下行则便色如漆等。治疗蓄血轻者用桃仁承气汤活血化瘀,重者用抵当汤消瘀破结。如用攻逐瘀血法,大势已去,余炎尚存者,宜犀角地黄汤(今名清热地黄汤)调之。吴有性桃仁承气汤由大黄四钱、芒硝二钱、桃仁十八粒、当归二钱、芍药二钱、丹皮二钱组成,即《伤寒论》桃仁承气汤方去桂枝、甘草,加当归、芍药、丹皮。(《温疫论·蓄血》)

同时,仿照吴有性思路,以犀角地黄汤(今名清热地黄汤)作为攻逐瘀热轻剂,治疗下焦瘀血的轻证,以抵当汤作为攻逐瘀热重剂,治疗下焦蓄血的重证。

国医大师周仲英八十年代曾用本法治疗出血热,摘录如下:

泻下通瘀合剂由大黄、芒硝、枳实、生地、麦冬、桃仁、淮牛膝、猪苓、白茅根组成。

药用大黄、桃仁为君,大黄泻下通便,凉血解毒,化瘀止血,便秘者可重用之,桃仁活血行瘀润燥,合泻下与通瘀为一法;臣以芒硝加强通腑泻热,枳实通利腑气,牛膝活血通瘀,共助君药以增效;佐入生地、麦冬滋阴增液,猪苓淡渗利水,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并借牛膝为使,以导瘀热下行。每剂药制成50ml,成人每次25mg,口服,1日3次,危重患者可改为1日4次,连用3~5天,必要时可重复1个疗程。若呕吐频繁不能进药者,可鼻饲或保留灌肠,每次150ml,1日2~3次,呕吐减轻后改为口服。

主药:生大黄、芒硝各10~15g,枳实、桃仁各10g,生地30g,麦冬、猪苓各15g,白茅根30g。瘀热在下加丹皮、赤芍、淮牛膝各10g;血尿加黑山栀10g、石韦15g;水邪犯肺加葶苈子、桑白皮各10克,阴伤明显加玄参15克。

专用方:泻下通瘀合剂由大黄、芒硝、枳实、生地、麦冬、桃仁、淮牛膝、猪苓、白茅根组成。药用大黄、桃仁为君,大黄泻下通便,凉血解毒,化瘀止血,便秘者可重用之,桃仁活血行瘀润燥,合泻下与通瘀为一法;臣以芒硝加强通腑泻热,枳实通利腑气,牛膝活血通瘀,共助君药以增效;佐入生地、麦冬滋阴增液,猪苓淡渗利水,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生津利尿;并借牛膝为使,以导瘀热下行。每剂药制成50ml,成人每次25mg,口服,1日3次,危重患者可改为1日4次,连用3~5天,必要时可重复1个疗程。若呕吐频繁不能进药者,可鼻饲或保留灌肠,每次150ml,1日2~3次,呕吐减轻后改为口服。

主药:生大黄、芒硝各10~15g,枳实、桃仁各10g,生地30g,麦冬、猪苓各15g,白茅根30g。瘀热在下加丹皮、赤芍、淮牛膝各10g;血尿加黑山栀10g、石韦15g;水邪犯肺加葶苈子、桑白皮各10克,阴伤明显加玄参15克。

临床观察应用泻下通瘀合剂治疗202例,显效179例,有效15例,死亡8例,占3.92%,总有效率96.08%,对照组77例,显效33例,有效27例,死亡17例,占21.18%,总有效率78.8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

泻下之后,仿吴又可犀角地黄之意立法,凉血散血法。基本专用方:

①丹地合剂由生地、赤芍、丹皮、水牛角、大黄、煅人中白、黑山栀、紫珠草、白茅根等组成。药用水牛角、大黄为君,水牛角功类犀角,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大黄清热泻火,凉血逐瘀,二药相合互补,更能加强君药的凉血化瘀作用;生地、丹皮、赤芍为臣,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丹皮泻血中伏热,凉血散瘀,赤芍凉血活血,和营泄热,三药相互协同,可以更好地发挥君药的功效;佐以黑山栀、紫珠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人中白凉血解毒,降火消瘀止血;取白茅根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为使。每剂药制成100ml,每次50ml,口服,1日3~4次,3~5次1疗程。

②地丹凉血针由水牛角、大黄、生地、赤芍、丹皮、黑山栀、血余炭、煅人中白等组成。本方是在合剂基础上的精简配方。去白茅根,用血余炭取代紫珠草,加强化瘀止血作用。每剂药制成50ml,每毫升含生药1.5g,每次30~40ml,加人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2次,3~5日1疗程。

主药:水牛角片15g,鲜生地60g,丹皮、赤芍、黑山栀各12g,大黄10g,煅人中白10g,白茅根30g。出血量多加紫珠草15g,血暗有块加血余炭10g,瘀热阻窍加丹参10g,血热阴伤加阿胶10g(烊冲)。

临床观察凉血化瘀剂治疗瘀热型血证62例,总有效率97.39%,显效90.43%,无效2.61%。西药对照组24例,总有效率87.27%,临床治愈显效率74.55%,两组相比,P<0.05。同时由于在几个病期贯穿凉营、通瘀、活血等法,故出血者明显少于对照组。临证凡能及时见机应用,确能减少出血的发生和防止大出血。

伤寒论桃核承气汤有桂枝甘草桃仁大黄芒硝,本方则去桂枝甘草,加当归芍药丹皮侧重养血祛瘀热,伤寒论桃核承气汤侧重单纯祛瘀热,临床有所差异。伤寒论方证有其人如狂的描述;吴又可精神描述少腹硬满,至夜发热,甚至或嬉笑如狂,大便色黑如漆;实乃补充伤寒论之不足。另外吴又可云下后可以犀角地黄汤善后,可见治法已经属于热邪入血分,从伤寒论血结膀胱到血分是一种理论上的进步,因此临床拓展凡是血分瘀热兼有阳明气分大热皆可以本方加减。

名医江尔逊曾用吴氏桃仁承气汤治疗一例湿温蓄血案,虽为外感,但颇能给人以启示,故介绍如下。

谢某,男,30岁。夹江县人。嗜酒成癖,体丰阳旺。1941年夏赴外经商,连日饮宴,恣食肥甘,复感暑湿之邪。初起头痛寒热,身重疼痛,脘痞泛恶,治疗乏效,后至成都就医,迁延旬日,病益剧,乃归家,延医留家治疗之。其时每日午后发热,入夜尤甚,泻下无粪纯臭水,日10余行。神志尚清,渴不欲饮,苔白腻,脉濡滑。拟诊“湿温”,投以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及桂苓甘露饮之类,又经旬日,仍乏效。渐至日哺潮热,神昏谵语,甚至入夜狂躁,欲望外奔跑,虽青壮年三四人也无法制服。再往诊,见其怒目直视,谵妄不休,壮热面赤,口气熏人。家人告以近日大便下血。扪之小腹坚满拒按,舌苔干黑燥裂,脉沉实。乃断为湿温化燥,下焦蓄血。书《温病条辨》桃仁承气汤加减:桃仁15g,丹皮、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各12g,甘草3g。服1剂,频频矢气。知药已中病,犹有燥屎内结。乃于上方加厚朴、枳实各12g,1剂尽,果下干结黑色粪块10余枚,自此热退神清,诸症悉减。其后,每日解乌黑如泥之稀大便数次,颇健忘,口干不欲饮。知为热郁血分,瘀血未尽,改投生地24g,丹皮9g,茜草18g,赤芍、槐花、地榆各15g,甘草3g,3剂后大便复常。再予甘淡微凉方药,调理月余康复。[江长康,江文瑜,经方大师传教录——伤寒临床家江尔逊“杏林六十年”,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