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划重点 | 2021年中考作文考题趋势解读!重磅信息不容错过!

 华教数媒一小兵 2021-04-25
翻开 2020年全国中考作文试题,有一种似乎陌生却又熟悉的感觉。陌生是题中渗透着淡淡的新奇感,熟悉是卷中散发着浓浓的教材(以下“教材”皆指统编教材)香。在研究 2020年中考作文题时我们会有个很有意思的发现:作文题纷纷“回归”教材,暗扣教材,带出了 2020 年中考作文一个强劲的命题逻辑——中考作文题映射教材。这绝不仅仅是巧合,背后有其深刻的命理必然。溯本究源,那是因为2020 年《考试说明》首次从中高考中退出, 课程标准成为命题的唯一依据。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规律编写的,考试是对具体承托这一纲领性文件的教材的学习情况的检测。因此,中考作文必然反映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作文考试与教材的“契合”也就顺理成章,不难理解了。可以预计,随着统编教材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回归基础,以教材为依托”的趋势还会愈发彰显。
2020 年中考作文题的关键词是“教材”,五大类型作文的命题思路和方法都能从教材中找到关联线索。
一、成长主题作文:经历的叙述,体验的表达,教材有范本
2020年的中考作文题目异彩纷呈,从命题类别看,有一大类跟“成长”这个母题有关。这类作文的“成长”主题与统编教材诸多主题单元的思路对接。
(一)考题关注考生的成长历程,要求考生陈述情感体验
如上海卷“有一种甜”,贵州黔西南卷“乐在好学多思里”,贵州遵义卷“毕业前夕”,贵州黔东南卷“放下”,新疆卷“放学路上”,山西卷“那一刻的绽放”,山东烟台卷“就这样被感动”,等等。这些作文题生活、成长气息 浓厚,需要考生回顾自己成长路上感怀的事情、感动的人物、受益的哲理, 将自己的生活成长体验诉诸作文。这与教材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主题“至爱 亲情”、第三单元的主题“学习生活”相一致。如《秋天的怀念》《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从理解亲情,感受童趣、友谊和爱等方面丰富读者的情感体验,让读者获得情感和心理的成长。这些课文可以作为“成 长”主题作文写作的参照。
(二)考题关注考生的生活实际,要求考生抒发人生感悟
如江苏连云港卷“你的光照亮我的世界”,要求考生既关注他人生活,又关注自我内心。这里的“光”就是一“物”,可实可虚,浸透着考生的情感,来自成长的发现。如浙江湖州卷引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话“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要求选用其中一句为题写一篇作文。“记住”和“忘记”、“改变”和“接受”,看似对立矛盾体,实则是要我们回答如何面对生活,通过选择表达人生感悟。这些作文题跟教材七年级下“人生哲理”单元和九年级上“青春年少”单元相近。《紫藤萝瀑布》中的“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以“紫藤萝”为喻,抒发对人生的感悟,面对痛苦遭遇选择释怀;
《故乡》中“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面对儿时玩伴和故乡的改变,做出奋然前进的选择,抒发人生哲理之思。作文和教材都是从选择和发现中切入思想成长主题的。
山东淄博卷“别着急,慢慢来”,题目贴近生活实际,既可以是来自别人的鼓舞,也可以是自我的心理暗示。题目指向写心理成长。意旨与教材七年级上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极为相似。课文就是写作者在一次冒险历程中,经过爸爸“慢慢来”的鼓励,一步步的指导,最终克服恐惧,收获了自信,完成了一次心理成长的过程。这篇课文可以作为山东淄博卷的直观范例。“成长”主题的课文在教材上分阶段、有梯度地呈现和安排,突显成长话题在教材中的核心地位。在没有《考试说明》的“后考试大纲”时代,以课标和教材为命题“守则”的中考作文肯定会得到格外的关照,做出对等的反映。这也就是 2020 年中考“成长”类主题作文特别拥挤的原因。所以,关注成长话题,立足于教材这个基础并从中获得启发当作为备考首选策略。
二、情境任务作文:任务的驱动,实用的写作 ,教材有导练
2020年的中考作文题,从命题形式来看,传统命题方式仍是主流,但是情境任务型作文已成星星之火。情境任务型作文给考生提供一定情境和相应任务指令的布设,与教材的单元写作实践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很相似,教材这部分内容能给情境任务作文写作以借鉴。综观情境任务型作文,可以看出:
有些“任务”是设置真实生活情境,让考生如临其境,从而写出真实情感和体验。
如湖南长沙卷设置“心灵驿站”栏目的生活情境,举办以“成长有困惑,爱思才会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这种成长困惑情境设置与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我的烦恼”写作任务情境不谋而合。
如四川甘孜卷以“世界读书日”为材料情境,补充“我                 读书日。作文题“读书”活动情境可以直接对应教材七年级上“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情境。
如浙江宁波卷第二个情境任务,要求考生给自己的文章写推荐语。这样的情境任务在教材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的写作实践活动中也能够见到。
给作文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是为了让写作更加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激发考生真实的写作动机和强烈的表达愿望。真实生活情境作文要求考生关注生活实际中的写作。
 有些“任务”带有具体“指令”:一种是“任务”中有多个写作对象, 要求考生在特定情境中围绕选定的话题和对象来写;另一种是“任务”中有明确的文体要求,要求考生用正确规范的文体写作。
如浙江温州卷围绕“笔记”设置三个驱动任务,要求考生选择其中一个任务完成,每个任务都含有明确的文体指令——记叙文、书信和说明文。这种任务指令设计与教材七年级上第五单元写作实践中的作文题高度相似。该作文题围绕“书包”来确立写作的角度,立意发散出多个写作对象和对应文体要求,与此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浙江杭州卷“向社团的指导老师写一封信,讲述自己的爱好、技能或建立社团的想法”,是暗含写作对象的任务指令。这种任务活动与教材七年级上“文学部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相近,而书信文体又在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写作实践中有训练安排。如果综合教材的有关内容,与教材形成良好的互动,对中考写作会大有裨益。
如浙江绍兴卷的三个写作任务——写信、投稿、演讲,要求选择其中一个任务并结合题目中的材料完成写作。搭建多任务的写作支架,布设多个写作指令,需要考生在分析材料的同时,关注自己人生路上绽放得最美的那朵花。这是将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写作实践和八上的演讲单元做了完美的“结合”。
如此来看,以课标和教材为准则的命题,教材成为命题的参考。情境任务型作文完全可以以教材为依托多加练习,强化学生的情境任务意识,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任务写作能力。
三、理性思辨作文:理性的思考,思辨的言说,教材有参标
思辨就是思考辨析,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思维能力是作文的核心能力,所以,“思辨”话题受到命题者的青睐,成为 2020 年中考作文又一大命题方向。这种命题理念与教材的编写理念也是一致的。教材在阅读和写作板块中都有相应的思辨内容的安排,从浅入深,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思辨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中考作文题与教材在取向上不谋而合。
(一)有些考题需要考生变通性思考
如河南卷通过让考生解释“危机”一词,在对其内涵产生深层思考的基础上写一篇议论文,重点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刻性。这就需要观点议论和思辨性思维。而观点议论、思辨性思维在教材里是有专门的学习和训练的。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写作实践任务二,要求用材料情境开拓思维,从多角度立意,横向纵向思考,正与此题类型相同。
如重庆 A卷,以三则小材料作为提示,需要考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生活的态度、理想的实现、人生的追求。如四川遂宁卷以“告别”为话题,要求考生从反面思考问题。如浙江嘉兴卷作文题一围绕“陌生和熟悉”,引导考生深入思考熟悉背后的变化、陌生背后的真情,反思生活,感悟哲理,面对现实。如安徽卷对举看似对立却又不矛盾的四组词语:“不美丽”和“健康”、“不伟大”和“庄严”、“不完美”和“努力”、“不永恒”和“真诚”,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阐述对问题的正反思考。对这些话题的思考都要求具备对立统一的思想、变通的思维。如何变通性思考问题,教材就有很好的标杆例文。如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的《最苦与最乐》,通过对责任与苦乐的辩证认识,启迪人们要直面人生,勇担责任,从而获得对小我的超越,这就是典型的正反思辨文章。
(二)有些考题需要考生理性思考
如浙江衢州卷小作文和嘉兴卷作文题二,以社会热议话题为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社会事件,钻研事件背后的真知,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衡量考生的个人认知度和思维的广度、深度。如四川广安卷以红遍网络的李子柒事件为材料,引导考生关注美食背后的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理性思考。如何理性思考?教材九年级上第五单元和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议论性文章会告诉你表达观点的方法,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的“辩论”活动会给你提供思维风暴的强化训练。考生可以利用和借鉴。
四、虚构想象作文:科幻的创造,想象的发挥,教材有案例
2020 年的中考作文题中想象类作文占了很大比例,命题人更加关注考生写作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
如浙江金华、丽水卷,要求考生对《送给青蛙的大海》一文进行故事续写:如果青蛙醒来,发现大海的水干了,又会发生什么呢?这是童话故事类的想象作文,考生要在理解童话的基础上进行烂漫想象。这种童话式的想象写作,与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近似,并且与写作实践任务二为《皇帝的新装》续写故事的训练要求相同。两部分内容可为想象文提供备考参照。
如海南卷“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四川遂宁卷“踏上开往        的列车”,属于畅想类想象作文,考生要把自己置于某种情境中,畅想过去、未来某一时段、地域的所见所闻。这类想象作文与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的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任务三《十年后的我》属于同类。
如北京卷“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则属于思考型想象作文。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想象作文。想象在这里其实只是表达思考的手段、工具。写作目的不在想象本身,落点在借助想象表达对事物的思考上。提示语“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就暗示了这种想象是带有思考目的的想象,因为你在想象前,在对这两个问题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开始了思考,在选择的那一刻你就已经进入了命题者埋藏在问题里的“用想象思考”的题意轨道。典型的思考型想象文当属教材七年级下《带上她的眼睛》,这篇科幻文所做的深陷地心的科幻想象,只是一个手段,作者实际是借这个想象反映了当代人思想上的困乏、封闭,展现的是对人类整体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而《伟大的悲剧》的作者依据斯科特探险队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日记遗书等所做的每一个想象,也属于为表现“真正的英雄身上,永远闪烁着崇高的精神光芒”主题的思考型想象。而且这道题规定要以题目作为故事的开头句,这种想象形式又与七年级上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任务一故事接龙形式相似。考生可以借助教材进行备考训练。
五、疫情背景作文:疫情的回顾,思悟的升华,教材有支持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学习或工作节奏。新冠病毒肆虐,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心灵震撼、刻骨铭心,都有过极为难忘的居家抗疫的经历。疫情把世道人心放大了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了人们审读社会人生的窗口。很多考区以此为背景设置作文题,命题融入时事元素,联系当下发生,呼应重大关切。疫情衍生出来的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最美逆行、责任担当、大考答卷、凡人壮举等话题,教材一样也有承应对接。
如四川南充卷“2020,我的抗疫生活”,四川达州卷要求考生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件来展现 2020年的不平凡,山东青岛卷“疫情之后重返校园”,山东潍坊卷以“中国力量、中国速度”的材料为话题写作,湖北襄阳卷“抗疫有我”,以及北京卷“2020,我的中考”,等等。这些作文题都以疫情为背景,紧扣当前时事,需要考生回顾疫情之下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思考自己在疫情中的角色和担当,写出自己的独特发现和感悟。考生在写作文时,可以联想教材七年级下“天下家国”和九年级上“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两个活动要求青年一代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密切相连,志存高远,奋斗拼搏,放飞青春梦想,勇做时代弄潮儿,可以作为以疫情为背景的作文升华的参考。
总之,五大类型作文外显的核心特征和题旨意向,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关的呈现和介绍。总结 2020 年中考作文题的启示,读课本备中考作文当是应有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