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讲的故事:曲木长生与鸣鹅不杀

 美雅俊子 2021-04-29

庄子是诸子百家里最独特、最有趣的,其他先贤总喜欢讲道理灌输给他人,而庄子却像一个小孩子般总爱问为什么,通过他的追问我们能够在他的哲思中看到他对人类文明.化的反思,即:人类文明化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总觉得文明化一定是好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真是这样的吗?庄子讲了两个小故事:

曲木长生:一个木匠领着他的徒弟,出去看见一棵树,长得很乱,不成材,结果这个树就不会被木匠伐掉,这叫曲木长生。说你千万不敢长成栋梁之材,你长成栋梁之材就被别人伐掉,为他人所用。

我们都知道“栋梁之材”通常都是作为褒义词用来形容优秀的人才。但是庄子的意思是人像树木那样长成栋梁之材,就会被别人伐掉,不见得是一件好事情。

鸣鹅不杀:有一次一个客人到主人家去做客,结果看到主人要杀鹅款待客人,结果主人专门找那个不鸣叫的鹅杀掉。为什么?因为那个能鸣叫的鹅可以替主人看家。这个故事跟那个曲木长生刚好相反。曲木长生是越没有用处的木材越活得好。而到鹅这儿,有本事的鹅就能活,没本事的鹅就得被杀。

庄子讲这两个典故在同一个段落里,乍一听,很多人可能觉得庄子的话前后矛盾,其实不然。联系现实,我们可以深思其中滋味。在工作中,我们常说“能者多劳”,干活的往往是有能力的人,但因为干活了,也就难免会有出错的时候,因此受批评的也经常是这些人。有能力的人看似在进步提升,实际时时刻刻面对挑战而不得安宁。这也就是为什么通常一个单位中负责人压力会更大,班级中成绩前三名的孩子更容易焦虑。“高处不胜寒”,来自外界的疏离和对自身是否能持续保持优秀的恐慌,成为这些“栋梁”们头顶的利剑,或者付出艰辛努力更好更强,或者面临失败落差巨大导致崩溃……总之呢,没有什么真正的轻松愉悦可言。

但这样就是弘扬“无用”才是好的吗?非也。“鸣鹅不杀”的故事就是另一个角度的诠释:没有点看家本领,是要死路一条的。

庄子讲这两个典故在同一个段落里,他想说明什么?他想说明文明社会中的人生非常诡谲,你无论如何都琢磨不透,你只能在变化多端的世态中去把握“度”。

曲木长生,人谋其身;

鸣鹅不杀,人谋其术。

是故,

君子不以身为器,当习术立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