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农村“地标”东南桥

 良见 2021-05-04

       说起“地标”,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城市。其实,农村也是有“地标”、“地标建筑”的。现在大多将以前的两三个村合并成一个村,以前一个村就有一个有名的地方,现在合并了的大村因此就有了两三个知名的地方,其代表性建筑,也就成了当地的“地标”,形式上称为“中心”,内容上则是“灵魂”。老家四川省富顺县板桥镇木桥沟村的东南桥、东南小学,与它相距约十里的原观乐小学(地名叫高殿),镇溪河在观音桥下面的巴儿沱,都是远近闻名的。有了代表性建筑,产生了社会性作用和影响,像高殿的原观乐小学、东南桥的桥和学校,便是当地农村的“地标”。


        这些远近知名的地方,有的成了地标,而有的却没成为地标。像巴儿沱,它就是一个地方,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河中间是石滩,石滩上有一些大大小小的洞,显得有些别致好玩,水从石滩上流过,远处零零星星的有些农舍,并没有可以成为地标的有些高大别致的自然物或人工建筑。而河沟嘴这类乡村中的大地名,虽有一些农舍,但却无典型性代表性,也难产生地标。


        解放前,高殿是一座大的寺庙,东南桥头学校那里,则是王家的祠堂。解放后,两个地方都改建成了学校。高殿是一所完小,观乐小学。东南桥是一所村小,东南小学。因而,这两个地方就晋升为了当地的“地标”。


        在这里,来说说老家东南桥的“地标”东南小学。


        东南桥虽然偏远,交通极为不便,但它确实是一个山青水秀非常宁静的好地方。东南桥东头的东南小学,处在村边上,然而,它却成了全村人心目中的“中心”,众多村民向往之地。


         东南小学处在大山下的一个“半岛”上。“半岛”西边是红岩坝到木桥沟的大山,犹如一道屏障,南边是静静的碧绿的镇溪河,隔河与宜宾王场乡猫猫岩、老鹰坡相望。东边及北边,则是一条大冲,在冲的中下部的“半岛”边上形成了一条小溪。原东南村共有六个生产队,坝下有四个队,大部分在这个“半岛”上,它们是四队全队和一、三队的大部分、二队的小部分,其余则在小溪的对面。


        东南桥是富顺、宜宾两县的交界地,离周围的场镇远,当年交通极为不便,通往外面的是所谓的赶场的“大路”,实为泥巴小路。到最近的观音桥场镇有七八里路,也通水路,但那是只有极个别打鱼的人他们有船才能享用的。周围其余的场镇板桥坝、两边岩上的中和场王场,都在十里以外。因出行太不方便了,故而当年一家人住在学校的东南小学的邹老师,则干脆与生产队商量,要了学校门口的几块地,自己动手种起了蔬菜,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上的一大难题。


        东南小学在东南桥东头的一片平地上。桥头上去,路的左边便是邹老师家绿油油的菜园子。校门前是个土坝子,坝子里当年左右两边有两个石头垒砌成的乒乓球台子。学校是一个四合院,面积还不到一千平方米。学校的左右两边是水田,背后是一座小山,汪家院子就在小山旁边。


        校舍是我们入学时才建不久的砖木结构的青瓦平房,又新又洁净。南北两边各有两间教室,墙壁用石灰刷得雪白,邹老师又用红油漆在墙上书写了一些标语,字写得很好看,令人赏心悦目。院内坝子边上,建有小花台,邹老师在里面种了栀子花。大门正对着的一排房子,正中宽大明亮的“堂屋”,是学校的办公室、会议室兼会客室。办公室北边,旁边一间是邹老师家厨房,再往北是邹老师家洁净雅致的卧室,窗外是庄稼、水田,不远处是附近的院子。会议室南边,除了住的房间外,角落里还有一个猪圈,并没去留意当年邹老师是否养过猪,但由此可见邹老师当时是有长期在此生活的打算的。学校当时主要就住着邹老师一家七口人,另外住了一个快要退休了的江老师,男性,鬓角灰白。其他老师是民师,家在当地,不在学校住。


        邹老师为东南桥带来了“春天”,让它变得生机勃勃,声名远扬,吸引了不少人艳羡的目光,赢得了赞扬和荣誉,甚为不易!


         邹老师叫“邹定群”。前不久,还有人认为他是个女的,因为这就是一个女人的名字嘛!


        邹老师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男人。当时他四十来岁,个头不高,微胖,大概一在一米六五左右,镶着一颗金牙,皮肤白净,夏天爱穿一件白汗衫。他有五个子女,二男三女。当时大的都二十岁左右了,最小的邹五妹则比我小一点,还不到十岁。


        邹老师很有魄力,也很有脾气,十分暴躁,听说有一次他生气了,将小儿子邹四吊在房梁上打。我也领教过他的脾气。


        当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大队党支部书记是我们家族中的二伯,家在我们院子里。邹老师很喜欢我,二伯到学校,邹老师经常在他面前夸赞我。


        可是,有一次邹老师却突然对我变了脸。


         那是有一年上半年的一个中午。放学后,我和一个同学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在学校旁边的一根田坎上追逐打闹。恰好这时邹老师走出大门,他看见了,便厉声制止我们。可是,当时我只顾玩,他的话根本没听见,这可惹恼了他,他的声音更大了,发怒了。他把我叫到学校,站了一个中午,饭也没回家吃成。没隔几天,他便召开全校师生大会,专门对我进行“批判”,宣布取消我获得的各种荣誉。他要求每个学生不得损坏农民的庄稼,这是他的“底线”,也是一条“高压线”,触碰了它,就得付出惨重的代价。


        邹老师是当时学校负责人。他治校,主要是在两个方面。当时上级给他的宣传任务很重,可他却完成得很出色,搞得有声有色,轰轰烈烈。他组织了校宣传队,排练节目,不仅在校内为来宾演出,还走出学校,到村里生产队的农民群众演出,到游草坝水利工程现场为建设者们演出,进行联欢。每一次他都精心组织,十分成功,好评如潮!他还在村里不遗余力地刷标语,办专栏、墙报,充分发挥他扎实的美术功底和专长,活干得又快又好,村里和上级领导都交口称赞,获奖扬名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邹老师治校的另一方面,是不因当时繁重的宣传任务荒废了主业,误了大事,误了孩子们。他狠抓入学率,村里适龄儿童是“应入尽入”,没有辍学的。连癞子、孤儿都能入学,没受歧视,不因家庭困难进不了校门,因而在我们班上,还产生了几对兄弟、姐弟同学哩!


       由于东南小学办得好,周围宜宾县及邻乡邻村的学生纷都前来报名入学,学校的四间教室不够用了,于是大队和学校在上级的支持下,又在别处选址新建了两间教室,开办了两个班,学校越办越兴旺了。


         在此基础上,邹老师又狠抓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积极培养尖子生。在他的努力下,当年东南小学教学成绩亮眼,走出了好多个基础扎实,成绩优异,奋发向上的学生,他们进中学,升大学,开创了人生的锦绣前程,进而又影响带动村里的家庭和孩子,邹老师此举可谓影响深远。他让这些农家孩子扬起了理想的风帆,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粉碎“四人帮”后第三个年头,邹老师调到邻乡的观乐小学当校长,东南小学自此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地势偏远,交通不便,留不住老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最后,学校就被撤并了。东南桥一带的学生,便到板桥坝街上上小学或者到十来里远的中和小学就读,东南桥一带的孩子读书就离家远了,不那么方便了,有的是自己早晨从家走到校,下午又从学校走回家;有的是大人接送;有的是搭别人的车或坐班车加走路。一些家庭便在街上租房,由大人专门陪读,读书的投入和成本大大增加。


        东南小学停办了,更大的影响在于,邹老师好不容易在村民心中树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又开始在村里一些人心中淡化、动摇,甚至被无情地拋弃。东南小学这个村里的“地标”建筑,这块几十年来的热土,竟然被长期闲置,变得荒凉起来。而在它旁边的桥头,一家喝茶打牌的小店却异常热闹,生意兴隆……


       

   王良炬   2021年5月4日   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