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古人寿命并不低,平均一词很不地道

 阿弥陀佛cq1zp7 2021-05-20

在一些群里遇到个别不明势力说中国的古人寿命低,其实中国古人寿命并不低,很多人用民国时期的人均寿命做举例是不恰当的。

一是因为当时是乱世,二是满清留下的烂摊子,三是三座大山导致民不聊生。有记录表明在和平年代,西汉景帝时的人均寿命达69岁。明初时,各地的族谱都证明古人寿命和现在差不了几岁。

那为什么明清时期寿命突然变长了呢?因为明清粮食多。明朝时候土豆、红薯、玉米等高产农作物引入,虽然并不能彻底杜绝饥荒的出现,但是活着的人基本上能填饱肚子,吃饱饭是生命的基础,免疫力、抵抗力等等,没有能量一切全白扯。

据《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登载的论文《唐代统治阶级年寿刍议》统计,历朝皇帝平均寿命前三名是清朝、宋朝、唐朝。

但清朝仅有50.9岁,其次是宋朝48.6岁,再次是唐朝45.5岁。最惊人的是,李姓皇族人口平均寿命仅仅40.1岁。

其实即使没有政敌干掉你,还有一群后宫佳丽等着你去伺候。可谓色字头上一把刀,暗里教君骨髓枯。

比如:尹湾汉墓简牍区区 4万余字,但文献价值极高,等待专家学者的继续研究。

汉代人口记载:《集簿》

第十五行:男子七十万六千六十四(?)人,女子六十八万八千一百三十二人,女子多七千九百二十六。

第十六行:年八十以上三万三千八百七十一人,六岁以下二十六万两千八十八......

第十七行:年九十以上万一千六百七十人.........

根据此数据得出:汉代该地区八十岁以上老人占比3.26%.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八十岁以上老人占比1.57%。该地区九十岁以上老人占比0.84%,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九十岁以上老人占比0.15%。该地区新生儿出生每年增加约3.2%。

但是抛开人性化,从生物学角度上看,清宫近亲繁殖肯定夭折得多于古代的夭折率,肯定是不忍直视,而且皇家的非正常死亡是高于平民的,算上这两项平均寿命没法看。原先一直以为皇帝的孩子活不长是因为宫斗和自相残杀,原来近亲结婚是首要原因.........

西方人直到十九世纪平均寿命还是三十多,“平均” 这个词最站不住脚,因为西方也有太多的战争跟瘟疫,且近代瘟疫死亡人数都没统计进去。

因此平均寿命你拿皇帝和官员或民国举例是不合适的也站不住脚!比如专家称,中国国人平均住房两套就代表人人都二套房了吗?既然有条件的愿意去美,那么何不也在中国实行每年的房屋空置税?跟1-2套之外持有税?有比如张家有钱二百万,隔壁一个穷光蛋,平均都是百万富翁;东村一个王千万,西村九个穷光蛋。村长汇报一合计,全村都是王百万, 所以平均举例不恰当。因为皇家的资料保存的比较多,普通老百姓的资料几乎没有留存下来,谁班上还没几个拉平均分的呢?

再说你说的古是多古?石器时代二十岁寿命。十三岁结婚十四五岁生娃生出来的能活久真心不容易。

如果现在的人把没有出生的算上(堕胎),估计平均岁数会掉下去,现在医疗条件貌似好了,可不是什么怪病都出来了,还不见得活的了很久。

我爷爷那代活了五个,都没有女的活的久,现代人也是女性比男人长寿,比如现如今有统计表明,城市人的癌症发病率是我农村人的将近2倍。我想这不乏有吃太多喝太多营养过剩,酗酒,抽烟的原因,也有城市儿童生活条件好,很多体弱儿童也能顺利活下来——这是一把双刃剑,将导致体弱儿童以后的孩子更加体弱。

所以,很多东西一旦拿来平均,就无法看出高低悬殊了。SO 我们只比清朝平均多活了几岁而已?悲催。现在中国百姓生活也都很安逸,人均百万家产,把马化腾马云李嘉诚的资产都摊下。

据《中国古代人口史专题研究》的统计,中国从先秦到元朝,人口寿命峰值出现在唐朝。而后直到明清两代,才打破限制,明朝达到了70.4岁,清朝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1.3岁,直接把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话都推翻了。当然这个数据统计的是活到16岁以上的成人,是没有计算夭折的幼儿的。

图片

据《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登载的论文《唐代统治阶级年寿刍议》统计,历朝皇帝平均寿命前三名是清朝、宋朝、唐朝。

还有人说清代的皇帝平均只有30岁,这个数据到底靠谱不靠谱?估计稍微懂点历史的小伙伴,马上都能甩出来一堆数据打脸:清朝12个皇帝,最大的活了89(乾隆),最小的活了19(同治),12个人平均寿命52岁,你给我说30?

每天都要处于一种算计、猜疑、紧张以及焦虑等等状态。经常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人,很容易给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伤,正常人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可以延年益寿的,但皇帝却做不到,也不能够做到。

封建社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这也带来一个问题,皇帝要亲自处理所有的奏折,这样自己的皇位才会牢靠。

就拿清朝最勤奋的皇帝雍正来说,他一天只睡4小时,一年只休息3天。而秦始皇每天所批阅的竹简奏折重量都有120多斤,朱元璋每天批阅奏折有200多件,处理国事400余件。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肯定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直接暴毙而亡。

除了以上的原因,乱吃丹药、近亲婚姻也都是皇帝短寿的原因。所以别看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但是每天都是提心吊胆,害怕别人抢走皇位,他们才是中国古代压力最大的一群人。

图片

所以拿清代皇帝平均岁数来否定中医,或民国人均寿命来说中医都是站不住脚的。

虽然中医理论不认识细菌病毒,但依旧不可否认它的效果。偶尔治愈一两个人,一两千个人,可能是凑巧,但中医已经治愈了数千年几十代人,大概率不是安慰剂。

西医的理论也是不完美的,西医的思想就是“把病从人身上拿走”,比如长肿瘤就切除放疗化疗,比如发烧就吃退烧药。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想,并没有解决“人为什么会长肿瘤”的问题,所以肿瘤切除后复发的概率极大。(而且还可以多收钱,利好资本家。)

 一块田地总是长杂草,喷农药把杂草杀死,可是春风一吹,草又长起来了,而且还带来了农药污染。如果改变这块地的性质,让它不适合杂草生存,那么它将永远不会长草。前者是西医,后者是中医。

为什么古中医这么好? 一是中医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效果很好。

免疫系统对于现代医学来讲还是太复杂了,难以控制平衡。比如在SARS治疗中,当时流传最广的糖皮质激素疗法,确实能救活重症病患,但对人体有严重的副作用影响,很多患者虽然活下来了,但是留下了肺部不可逆损伤、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症,下半辈子都没办法正常生活。(推荐纪录片《非典十年祭祀》)

但是中医在阻止SARS轻症转重症方面很有效果,并且无副作用,靠的就是对免疫系统的有效调节,从而实现治愈。

为什么古中医这么好?二是中医看病用药使用的整体视角。

区别于现代医学“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视角,对一些病理机制不那么明确的疾病,通过系统思维去声东击西,有时能打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医的免疫系统调节就是一种系统思维的产物。

图片

今天的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ACE2)进入细胞,除了肺部细胞外,人体中其他器官如肾脏、肝脏、心脏等都存在丰富的病毒受体。

据临床观察,这次的新冠肺炎是多脏器侵害,它不仅仅损伤肺,发病初期通常还有腹泻症状,重症患者的心、肝、肾同时受到损害。

在这种全方位的损伤面前,西医的思想依然是呼吸机、人工肺(肺炎当然从肺部下手),就连ECMO这样的重武器,也显得力不从心(重症治疗成功率不到50%),更不用说治愈之后后遗症的问题了。

今天的西医,更容易为资本服务,也是很多人有目共睹的。比方说药厂想要研发治疗某种病的药物,他们最希望的是这个药物能让患者一辈子都离不开,而不是一次性把病治好。想一想今天的西药有几个可以药到病除、永不复发的?

某国有一家医学公司,能做药到病除的事情,却被资本市场冷落,股价长期萎靡。很多现代医学只是披着救人的外衣,做着收割韭菜的事情。而中医的思想,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救人”二字的核心。

只要西医不被资本控制,那么才能回归救人的二字的核心,不被资本看好的屠呦呦从中草药药效的基础上提取的青蒿素却可以以廉价的价格出奇的功效拯救病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医生一词是患者的再生父母,抛弃资本才能回归正道。

我认为中国的古人寿命并不低,平均一词很不地道也不能用假的数据来诋毁中医。这就是这期我所想分享的故事。

图片

在古汉语中,小米被称作“稷”,江山社稷的“稷”,社指对祖先进行祭祀,社稷就是拿最好的粮食供奉祖先,可见小米的重要程度。

中医认为,同是种子,数量越多则能量越大,滋补力就越强。故天生万物,独厚五谷,《黄帝内经》言食物开宗明义即说“五谷为养”,其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图片

而谷物中又数小米的生命力最强,在任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结出丰硕营养的种子,正所谓“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它又是春种秋收,得天地之气最全,为土气最厚,是脾之果,最养脾胃,所以小米又被誉为“五谷之首”。

为什么从南到北女人生孩子都要喝小米粥?为什么古时行军打仗,专管后勤的叫治粟都尉(这个“粟”就是小米)?

还有,老子言“谷神不死”,东方人以纤维性食物为主,那么为什么说谷神不死呢?这都是因为,维持人的生命不只是需要西医讲的脂肪、蛋白质,更需要无数具有生命力能量的种子。

一碗小米,撒在地上就能生根发芽长出一大片庄稼,它能将自己吸收的日月精华转换为生命的能量,而有能量的东西才能孕育新的生命(不信你撒把精米试一试?),我们吃食物,吃的就是这种能量,以它的生命力来维持我们的生命力。

图片

小米熬粥营养价值最丰富,有“代参汤”之美称。《本草纲目》记载,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可增强小肠功能,有养心安神之功效”。

小米熬出的粥油乃是小米的精华,也是小米力量最足的地方,它最主要作用是养胃气,健脾胃,温肾阳

真正好小米熬好以后,稍微凉一些,米油会在表面结成一层皮。米油越厚,小米的能量越足。米油,也是检验小米质量的最直观标准。

图片

煮粥时千万别把那层粥油给熬洒了,不然粥就没什么作用了。

小孩子因为脾胃虚寒,消化能力弱导致的腹泻,喝几次带米油的小米粥就能好。因为孩子消化能力弱,脾胃的生发力量就减弱。小米本身就是温性的,它具有极强的生发之力,所以气往上提了,腹泻就会慢慢止了。

经常有胃灼热,反胃,呕吐的话,也适合喝小米粥油,润养脾胃。

如果大人是虚寒性的腹泻,煮小米粥的时候加一些生姜、红糖进去,驱寒的效果也很好,红糖能益气补血,小米健脾胃补虚损。

图片

对于现在很多的肾阳虚(多表现精力不济,腰痛畏寒等)患者,日常多喝一些小米粥油也可以温补脾胃、肾阳双补。

还有,夏日炎炎,天气湿热,出汗多,早餐可以熬点黄芪小米粥,晚餐可以吃点小米南瓜粥,温补脾胃益肾气,也是很好的选择。

图片

下面小编按照各种食物的功效,与小米搭配,给大家推荐三款粥。

 小米红糖粥 

图片

用小米50克,红糖适量,先将小米煮成粥,加红糖适量,搅匀后即可食用。

功效:红糖具有补中缓急、和血行瘀的作用,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的作用,二者结合起来,可用于气血亏损,体质虚弱,胃纳欠佳者进补,也适于产妇乳少,产后虚损而引起的乏力倦怠,饮食不香等症。

 小米南瓜粥 

图片

原材料:小米100克,南瓜500克,冰糖或蜂蜜少许。

做法:先把小米洗净后,放入锅中,再将南瓜去皮去瓤,切成0.5寸的丁状或片状,与小米放在一起,煲半个小时,稍微焖一会儿,加入少量冰糖或蜂蜜后即可食用。

功效:李时珍说,南瓜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小米具有健脾和中的作用,二者搭配,可谓是养胃的佳肴。凡是脾胃虚弱、体虚、精血受损、产后虚损、食欲不振以及头晕、心烦、口渴等阴虚火旺病症均可食用。

 小米龙眼粥 

图片

原材料:50克小米,30克龙眼肉,

做法:同煮成粥,待粥煮熟以后,再加入适量的红糖。

功效:小米有养胃安神的作用,龙眼肉养血安神,二者搭配,可以起到补血养心,安神益智的作用,会让你有一个好的睡眠。适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失眠健忘、惊悸等病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