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周,我们一位曾经声称自己的命是冷饮给的、干啥啥不行喝冷饮第一名的冷饮狂热爱好者同事,鬼使神差(可能是年纪到了)地发起了不喝冷饮挑战!可见夏季养生的重要性,堪称是力挽狂澜、绝地反击的地步,极其适用于从不养生的小伙伴用来续命! 那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在夏季如何正确养生吧!中医上讲,医不离易,而夏天主离卦,离卦的卦象为“离中虚”。就是说夏天阳气外散,中焦相对就更加虚寒,中焦主要是指我们的脾胃。大家可以看下图,离卦的中间断开,为虚。对应我们的身体,说明我们身体的中焦属于虚空的状态,也就是脾胃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这里给大家举例子解释一下。到了夏天,天气很热,我们就会通过出汗来散热,从而调节体温,排出体内垃圾,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消耗身体能量的。因为汗液也是津液的一种,出汗的过程中,身体里的大部分津液就会被抽调到体表,从而导致胃气虚弱。同时立夏过后,因为自然界的阳气旺,温度高,光照时间长,再加上湿度较重,人往往容易疲劳,还会出现胃口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可能出现的中暑症状。因此,对于以上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注意调养脾胃,提高脾胃功能。除此以外,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当脾功能弱的时候,身体能量不足,体内垃圾不能及时排出,就容易积存在体内。而我们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把垃圾往外推动,但往往因为推动力不够,郁在体表,就很容易形成一些皮肤类的疾病,例如典型的湿疹、荨麻疹等。治疗这些疾病的最佳方法是在合适的时机,把湿邪发干净。而这个合适的时机最好是在夏天,因为到了夏天,身体借助外界的阳气推动力增加,身体把寒湿循体表往外发。夏天万物生长的这个趋势,就好比是给身体增加了援兵,身体可以借助援兵,结合自身的正气排病邪借助夏季的阳气治疗湿疹、荨麻疹和“冬病夏至”的治疗原理是一样的。冬病夏治其实就是借助着外界的阳气,帮助身体把体内的寒气往外推的一个过程。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想要在秋冬季免遭邪气侵害,就必须培补正气,在夏季的时候固护阳气,这也是冬病夏治的意义所在。夏季如何保养好脾胃,提高身体能量,抓住这一治疗疾病的大好时机呢?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以下方法。大米汤的关键是少放米,多放水。每天熬米汤代茶饮,既可以和胃气,又能补津液,保养我们的脾胃。煮汤时可以加入红枣、枸杞,口感更佳。每天3升,喝的时候小口小口的喝,更易于消化吸收。艾灸肚脐可以增强身体能量,恢复脾胃功能。艾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使用艾条对准神阙穴(肚脐),进行施灸,每次一个小时左右。艾灸前后要注意多多补充水分,以免上火,影响睡眠质量。把山药、陈皮清水冲洗一遍,放进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烧开,转小火再煮10-30分钟左右,趁温服用。《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能“益肾气,健脾胃”,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陈皮,使口感更加醇厚。整体可帮助我们健脾祛湿,恢复脾胃功能。三阴交是脾经的主要穴位。上午9-11点是脾经当令的主要时间,这个时段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饮食中,可增加酸味食物摄入,比如:山楂、乌梅等,酸味食物能生津,增加食欲。同时注意少吃寒凉食物,常温水果等,以免增加脾胃负担。希望大家通过对这夏季养生的了解,都能度过一个健康舒心的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