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牛皮癣等医案5则

 为什么73 2021-05-31
原创 王彦权,王孔波 中医书友会 今天


I导读:书友分享的五则医案,小编最想说的反而是胆结石这个常见病。医生,难免会遇到疑难杂症来诊,但是更多的还是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果每个中医都能很好的解决这些常见问题,何愁中医不被百姓认可!编辑/千诚)

图片

医案二则

作者/王彦权

方证对应治疗“抑郁”

某男,56岁,两月前来诊,反应迟钝,表情呆滞,自述剑突下有热感,胸闷,西医院诊为抑郁证,已服两年黛力新等镇静药,效不显,舌质暗,口唇青,苔黄厚而腻,脉弦。

从中医舌诊看,舌质暗属瘀,苔腻主痰湿,苔黄乃火热之表现;从病位看,剑突下为胃,心肺之宅在胸。故痰湿瘀热互结肺、胃、心,为此病主要病机。方选小陷胸汤化痰清热散结,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清热除湿畅中,合丹参、薤白,通阳活血,行气导滞。

处方:栝蒌15g,半夏15g,黄连5g,黄芩10g,干姜8g,党参15g,甘草15g,丹参15g,薤白12g,大枣6枚。

病人间断服药不足两个月,今日又复诊,观其反应敏捷,说话逻辑性恢复,自述症状消失,我又看了看其舌头,舌象已明显好转,守方稍加减巩固疗效。

图片

图片

牛皮癣小验

二月前看一病人,薛某,女,57岁,自述口干,早上唾液常呈黑褐色,已日久,伴见口疮,晚上出汗,大便一日两次,舌红,苔白厚,脉弦。

当时考虑:口干,晚上出汗,口疮,肝胃郁热;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唾液为脾胃所化生,脾失健运,清浊不分,早上唾液黑褐色,个人认为属脾虚胃热,瘀、浊内停。故用柴桂姜汤疏肝和胃健脾,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畅中排浊。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桂枝10g,干姜8g,天花粉15g,黄连5g,半夏 15g,党参10g,甘草10g,公英15g,大枣6枚。七剂。

方子开好后,病人才又对我说,还有牛皮癣,并且较重,我看了一下,皮损处较红(图一),热象明显,与处方用意不矛盾,也没加减,先让病人用一周看看。

图片

图一

用药七剂,病人2月28日复诊,病人很高兴对我说,不仅诸症大减,牛皮癣也明显减轻(图二),故又开十剂巩固疗效。

图片

图二

2021年5月3日,病人三诊,反映自从服了这17剂中药,牛皮癣大轻,因工作太忙,直到今天才又来诊,我又拍了个病人腿部图片(图三),牛皮癣改善明显。

图片

图三

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芩疏肝清热,柴胡、桂枝解表,干姜健脾,天花粉养阴,干姜、黄芩辛开苦降和胃,全方解表和里,通达内外,交通上下,扶正驱邪,对于很多疑难病证,只要病机为寒热错杂,方证对应,用之多效。


医案三则

作者/王孔波

下颌淋巴结肿大案

女,11岁,因下颌正中皮下肿物多日就诊。诊见前额暗红,散在米粒样细小痤疮,右侧嘴角溃疡久久不愈,下颌正中、咽喉上可触及类圆形皮下肿物,比鹌鹑蛋稍小,形态规则,活动度良好,按压微痛,考虑下颌淋巴结肿大,余无明显异常,舌红,苔黄厚腻,脉弦。

腹诊:无明显异常。

初诊考虑,舌红、脉弦、苔黄腻,结合面部痤疮、口角溃疡、咽部肿物皆为湿热蕴结所致,方予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加桔梗、薏苡仁,5剂。除面部痤疮略减轻,余无明显变化。

次诊重新考虑,患儿舌苔黄厚而腻,病机应为湿邪为本,郁久化热为标,治疗应以利湿为主,使湿去热孤。前方不效,在于清热力足,而利湿之力不够。遂转方平胃散、二陈汤、封髓丹加味。

方:苍术12g,陈皮10g,厚朴6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姜半夏10g,茯苓15g,薏苡仁20g,桔梗12g,黄柏8g, 砂仁5g,蒲公英15g,山楂10g。

前方5剂,诸症明显减轻。继予5剂,咽部肿物完全消失,口角溃疡痊愈,面部痤疮减轻。

胆结石案

女,77岁,微信问诊时间5月1日。

主诉:右上腹疼痛1天。

外院彩超显示:多发胆囊结石。予消炎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询问得知日常身体状态良好,发病后胆囊区疼痛,稍食即加重,偶尔口干、便干,舌质暗,苔黄腻,脉证缺。

分析:口干、便干、苔黄腻,进食稍多即胆囊区疼痛加重,此为肝胆郁热致肝胃不和,方选大柴胡汤,加山楂、鸡内金健胃消食、蒲公英清热。遂予大柴胡汤1剂,嘱次日面诊。

方:柴胡15g,大黄6g,枳实10g,黄芩10g,姜半夏15g,白芍30g,赤芍20g,大枣10g,生姜10g,山楂15g,鸡内金15g,蒲公英30g,甘草15g。

次日告知,服药1剂,疼痛消失,大便通畅。脉弦紧,舌苔如前。腹诊:胆囊区压痛,右侧肋骨下抵抗感明显。

腹诊有明显胸胁苦满,佐证大柴胡汤证仍在,因疼痛已缓解,故前方去赤芍,余药不变,继予5剂巩固治疗。

药后复查彩超结石消失。

头痛案

女,15岁,就诊时间2021-4-11。

主诉:头疼反复发作1周。

一般情况:体形中等,面暗,精神不振,近1周头疼反复发作,两侧太阳穴明显,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伴口苦、头晕恶心呕吐,烦躁,怕冷肢凉,食欲不振,二便基本正常,脉沉,舌苔白腻。

方证分析:

①口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烦躁,肝胃不和……小柴胡汤证;

②头疼头晕、苔腻,浊饮上逆……吴茱萸汤证;

③面暗,精神不振,身冷肢凉……肾阳不足……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④面暗,头疼为主证,加白芍、川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柴胡12g,姜半夏15g,党参15g,甘草15g,黄芩10g,生姜15g,大枣15g, 吴茱萸8g,麻黄10g,细辛5g,制附子8g,白芍30g,川芎20g。                                                   

次日家属微信反馈,服药1次症状大减,食欲开始恢复。药后未复诊。今日微信告知,前方服完诸症尽失,因嫌药苦,自行停药,无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