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伤寒】肠胃温度下降,会导致便秘

 为什么73 2021-06-02


一六三:『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鞭,脉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细,病在里也;头汗出,病在表也,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细。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头汗出,微恶寒,这两个就是有表证,手足冷,心下满,就是病邪内里了,就是表有邪里面也有邪,口不欲食,吃东西吃不下去,就是里面虚掉了,大便硬,大便为什么硬?就是蠕动量不够了,大便自己流出来,大肠是一节一节的,所以正常的大便是一段一段的,不会出成一『条状』,此为『阳微结』。什么叫阳结到了?人的身体,阴寒在内,阳浮在外,消化系统,因为有寒结在内,阳浮在外,消化系统,因为有寒结在内,所以蠕动就减缓了,这时候胃里面还有一点余热,这胃的余热会往上冲,冲到头上去了,热会出来第一个就是到头。所以人流汗第一个就是头,手脚还没流汗之前,头就会先流汗。我们手脚的温度都是从胃热来的,脾主四肢,因为里面冷掉了,所以手足冷,所以微热在上面,里面整个是阴寒掉了。心下满,口不欲食,里面胀满闷闷的、肠胃都没用蠕动了,肠胃没有蠕动就不想吃东西,必有表复有里也,有伤寒表证,也有里寒证。脉沉细,病在里也,如果摸到脉沉细就是病在里,这条辨就是为后面要介绍的铺路,『有汗必为阳,阴证无汗』,后面要介绍的少阴、太阴、厥阴都是没有汗的,就好像阳明证都是但热不寒,看不到寒证是纯热证,到了阴证完全没有汗,所以头还是有汗就是阳还,病就很好治,最怕是没有汗,没有汗并不是伤寒表证的无汗,而是根本津液都没用了,病进入阴证,就是太阴。少阴、厥阴。阴证就是在讲『脏』了。所以头汗出,病在表也,代表『微阳结』;如果纯阴结,必无汗,完全没有汗的,一般来说摸到病人的脉如果是很微细的时候,就是少阴证,少阴病的脉很细很弱,阳明、少阳、太阳的脉很洪大,麻黄汤证的无汗脉是很洪大的,所以这一套辩就是说再太阳证也可以卡到脉微细,脉虽细沉,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遇到这种危急的时候,里面阴寒很盛的话,照理说可以开少阴证的药,像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证的主证就是无汗,有汗小柴胡汤就好了,所以整个条辨讲的就是阴证没有表寒,阳证才会有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