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第72篇:读文随笔∣学习“语文专题式微型教研”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1-06-19

学习“语文专题式微型教研”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初中语文教与学》2021年第3期全文转载了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教师进修学校刘菊春老师发表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的论文《十二年来课程视角下初中语文专题式微型教研实践与探索》。我现在也在不断探索初中语文教研的新思路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其中最关键的是就是向全国最优秀的教研专家学习。刘菊春老师的学科论文,我经常拜读,而有关教研方式转变的论文,我还是第一次读到。这篇论文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原来语文教研还可以这样开展。

我之前曾提出“支架式备课”“复盘式说课”“聚焦式议课”的“三课合一”的课堂教学研究思路,后来也尝试对课进行“复盘”和“重构”,也初步进行过小组合作议课的尝试。不过由于时间较短,次数较少,目前还处于探索之中,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课堂教学研究范式。而刘老师这篇论文提出的“六课”体系,对我很有启发。“六课”指的是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写课,对比一下可以发现:我们的“说课”环节是在“上课”之后进行的,“上课”这个点尚未形成独立的思路,“观课议课”又统称为“议课”,听课之后写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和刘老师说的“写课”是一致的。受刘老师“六课教研体系”的启发,以后我还将对目前的课堂教学研究模式进行修正。

这个“课”究竟从哪里来呢?目前我是依托于省市课题,通过上课的方式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具体内容进行课堂建构,课后再围绕课题内容进行评课议课。刘老师所说的“课”,实际上是语文微型专题。聚焦于课题内容,这是一种教研思路,而聚焦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又是一种新的思路。此外,还可以聚焦于教材的某一种类型的文本、某一个专题的内容等等。刘老师开展过的微型专题包括“如何备课: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如何备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如何说课、听课和议课”“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如何上课:教学媒体的运用”“如何上课”“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实用”“如何备课:文本解读与教学问题的设计”“如何评价:作业的设计”“如何评价:试题的命制”“如何上课:单元整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散文阅读教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古诗文阅读教学”“实用文阅读教学”“初高中写作衔接教学”等,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我觉得可以细化为“课堂教学基本问题”“语文教学基本原理”“语文教材特定文体”“语文课改专题研讨”等不同类别。“课堂教学基本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典型的、共性的问题展开,例如阅读教学中的教师碎问学生碎答问题、作文教学重批改反馈轻视教学的问题、中考复习过于轻视文学类文本问题等等;“语文教学基本原理”包括教学目标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流程与环节的设计、教学反思的开展、开展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等;“语文教材特定文体”就是针对教材中的散文、小说、实用文、文言文、诗词等进行专题研讨;“语文课改专题研究”包括群文阅读教学、大单元教学、任务情境教学、语文专题教学等。每一次或者某一特定时期的课堂教学,都能围绕固定的专题展开,教师的专业成长或许会更有系统性。

“微型专题”加上“六课教研”,这就是刘菊春老师的初中语文专题式微型教研的精髓。这与我设计的语文教学研究的思路是有相通点的,不过刘老师是经过了长达十几年的实践与尝试,经验与成果自然都非常丰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刘老师不断进行“五追问”,即追问教学的终极价值,追问课时目标的确定,三问教学内容的选择,四问学习活动的安排,五问教学的效益。这五个追问,实际上贯穿了教师和学生的两重视角,也是上课教师进行课堂建构和反思、听课教师进行观课议课的五个关键问题。我平时比较忽略的是“教学的效益”,也就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当然,主要是要关注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实际收获。以后在课堂教研时,要尤其重视这一点。此外,刘老师还总结出了五条实践经验:一是教学问题专题化,即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研讨的专题,通过课堂建构、观课议课、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予以“击破”;二是专题教研专业化,所谓“专业化”的最大表现就是课程意识的凸显,即将专题教学进一步打造为专题培训课程;三是专题教研课题化,即申报与专题教研相关的科研课题。除此以外,我认为还可以引导教师申报与教学专题相一致的科研课题,真正实现教科研的统一;四是专题教研系列化,打破过去“东一榔头西棒槌”的散点式教研,形成序列化的教研专题,我说的“课堂教学基本问题”“语文教学基本原理”“语文教材特定文体”“语文课改专题研讨”本质上也是进行序列化的归纳;五是专题教研成果化,就是形成可见的物化成果,包括教学课例、教学论文、课题成果等等。应该说,这五条经验与我构想的“统贯式教研”有很多共通点,尤其是将教学专题进行序列化,我尤为赞同。每年固定一到两个专题,将课堂建构、教学设计、教学比赛、论文写作等全部纳入其中,教师就可以进行“聚焦式成长”了。

经过系统总结与梳理后,刘老师还说:“课程意识、课程视角是专题式教研的基石。偏离学科育人目标,将劳而无功甚至起反作用。专题确定要有中长期规划,有逻辑地推进,这样能大大提升教师研修效益。从活动组织来说,实施的关键在教研员和区域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员有效配合,在工作室领衔人员与成员的积极配合。”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教学状况,刘老师提供的经验与思路也未必适合所有地区,但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中提炼出行之有效的、适合于我的思路与做法。制定“中长期规划”,这个建议是很有前瞻性的,也是打破语文散点教研的关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