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头条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6-27
厚朴入药的历史悠久,在出土的《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中已有应用。《本经》列为中品,谓“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其后《名医别录》加以补充,言其“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较准确地记录了本品的主要功用。《药性论》则谓“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除痰饮,去积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患者虚而尿白。”《日华子本草》增入“健脾”。《本草衍义》载“至今此药盛行,既能温脾胃气,又能走冷气,为世所须也。”《本草纲目》引王好古语“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并引张元素语“厚朴之用有三:平胃,一也;去腹胀,二也;孕妇忌之,三也。虽除腹胀,若虚弱人,宜斟酌用之,误服脱人元气。惟寒胀大热药中兼用,乃结者散之之神药也。”明清以来的本草逐渐总结了本品行气消积、燥湿化痰、下气除满诸功效。
【性能】苦、辛,温。主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 行气燥湿,消积除满,下气平喘。
【应用】
一、脾胃不和、脘腹胀满疼痛
本品辛散苦燥,温能祛寒,既能行气,又能燥湿,并能消积,凡湿阻、食积、气滞所致脾胃不和、脘腹胀满者均可使用,兼有寒者尤为适宜,为消除胀满之要药。
1.湿阻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失和,脘腹胀满,食少纳差,呕恶便溏,苔白厚腻等症
可单用姜汁制厚朴为末,陈米饮送服,如《斗门方》即用此治心腹满;也可常与苍术、陈皮等同用,以行气燥湿,健脾和胃,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若脾胃寒湿,气滞不利,脘腹胀满,或客寒犯胃,时作疼痛者,本品可与橘皮、干姜、草豆蔻、木香等同用,共奏燥湿温中行气之功,使寒湿得去,气滞得行,则痞满胀痛自除,如《内外伤辨惑论》厚朴温中汤。若脾胃气弱,运化迟滞,腹胀满者,厚朴可配伍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如《伤寒论》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若老人、虚人中寒下虚,心腹膨胀,不喜饮食,脉来浮迟而弱者,厚朴可与附子相伍,如《世医得效方》朴附汤。
2.湿温初起,湿阻肺气,胸闷不饥,呕恶不食,头痛身重,舌苔浊腻
厚朴可与杏仁、薏苡仁、白蔻仁同用,以辛开苦降,调气化湿,如《温病条辨》三仁汤。若夏伤暑湿,或湿浊内阻,发热头痛,胸闷腹胀,口甜苔腻者,可与佩兰、陈皮、大腹皮等同用,如《时病论》芳香化浊法。若湿热蕴伏,胸脘痞闷,霍乱吐利,口渴心烦,本品可配伍黄连、石菖蒲、半夏等药,如《霍乱论》连朴饮。若湿伤脾胃,升降失司而致胸膈痞满者,本品可与藿香、砂仁、半夏、木瓜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六和汤。
3.食积不化,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常与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等消食药同用。若脾失健运,食积不化,致心下痞满,食欲缺乏者,常与枳实、白术、茯苓、半夏等行气健脾消痞药同用,如《兰室秘藏》枳实消痞丸。
4.脾胃气滞,食积内停,胸腹胀痛,大便秘结
本品常与大黄、枳实同用,如《金匮要略》厚朴三物汤。若实热与积滞互结肠胃,大便秘结,腹满痛者,厚朴常配伍大黄、芒硝、枳实,以峻下热结,消积导滞,如《伤寒论》大承气汤。若虫积腹痛,厚朴可与槟榔、乌梅同用,水煎服,如《保赤全书》治虫积方。
二、泄泻痢疾
厚朴苦能燥湿,温能散寒,用治湿盛、寒湿泄泻痢疾,可达燥湿温中散寒而止泻之功。如湿邪偏盛,下注大肠,大便水泻者,厚朴可与车前子、泽泻等利湿止泻药同用,如《集验良方》立止水泻方。若伤湿濡泻不定,厚朴可与黄连为伍,寒热并用,燥湿止泻,如《圣济总录》(卷七十四)厚朴汤。若妊娠洞泄寒中,本品可配伍干姜,以温中散寒,燥湿止泻,如《妇人良方大全》厚朴丸。若妊娠脏腑虚泄泻,可与肉豆蔻、草蔻同用,如《济阴纲目》治妊娠脏腑虚寒泄泻方。脾胃气虚滑泄,下痢白脓,厚朴、干姜同用,如《圣济总录》(卷七十五)厚朴汤。若冷痢日久不止者,本品也可与肉豆蔻、白术、龙骨同用,以温中健脾、涩肠止泻痢,如《圣济总录》厚朴饮。
三、咳喘证
本品辛散苦降,燥湿化痰,下气平喘,用治痰饮喘咳,能收到良好效果。痰饮阻肺,肺气不降,咳喘胸闷者,本品常与苏子、橘皮、半夏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若寒饮化热,胸闷气喘,喉间痰声漉漉,烦躁不安者,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如《金匮要略》厚朴麻黄汤。若宿有喘病,因外感风寒而发者,厚朴可与桂枝、杏仁等同用,如《伤寒论》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此外,七情郁结,痰气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可用本品配伍半夏、茯苓、苏叶、生姜等药,如《金匮要略》半夏厚朴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