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浑身发软、没劲、肌肉酸疼是气虚,诚顺和名老中医王垚奉送补气秘法】

 中医逆龄道与术 2021-07-08

近日,32岁的女士小黄来到湖北省杰出青年中医师、湖北名医张梦侬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继承人、擅长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现在诚顺和中医门诊部坐诊的中青年实力派王垚副主任医生诊室,诉说自己入夏以来,整天无精打采,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四肢乏力,有时还会头晕头痛;食欲明显不振,什么都没什么食欲,不爱吃东西;烦躁,口干,很容易上火;身体状态虚弱,特别容易感冒,或是罹患肠胃疾病……,可到大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王垚医生还在把脉,小黄就迫不急待的问王医生,从中医角度看,您看我这到底得了什么病?王垚医生四诊合参后,对小黄说,你得的这个病,中医叫“气虚”。

王垚医生介绍,随着夏季气温升高,暑热越来越重,人体内部的肺、脾、肾负荷加大,很多人都觉得全身倦怠、提不起劲等,其实是你的身体提醒你:气虚了。

夏天为什么会感觉浑身酸软?

进入夏天,许多人都感觉非常容易累、一动也不想动;不想说话,只想一个人待在家里;容易感冒;讲话没力气;略微健身运动一会儿就流汗;非常容易呼吸困难,心慌胸闷;经常发生头昏或是站起后头昏;非常容易冒虚汗。王垚医生说,假如你出现上述这些状况,大多数是气虚了。而出现这些症状与夏季的气候特点有直接的关系。

一来,高温天气会导致人体汗液排泄增加,而汗液中含有钠、镁、钾等微量元素,如果出汗过多很容易导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人们出现头晕、头痛、烦躁等症状。

二来,气温过高,还可能使人体的生理活动和外界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稳定,进而出现精神不振、注意难以集中等情况。

三来,高温状态下人体水盐代谢失调使胃液酸度降低影,从而导致胃中的消化酶活性下降,同时,高温还可能引起体温调节功能障碍,使血液再分配时肠道供血减少,从而影响了消化功能,这是夏季食欲不振,不爱吃东西的主要原因。

而食欲下降,吃东西量减少,但身体所需的营养素并不会因为是夏季而减少,加之出汗又会丢失一部分营养素,所以这时身体就可能出现虚弱的症状,免疫功能也可能因为营养供给不足而下降,进而很容易感冒。

四来,由于天气燥热,很多朋友热衷于喝冷饮、吃雪糕等缓解闷热感,而对于胃功能本身较差的人来说,过多的冷饮、雪糕等会刺激胃肠道,进而更加影响胃肠功能,或是容易得胃肠疾病。

从西医角度说,上述这些症状可以叫做“夏季综合症”,从中医角度讲,出现上述症状气虚体质在夏季的体现。

为何人体在夏天容易出现气虚的情况?

王垚医生介绍,很多人在夏天,身体出现气虚的情况,其实多半是之前在冬天的时候,身体内被寒气入侵,体内的阴阳失衡,阳气减少了,夏天就表现出来了。此外,当人体劳累过度,长时间睡眠不足,经常吃药等,都有可能会对身体内的阳气造成影响,出现气虚的情况。

中医上认为,正常情况下,气能够帮助人体稳定住身体内的津液,不让多余的液体流出体外。但是当人体内存在气虚的情况时,体内的气就没有办法牵制住津液,很多人就会有出虚汗的情况。身体气虚容易出汗的人,在平时还会有困倦、乏力的情况,整个人的精神状况比较低落。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调理身体气虚的情况呢?

气虚体质在夏季是“无病三分虚”、“壮火食气”。“壮火”就是机体过于亢盛的阳气、大辛大热的药食、酷暑炎热的天气,“食”就是消耗、消损,“气”就是正常的气、正常的脏腑机能。气虚体质的人普遍形体消瘦或偏胖,体倦乏力,面色苍白,语声低怯,常自汗出,且动则尤甚,心悸食少,舌淡苔白,脉虚弱,是其基本特征。若患病则诸症加重,或伴有气 短懒言、咳喘无力;或食少腹胀、大便溏泄;或脱肛、子宫脱垂;或心悸怔忡、精神疲惫;或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男子滑精早泄、女子白带清稀。

气虚体质的人常常说话没劲,经常出虚汗,容易呼吸短促,疲乏无力,这就是气虚体质。这种人从性格上来说,一般性格内向,情绪不够稳定,比较胆儿小,做事不爱冒险。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叫出虚汗呢?如果你要做一种运动或者干力气活的时候,只要运用量到了一定程度人都会出汗,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但是有些人在没有那么大的消耗量、没有那么大活动量的时候,就已经出很多汗了,这种现象就叫出虚汗。

王垚医生介绍,气虚体质是指人的各种功能,特别是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低下,力量不足,好比一部汽车马力不足,拉不动也跑不快。常常表现为少气无力、精力不济、易感冒、消化能力差、食少腹胀、内脏下垂等。

气虚体质人群的养生原则: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

气虚的人夏天如何养生?

1.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很多人在平时喜欢吃一些生冷的食物,比如冰镇饮料、冰淇淋、凉拌黄瓜、冰西瓜等,这些食物偏寒性,人体在食用以后,身体内容易被寒气入侵,加重体内气虚的情况。此外,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会加重人体出汗的情况,也不利于人体恢复元气,大家在平时要多多留意。

2.注意补充体内蛋白质,提高免疫力

人体出现气虚的情况,多半与营养不足,免疫力下降与关系。这个时候要注意及时补充体内的蛋白质,可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鱼肉、虾肉、鸡蛋、牛奶等,这些食物能够很好的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帮助。

此外,气虚的人在平时,不适合进行剧烈的运动,若是能够在平时养成饭后散步的习惯,对于改善气虚是非常有帮助的。一般来说坚持每天散步30分钟,一段时间后,身体内气虚的情况就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3.常用黄芪、当归泡水喝

黄芪和当归都是很常见的中药材,黄芪具有很好的补气健脾的效果,脾胃负责人体内的水分运输,若是能够将人体的脾胃养护健康了,身体出虚汗的情况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对于想要改善气虚的人来说,在平时可以多用黄芪搭配当归泡水喝,帮助身体养护脾胃健康,补充体内的阳气。但是对于感冒发烧的人来说,不适合喝黄芪当归水,防止加重人体感冒的情况,建议等到病情好转了再喝黄芪当归水。

气虚体质的人夏天饮食有什么讲究?

在饮食方式上,气虚体质者应注意合理膳食,做到三餐定时,膳食平衡,七八分饱。气虚之人脾胃功能往往低下,吃不能过饱,补不能过急。胃口小,消化力弱者,可辅以粥食。粥食享“天下第一食养”之美誉,较之硬食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减轻脾胃负担,补脾益气效果甚好。可在粥里加大枣、山药、白果、芡实、莲子等补脾益气的亦食亦药之品。

在食物的选择上,气虚体质者宜吃甘平偏温、具有补气作用的食品。果品类有红枣、葡萄干、苹果、龙眼肉、橙子、白果等;谷物类有粳米、糯米、小米、芡实、大麦等;蔬菜类有山药、红薯、莲子肉、土豆、胡萝卜、香菇、豆腐、南瓜、莲藕(熟吃甘温,健脾益气)、豆类等;肉类有鸡肉、鹅肉、兔肉、牛肉、淡水鱼、鳝鱼等;调味品类有麦芽糖、蜂蜜等。烹饪方式最好选择焖、煮、炖、蒸、熬、煲等。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益肺、脾、肾之气的中药制成药膳进行食疗。气虚可以用食疗的方法来改善,以下这些食物都对气虚体质的人有益:

1、红薯:味甘、性平,归脾胃经。作用:补脾胃、益气力、宽肠胃。宜于脾胃虚弱、形瘦乏力、纳少泄泻。多食易引起反酸烧心、胃肠道胀气。

2、马铃薯:味甘、性平。作用: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3、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作用: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宜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慢性泄泻。湿盛和气滞胀满者忌食。

4、香菇:味甘、性平。作用:益胃气,托痘疹。宜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属于发物,过敏性疾病忌食。

5、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作用: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者忌食。

6、栗子:味甘、性温,归脾、胃、肾经。作用: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宜于脾虚食少,反胃,泻泄。气滞腹胀者忌食。

补气食疗方有哪些?

1.虫草人参瘦肉汤

冬虫夏草3克,白果肉3粒,白参6克,瘦猪肉(或鸡肉)100克,麻油、食盐、酱油等调味品少许。有健脾补肺益肾的作用,适于肺、脾、肾三脏虚弱病证。

2.冬虫夏草鸭(鸡)汤

老雄鸭(或母鸡)1只(约重1500克),冬虫夏草15克,虾米30克,精盐、胡椒粉、料酒等适量。有补肺肾之气的作用,适于肺肾两虚病证。

3.黄芪童子鸡

童子鸡1只,黄芪10克,姜、葱、枣、酒、盐等各适量。有益气补虚、宁心除烦的作用,适于素体瘦弱或气虚体质、贫血、大病或手术之后气血虚弱者。

另外,还有一些中成药对于调节气虚体质也有良效,例如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颗粒、香砂养胃丸、归脾丸、人参养荣丸、十全大补丸、参芪口服液、人参蜂王浆等,可对证选用。

王垚医生治疗慢性胃炎验案举例

患者高某,女, 58岁,武汉市江夏区人,胃病多年,在武汉各大医院遍求名医不效。初诊时间:2021年3月31日。

患者患胃病10余年,三年前在某三甲医院检查出胃下垂,胃体隆起,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刻下症:胃口痛,常不舒,后背痛,大便隔日一次,干,小便少,睡觉时好时坏,每晚睡5个小时,5点醒,心慌,情绪不好。舌脉:舌红,白苔,脉缓。

辩证:脾胃虚弱证。

处方:补中益气汤、平胃散、温胆汤加味。炙黄芪 12g    麸炒白术 12g     陈皮 9g    升麻 6g  北柴胡 6g    党参片 12g    炙甘草 12g   当归 9g 木香 7g     半夏 9g     茯苓 12g    炒白扁豆 12g  莲子12g    麸炒薏苡仁 12g   麸炒山药 12g     广藿香 9g  紫苏梗 9g    龙骨 12g      牡蛎 12g   炒白芍 30g 姜竹茹 9g    麸炒枳实 9      丁香 6g     柿蒂 9g生姜3片,大枣2枚。5剂

患者服上方加减51剂病情大为好转。尚有晚上腹胀,纳差等余症,刻下:舌质红淡薄苔,脉缓。处方:姜半夏 3g陈皮 3g茯苓 3g甘草 3g 黄芪 3g太子参 3g麦冬 3g广藿香 3g 佩兰 3g 净山楂 3g。10剂,代茶饮。近日回访,一切正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