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惯了被折磨、被虐待后,他们就完全不会逃跑了?

 为什么73 2021-07-10

昨天

心理学上曾有个非常残忍的实验:

实验者将一只小狗关进特制的笼子,而他的手中有个蜂鸣器,只要按下,就会发出声音,同时触发笼子通电,给小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

起初,笼中的小狗遭受电击后,会哀号、狂奔、打滚,并试图逃走,但始终无法成功。因为实验者死死关紧了笼子。

多次实验后,只要实验者按响蜂鸣器,小狗就会趴在地上哀号,却不再反抗和狂奔了。

再后来,实验者尝试在按响蜂鸣器前,将笼门打开,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小狗没有从笼子里逃出来!

图片

注:图文无关

而且就算实验者按下蜂鸣器,在电击出现前,小狗依旧只会倒地哀号,没有试图逃出笼子的行为。

之后,实验者又以人做实验参与者,进行了实验升级。尽管过程略有不同,但结果一样令人震惊。

实验者将电击改为了听噪音,并让其中一组参与者无论怎样努力,都没办法停止噪音。最后,就算实验者将停止噪音的方法,放在那些人的手边,他们都不愿去探索,而是宁愿呆滞地停留在原地,一直让刺耳的噪音响着……

按照生物的本能,他们理应逃离痛苦的处境,却选择绝望地停留在痛苦之中。为什么会这样?

 图片

作为旁观者,你可能会十分不理解,这些参与实验的人和动物为何会放弃反抗,不抓住保护自己的机会,难道他们看不到那些危险吗?

或许换个角度,我们可以试着理解一下类似的困境:

当一个婴儿第一次尝试像大人一样拿碗筷吃饭时,父母一开始会满怀期待地看着孩子,可当孩子一不小心把碗筷摔了,还被碗的碎片割伤后,父母开始担忧,决定先继续给孩子喂饭。

而孩子每次想要再尝试拿起碗筷时,父母就立马将碗筷抢过来,有时候还厉声呵斥,警告孩子不要再碰这些东西……

久而久之,孩子的行为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的倒退,不仅一直都学不会自主吃饭,可能连走路、说话的学习情况都会有退步,因为他一直在怀疑自己的能力。

在学吃饭的行为上极度受挫后,孩子会认为其他的事,自己也做不好。

图片

注:图文无关

这样的心理变化,其实就是以上那个实验中,实验参与者们正遭遇的困境。

在外界的长期打击下,再强大的个体,都会退回成蹒跚学步的孩童,他们茫然无助,无法帮助自己完成改变。

而类似的困境,可能也存在于被家暴折磨的人群身上。

 图片

“为什么第一次被家暴,你不反抗?”

这是很多网友看到家暴的新闻时自然的第一反应,也是让小编联想到以上实验的一个刺激源(事实上,心理学家做完实验后得出了“习得性无助”的理论,在此不做展开,感兴趣的读者可自行查阅)

但对于我们而言,因为不曾身临其中,很难想象家暴受害者的艰难处境。

也许他们的确反抗了,但没有逃离成功,之后再反复尝试,也依旧不能脱困。这种深深的无力感,会让他们感到沮丧。

久而久之,他们可能就会自我否定,没有勇气逃离出暴力的阴影了。

老秦即将出版的新书《玩偶》,聚焦的正是家暴的受害者们。小编第一次读到新书的初稿时,就在其中的某个案件中,体验到了类似的悲伤、痛苦和无助感。

(小提示:新书《玩偶》预计将于8月中上旬登场。具体开售日期目前未定,小站会第一时间同步消息给大家的,请务必保持关注~)

图片

注:图文无关。

但以上的这种对他们无法逃离困境的猜测,其实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被家暴困扰的人们,可能还有更多难以启齿的、不为人知的困扰,我们没办法得知。

所以在《玩偶》和大家见面前,小编迫不及待地想发起一次面向家暴受害者的倾听,深入了解现实生活中家暴受害者的真实困境。

他们可能是妻子、孩子、老人,也可能是丈夫,甚至是其他我们意想不到的人。

但从自家屋檐下升起的暴力龙卷风,已经让他们遍体鳞伤,甚至还会不幸丧命……就像新书《玩偶》的故事一样,令人倍感唏嘘。

如果你曾遭遇过、目睹过家暴,如果你正被家暴的问题困扰,我们在这里想诚挚地邀请你,参与填写以下这份问卷。

交易担保 问卷星 我眼中的家暴 小程序

*注意:我们会严格维护参与者的隐私,问卷中也设置了“是否愿意公开自己的故事”的选项,完全尊重参与者的个人意愿,请放心填写。

图片

小编想感谢所有提供了问卷样本的你们。

是你们的勇敢,让更多人了解到家暴者受害者最真实的痛苦和难处,也让我们有机会剖开亲密关系中藏匿的致命恶意。

小站编辑将会仔细整理收集到的所有故事,并在征得提供者同意的前提下,于8月中下旬,在法医秦明公众号内更新一期特别专题,让更多人能看到家暴背后那些真实的、发人深思的困境和问题。

借此机会,我们也想为那些已经脱离了暴力痛苦的人送上祝福,希望远离阴影的你们,能以强大的勇气开始新生活。

图片

注:图文无关

如果屏幕前的你支持这次活动,欢迎点击分享,让更多有需要诉说的人能参与进来;

也欢迎你点个在看,让感兴趣倾听家暴受害者声音的人,都能关注到我们的活动。

而如果你想让我们的特别专题早日更新,就点赞告诉我们~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人的支持图片

主稿:愿世界再无家暴;编审:鲁鲁修、包包;排版:CC;质检:天空

文中插图和题图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www.pexels.com、pixabay.com;《隐形人》.豆瓣电影

参考书籍:

Martin E.P. Seligman, Helplessness: On Depression, Development, and Death.,W.H.Freeman & Co Ltd, 1975.05.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