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常规干化学与镜检结果不符:“漂浮不定”的影响因素

 基层检验网 2021-07-25

  导语  

尿常规检查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通常包括肉眼观测(颜色、透明度)、干化学检测及尿沉渣的显微镜镜检三部分。

通常干化学检测结果与显微镜镜检结果能很好地吻合,但工作中也会碰到两者不符或者尿常规结果与病情不符的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往往会引起临床医生或患者对检验结果的质疑,怀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了能出据更准确的检验报告和让临床医生对数据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这个时候及时主动的做出解释是避免质疑出现的最好方法。



白细胞干化学与镜检白细胞不符

干化学法阴性镜检阳性

首先应该排除干化学的假阳性。

1、尿液如果被甲醛或者其他氧化剂污染,或者尿液中存在毛滴虫以及高浓度的胆红素,或者用呋喃妥因等药物时会使干化学出现假阳性。

2、空白潮湿等因素造成干化学试验块内吲朵酯分解,干化学假阳性。

排除假阳性的情况会出现以下情况

1、尿液在膀胱中贮存时间过久或者尿液标本没有及时送检,从而导致白细胞裂解破坏,中性粒细胞酯酶释放到尿液中所致。

2、存在非中性粒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则镜检阳性,干化学阴性;例如;肾结核及肾移植病人发生排斥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而致假阴性。

3、大量脓细胞的时候也会产生阴性;

4、维生素 C;尿液中高浓度葡萄糖(160mmol/L)高比重尿都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5、尿中含有大剂量的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或当尿蛋白大于3g/L,干化学法呈现假阴性;

干化学法阳性镜检阴性

1、主要原因:

干化学法测定白细胞的原理是检测粒细胞脂酶,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不发生反应。白细胞破裂并不影响仪器检测。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仪器检测检出+、++、+++,却与镜检不符的现象。较多的白细胞不是粒细胞,仪器将报阴性或低值。

2、白细胞破坏:PH>8.4时,白细胞可数分钟内破坏,尿液稀释和尿渗透压减低、尿液在膀胱储存太久、标本置于高温环境或放置时间过长,都会导致白细胞破坏;

3、女性阴道分泌物的鳞状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污染,而尿若被阴道分泌物污染,或含有甲醛,或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可产生假阳性。任何颜色异常的尿液均可影响试纸颜色的反应。导致干化学假阳,镜检阴性;



干化学与镜检红细胞不符

干化学阴性镜检阳性

Vc浓度大于或等于1.4 mmol/L时,可使“微量”潜血呈假阴性。或其他还原物质导致假阴性;甲醛可使反应假阴性,大量的亚硝酸盐则可延迟反应。试带法除与游离血红蛋白反应外,也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但在高蛋白、高比密尿中液中,RBC不溶解,试带灵敏度减低。高比重尿可使测试结果偏低。

干化学阳性镜检阴性

1、主要原因;干化学法对完整的RBC,破损的RBC和游离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均发生反应。潜血带测定的是这三者总和。大多数含RBC的尿液中都会含有溶解的RBC和游离的Hb.这是临床反映隐血二至三个“+”,而镜检仅发现少量RBC的主要原因。

2、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尿液被氧化剂污染或尿路感染时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可致结果假阳性;

3、当尿中有肌红蛋白、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或大量细菌时,可以使干化学出现假阳性;

所以,尿沉渣镜检是绝对要做的。而且红细胞的形态对鉴别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有重要价值。变形红细胞血尿多见于肾小球疾病;而非肾小球疾病的血尿,红细胞多为均一的常规形态。因此,在出具化验单时,增加上红细胞的形态描述,对医生是有一定帮助的。



干化学亚硝酸盐阳性但患者并无泌尿系统感染表现

此检测的意义是提示细菌感染,是基于尿液中革兰氏阴性菌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原理,但阴性的结果并不表示尿液中不存在细菌,阴性结果可见于非硝酸盐转化型细菌的尿道感染或尿液在膀胱中没有留足4小时以上使硝酸盐被还原。饮食中缺乏硝酸盐或高比重尿液可降低亚硝酸盐敏感度。对于含有少量亚硝酸盐(少于或等于13 umol/L)的尿液,Vc浓度大于或等于1.4 mmol/L时可产生假阴性。

如果尿液留取后没有及时送检,会导致尿中的细菌大量繁殖,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阳性。或者尿液标本被亚硝酸盐及偶氮剂污染,也会导致亚硝酸盐假阳性。大量食用含硝酸盐的食物时也会造成亚硝酸盐假阳性的结果。



葡萄糖易出现的假阴性

干化学法的特异性强,试剂块只与葡萄糖反应。。当Vc浓度大于或等于2.8 mmol/L或KET浓度高于4 mmo/L时,能使低浓度的葡萄糖尿液呈假阴性反应。大剂量青霉素,左旋多巴都可出现假阴性。



胆红素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就是利用最敏感的方法也很难检测到尿液中有胆红素存在。所以当尿中存在胆红素,即使微量也提示其异常性。当病人服用氯丙嗪或尿中有某些药物的代谢物(如吡啶乙哚酸)在酸性条件下可致假阳性。

当Vc浓度大于或等于1.4 mmol/L,可造成假阴性。



酮体的影响

酮体是由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三种组成的。酮体带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对β-羟丁酸不反应。

而酮尿病患者尿中三种酮体的比例是:乙酰乙酸20=30%、丙酮1=2%、β-羟丁酸70%左右。所以,酮体带测定的是尿中乙酰乙酸与丙酮的总量。如果能测定β-羟丁酸,那灵敏度将会更高。

正常尿液一般是呈阴性结果,含有色素或大量左多巴代谢物的尿液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微量)。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更易受热分解,所以要防止出现假阴性或结果偏低。



比重的影响

比重测试可测定尿液中1.000~1.030之间的比重,高度缓冲的碱性尿会使检测结果较其它方法所得比重偏低,尿液存在一定数量蛋白时(1~7.5 g/L)可使比重偏高。



酸碱度

尿液中的PH值在5---8.5范围内。尿标本时间过长,细菌分解尿液成分,使尿PH值呈减低趋势。



蛋白质

干化学法对白蛋白敏感。对球蛋白、本周氏蛋白和黏液蛋白不敏感。因此“阴性”结果不排除其他蛋白的存在。

璜基水杨酸定性、双缩脲定量,可以对白蛋白、球蛋白显示同样的敏感性。若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系统观察尿蛋白的病例,最好使用上述的两种方法。

大剂量静脉滴注青霉素的患者,易出现假阴性。尿液PH值小于3时易出现假阴性。

当病人服用奎宁、奎宁丁和嘧啶药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碱性尿(PH>8)时,会出现假阳性。

有文章报道,尿常规检测中,单纯RBC、WBC与蛋白质阳性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假阳性,而含两项指标以上异常者,几乎没有假阳性。



尿胆原

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空气照射后,转变成黄色的尿胆素(粪胆素)。因此,尿液必须新鲜,否则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而致假阴性结果。

甲醛的存在会使尿胆原呈假阴性。干化学法不能检测尿胆原的消失。



亚硝酸盐

此检测的意义是提示细菌感染,是基于尿液中革兰氏阴性菌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原理,但阴性的结果并不表示尿液中不存在细菌,阴性结果可见于非硝酸盐转化型细菌的尿道感染或尿液在膀胱中没有留足4小时以上使硝酸盐被还原。

饮食中缺乏硝酸盐或高比重尿液可降低亚硝酸盐敏感度。对于含有少量亚硝酸盐(少于或等于13 umol/L)的尿液,Vc浓度大于或等于1.4 mmol/L时可产生假阴性。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可呈假阳性。

从上述情况分析,尿液标本留取时,尽量不要留取在膀胱中贮存时间过长的尿液,最好是晨尿之后的二次晨尿,所谓的二次晨尿就是第一次晨尿之后再次留取的中段尿液标本。并在留取后及时送检。



若想加入基层检验网形态学、微生物、考试交流群的,请加此微信号:jclab-net,并备注您想加入的群,我们拉你入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