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荀子中的管理启示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现实中,由于发展太快而自己垮下来的企业,就是因为没有经过坚凝的过程。

【每日一篇】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为人主而大信其子,则奸臣得乘于子以成其私,故李兑傅赵王而饿主父。为人主而大信其妻,则奸臣得乘于妻以成其私,故优施傅丽姬杀申生而立奚齐。夫以妻之近与子之亲而犹不可信,则其余无可信者矣。

——《韩非子·备内第十七》

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一谈起荀子,大概每个人最熟悉的就是他的性恶论。

荀子对善恶的定义,是以后果界定善恶,而非以人的动机界定。

所以,他的性恶论是后果论,由实际经验观察到的结果决定是性恶还是性善。

与此相对,孟子性善论的性是取本质义,即人与动物的分别。

人内在的道德心,即四善端,人有向善的本性,内在的价值根源。

而孟子也应该不反对人有自然之性,因为这明显在经验里观察到。

换句话说,荀子说的性是人自然的本性,是取自事实的经验,即人的动物性。

比如他认为人的本性生来就关心自己的利益,而如果顺着这种人性就只有争夺。

如此一来,辞让之德就会灭亡。

当人只顺从自己的自然本性的时候,就会引起坏的结果。

而“善”,则是后天学习和努力而得来。

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是一经验论者,他这里的性并非说人的本质。

另外,荀子认为,要从人为的方法去改变恶的结果。

从荀子在性恶篇一开始给出的论证是可以看到,虽然荀子没有解释价值的根源何在,但是这个定义是可以成立的。

因为,我们是可以修正他理论中价值根源问题。

比如,价值根源是外在于人的,如宗教。

所以,荀子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人能向善,是基于性善论而提出的。

从目标层面来看,性恶论与性善论并不对立,因其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除了性恶论,实际上荀子在儒家的位置是需要重新加以认识的。

在中国文化中,儒家无疑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

而一提到儒家,自然大家都会讲到孔子和孟子的思想。

反而到荀子,大家都不太重视,认为他是个偏统。

实际上,这是低估了荀子的影响和作用。

荀子绝大部分的理论和观念是保留在《礼记》里的。

就是到了宋明理学家在讨论“礼”和“理”的关系时,他们的内容基本上没超出荀子所规划的范围。

所以,荀子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要超过我们通常理解的程度。

且不说他作为哲学家是什么说法,就说有一项,是孔孟思想中比较缺少的。

孔子和孟子的学说中所谈的,多半是个人问题,或者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问题。

他们有一个缺失,就是对群体主题的讨论。

到了荀子,我们才看到从个人主题延伸到群体的主题。

在中国思想家当中,荀子是有据可查的人物中第一个认真检视这件事情的人。

荀子关于统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的观点和贡献体现在《荀子》的一些篇章当中。

比如《议兵篇》中的六术、五权、五无圹。

首先说六术,六术中提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这是做将领的几大要点,首要的是必须能将疑惑不清的事情弄清楚。

不要永远在自己的心里犹犹豫豫,而是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无过”说的是做事要预先防备有错误,也就是需要周全准备。

“无悔”不是不要忏悔或者悔悟,而是不要懊恼,别被已经造成的错误干扰。

六术讲的是从准备自己开始,由里往外推,有足够的准备和迅速的行动力。

先要安稳自己,完全掌握自己,然后才是对付敌人,对付情况。

其次说五权,五权不是五种权力或者宪法,而是权变。

指的是五种能够掌握变化的能力,是应变的方法。

比如不要只记得去将兵获取功劳,而忘记了有可能到来的失败。

比如不要急于求胜,忘记了胜利的后面埋伏着失败的契机。

还有不要因为得到机会就得意忘形,或者看到好的地方就轻敌。

而在这些基础之上,事情已经考虑周全了,那就不要束手束脚。

用资源的时候要谨慎,但也不要太抓住不放,该出手时就出手。

这五种权变,基本上在说不能只想着好的一面,而不想到坏的可能。

然后是五无圹,前两句非常有意思,叫做“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

这是在讨论计划和欲望这两件事情。

每个人都希望有最完美的后果,但是,这是你的欲望。

而计划能做到的,是你的实际,你不能拿实际与你的欲望划等号。

比如有些人说自己的愿望:我希望生在富贵家庭,无忧无虑活到百岁以上。

这是一种欲望,一种空想,并不能算是可计划达到的目标。

五个无圹说的是五种敬,五种小心,五种谨慎,五种诚恳。

这五个,是用来说明敬的范畴。

从计划一个事情,到跟敌人打交道,都需要用敬的态度来应对。

所以,无圹是一种态度,一种作风。

能做到六术、五权、加上恭敬无圹,这就是天下之将,能真正带好队伍的将领。

不仅如此,荀子对至臣也有自己的看法。

“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

这里面说的是,一个真正好的管理者,可以将一切都安排得有次序、有条理,就是自己的主人。

上面的人更换命令,或者敌人的环境有所改变,都不会让你惊慌失措。

在荀子和孔孟的对比中,荀子除了提到仁义之外,还会加上一个信字。

这也是因为荀子在讨论的是群体问题,所以会涉及到更多的信任问题。

要是人家相信你,你却不讲信,那么你就无法获得新的领土。

有仁义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信,不然就无济于事。

因为仁义是一个人的品格,一个人的道德,不是社会互动关系。

互动关系需要依靠互相信赖,这样才可以达到“坚凝”。

因为信是维系上下和内外关系的,有了信,才有化。

化的意思是大家在信任基础上融合在一起的无须言表的认同感。

而只有达到了一种“坚凝”,才是真正的团结的整合的共同体。

现实中,由于发展太快而自己垮下来的企业,就是因为没有经过坚凝的过程。

▼ 要达到坚凝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