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人参汤与理中汤命名中所发现的秘密

 CHOK2620 2021-08-05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平时讲的人参汤、理中汤、人参丸、理中丸这4个方子,到底哪几个是在《伤寒论》里面的?哪几个是在《金匮要略》里面的?

过去,连我自己也都搞不清楚,觉得人参汤、理中汤、人参丸、理中丸不都是一样吗?其实,在《伤寒论》里边只有人参汤和理中丸,而理中汤和人参丸是没有的,只是我们平时都习惯这样地去叫,认为理中汤就等同于人参汤。人们也都习惯地叫理中丸,而人参丸则没有什么人叫。

这说明了两点:一个是,我们总觉得汤剂和丸剂所使用的对象是没有区别的;另外一个是,我们也不注重方子命名里面所隐藏的东西。

开始的时候,我们只是学习人参汤它治什么,似乎也就是在学理中汤它治什么,想着两者是一样的,以后才慢慢地发现了其中的问题。

我想通过这个问题,讲讲自己对这方面的一些认识。起初,我只知道理中丸、人参汤是一种治疗寒性的腹泻的药方,并且也知道这个寒性腹泻一般大便是水样或者泥样,不特别黏,不特别臭的。

同时患者比较恶寒,手脚也冷,还有就是口里面多口水、口不渴。宋本第277条云:“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宋本第386条里边也已经明确讲:“霍乱……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条文明示,出现下利、不渴属太阴,就应该用四逆辈,四逆辈也包括理中丸。

我起初对理中丸、人参汤的认识就仅仅停留在这里。可我总觉得好像有些条文讲得不怎么清楚,特别是《伤寒论》的第396条:“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好像只讲了多口水的症状,“胸上有寒”,似乎也只是一个病位的名词、一个病因的名词。我就奇怪,怎么不讲大便腹泻呢?《金匮》里的那个胸痹条文提道:“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汤亦主之。”

这胸痹的症状跟人参汤好像一点不搭界,可条文却说也可以用人参汤去治疗。看到这里的时候就感到有点昏头昏脑的,这跟我们所想的理中汤治疗寒性的腹泻——这个人比较冷,同时嘴里边多口水,口不干,大便也不臭等人的体能上偏虚的一种状态——似乎不搭界。

后来,我跟张丰先生谈到这个话题,他说自己开始的阶段也出现像我一样的情况,认为人参汤、理中汤、理中丸这一类方子都是治疗寒性的腹泻,除此之外就没了。自从读了矢数道明的一个病例,得到很大的启发。这是一个胸闷多年,而且大便秘结的患者,由于口淡、多唾沫,矢数道明用了理中汤,也就是人参汤,结果胸闷、便秘都治愈了。那矢数道明的依据在哪里呢?

其依据其实跟我们看的条文是一样的。他说《伤寒论》(宋本)第396条讲:“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条文中只有一个“喜唾,久不了了”的症状,没有讲到大便的情况。

还有一个,《金匮》胸痹篇里面的胸痹,胸满,心中不舒服,好像气顶在那里一样,也可以用人参汤。这个患者就是胸满,大便闭结。大便闭结是一个应用性症状,不用管它,只要口水多、不口渴、胸闷不舒服就可以使用。张丰先生说过去我们都是把腹泻当作人参汤的一个主证,下一步再考虑口渴不渴,唾多不多,考虑好了是人参汤证,也就用了,根本不会想到大便秘结也可以用人参汤!

条文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不知道!通过这样的学习、思考,我就知道了,人参汤不仅能治疗大便溏薄、黏性、水样大便,而且还可以治疗大便秘结!当然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治疗胸痹的一个非常好的方。

这种胸痹是偏于虚寒,多口水。张丰先生还告诉我他直接用这个方子治好的一个病例。患者就是胸闷,特别难过,口水多得都流到枕头上去了,另外大便秘结。

张丰先生受矢数道明医案的启发,并通过自己的思索以后,就用人参汤5帖。患者吃了以后胸闷、大便秘结就好转了。后续就是在人参汤的基础上加减化裁,经过1个月左右的治疗,这个患者就恢复了正常。

这是张丰先生跟我讲的他自己的一个学习心得。这样一讲,我也知道了,回去以后就睁大眼睛仔细看这个条文,越看越感到它里面的确蕴藏了很多奥秘!我对这个问题一直非常关注,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对理中汤的了解,对理中丸和人参汤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

……

(未完待续)

Image

本文摘自《娄绍昆一方一针解《伤寒》》



……以下是广告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