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HZAAAAAAA 2021-08-06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形象理解黄元御圆圈——人体小宇宙运动

黄元御解说内经、伤寒理论,归纳起来就是:人是一个小宇宙,它的循环运行就是一个圆圈。

取象比类是中医的一个最常见又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中医理论的创始多根据这种思维方式。故理解中医的理论,要回到肇始时的思维方式,否则就是对中医理论的曲解。后世牵强附会以西医理论来解释中医,形似而神不似,没有起到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

中医取象比类人体这小宇宙,如同大宇宙一样,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循环。对于人体小宇宙与天体大宇宙的取象比类,我是这样形象理解的,对否恭请同仁指教:

东方肝、西方胆象树木,南方心象阳光,西方肺象至高的青天,左中大地之土象脾,右中大地之土象胃,北方肾象地下水。膀胱是水库,三焦是水库的闸门,肝(主疏泄)是开启水库闸门(尿道口)、打开垃圾厂大门(肛门)的按钮,小肠是分拣精华与垃圾的清洁工,大肠是垃圾的运输车。

地下水要温,否则会寒凝结冰,所以说水中含火(温气),阴中含阳,阴抱阳根。所谓“壮火之主,以消阴霾”即是说地下水要温暖不能寒凝结冰,否则寒水凌心(地下结冰当然天上相应的是飘雪花了),心血管也会血瘀而阻塞。

东方树木吸取地下温水,太阳从东方升起,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水蒸汽上青天(清气升),大气圈里有水汽层湿润,可以阻隔阳光的过猛伤害大地,使大地不致于燥裂,使青天保持凉肃。肝脾要升就是此道理。阳光要含水汽,即是阳抱阴根,阳中有阴。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就是说水蒸汽要升华上青天湿润阳光,使天空的温度保持正常值。

太阳从西边落山,水汽上青天后经过凉肃,变成雾露下降于大地(浊气降),滋润西方树木,树木吸收雾露沿树根进入西方大地之土中,又变成地下水。肺胆胃要降就是此理。

当地下水寒冷时,东方木不能吸水蒸发,水汽滞留于土地中,这叫水寒肝陷脾湿。因为没有水汽上蒸,阳光过于猛烈,青天不能凉肃,这叫心火上炎。青天不能凉肃,心火刑克肺金,于是咳嗽痰饮吐衄血种种病生。这种情况下往往下寒而上热。

青天不能凉肃,雾露不降,西方树木和西方大地之土便燥热,这叫胆胃上逆,呕吐反胃噎膈消渴和相火上炎胆病生。青天上面的温气不能随雾露下降入地下水,便造成水寒,于是三焦失约,膀胱不温,淋癃遗泄之证生。

肝脾左升肺胃右降,脾胃土居中调度升降,肝胆居中运行升降,心肺居上,肾居下。这就是人体的小宇宙圆圈运动。

说起来也非常有趣。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1.阴阳变化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1.阴阳变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

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

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

清浊之间,是为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转,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

方其半升,未成火也,谓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

方其半降,未成水也,谓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

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

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

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

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

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

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

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2.五行生克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

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

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

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

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

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

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

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

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

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

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

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3.脏腑生成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

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

------------------------------------------------------------------------------------------------

甲:jia 3声调 天干的第一位;

乙:yi 3声调 天干的第二位;丙:bing 3声调 天干的第三位;丁:ding 1声调 天干的第四位;戊:wu 4声调 天干的第五位;己:ji 3声调 天干的第六位;庚:geng 1声调 天干的第七位;辛: xin 1声调 天干的第八位;壬: ren 2声调 天干的第九位;癸: gui 3声调 天干的第十位。

---------------------------------------------------------------------------------------------------

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

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己土为脾。

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

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

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

五行之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

肾为癸水,膀胱为壬水;

心为丁火,小肠为丙火;

肝为乙木,胆为甲木;

肺为辛金,大肠为庚金。

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4.气血本原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

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

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

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

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

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

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气统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

血统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

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5.精神化生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肝血温升,升而不已,温化为热,则生心火;

肺气清降,降而不已,清化为寒,则生肾水。

水之寒者,六腑之悉凝也,阴极则阳生,故纯阴之中,又含阳气;

火之热者,六腑之尽发也,阳极则阴生,故纯阳之中,又胎阴气。

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

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

《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

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图解《四圣心源》天人解6.形体结聚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肝主筋,其荣爪;

心主脉,其荣色;

脾主肉,其荣唇;

肺主皮,其荣毛;

肾主骨,其荣发。

凡人之身,骨以立其体干,筋以束其关节,脉以通其营卫,肉以培其部分,皮以固其肌肤。

皮毛者,肺金之所生也,肺气盛则皮毛致密而润泽。

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

脉络者,心火之所生也,心气盛则脉络疏通而条达。

筋膜者,肝木之所生也,肝气盛则筋膜滋荣而和畅。

髓骨者,肾水之所生也,肾气盛则髓骨坚凝而轻利。

五气皆备,形成而体具矣。

《四圣心源 》书名。又名《医圣心源》。10卷。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

他的学术思想源于“四圣”,对脏府病理、生理的认识,重视脾胃中气的升降合宜。他指出:“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之太极也。”“祖气之内,含抱阴阳,阴阳之间,是谓中气。中者,土也,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己土,中气右转,则为戊土。戊土为胃,已土为脾。”“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他认为人体之气,肝左升而肺右降,中气为升降之枢轴。肝气郁结之源,在于脾之不升;肺气上逆之因,源于胃气不降。脏气的升降功能都取决于中气,因此,主张“中气之治”。

  “百病之作,率由土湿”,“太阴性湿,阳明性燥,燥湿调停,在乎中气”。他认为湿、寒是诸多病证发病和病机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方面着眼于“中土”,制方常以泄水补火,扶阳抑阴为大法。他指出:“四维之病,悉因于中气。中气者,和济水火之机,升降金木之轴,道家谓之黄婆。”“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如金鼎汤(甘草2钱,茯苓3钱,半夏3钱,桂枝3钱,芍药3钱,龙骨2钱,牡蛎3钱,煎大半杯,温服。)治“惊悸之证,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应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桂枝达肝,芍药敛胆,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阳根。阳降根深,则魂谧神安,惊悸不作矣。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黄元御曰:“若木郁不能疏泄,宜加桂枝,以达木气。”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案·胁下疼兼胃口疼》)则称:“桂枝之妙用,不但为升肝要药,实又为降胃要药。” (张伟天下为公注:水盛土湿,金鼎汤加干姜、砂仁更妙。 可治诸多疾病。 )

“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气右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肠右胁者,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化裁方为: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内饬杂证,多属脏腑气机紊乱,升降反作,故治疗以调理脏腑气机为第一要务。


气机调顺,复其升降之常,虚者兼之以补,实者兼之以泄,则重者可差,轻则可愈。为此,麻瑞亭调理气机之“下气汤”为治疗内伤杂病之主方。为医者若能妙悟一“调”字,针药无误,虽不能尽愈诸疾,也当能愈过半矣。


云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杭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八味和合而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药虽平淡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尤著者。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郁滞,肺胃上逆,脾肾下陷,而导致脾胃不和,肝胆不调.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之湿寒。此方和中调郁,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使紊乱之脏腑气机,复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

二、麻瑞亭

麻瑞亭已业医6o余年,愈疾无计,主要取法于黄元御医术,得力于下气汤之灵活加减化裁。而麻瑞亭基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又灵活变换原方两味,以之治诸内伤杂病.医迹卓著,则既是对黄氏医术之继承弘扬发展之明证,亦是异病同治大则之具体实践与发扬也,是乃麻瑞亭医术之精蕴特色也。


麻瑞亭下气汤加减:1、 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苓片9一12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2、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一15克,或猪苓皮9一12克,易茯苓。历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一30克,易,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3、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9一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故易之).4、暑月湿热,苔白腻而胃口不开者.以生薏仁15一2O克易甘草。5、胆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干,头痛眩晕,关寸脉大.舌红苔黄者,以黄岑炭9一12克易杭芍,平胆以清上热。6、脾湿肝郁,乙木下陷,少腹冷痛下坠,关尺脉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木6一9克,易杭芍,暖肝以助升发。

7、血虚者(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炒赤芍9一12克易杭芍,润燥以补血虚。8、心动悸,脉虚数或结代者(如心脏病),以生地炭9一12克,易丹皮,润血以复脉。9、血瘀头痛,经络瘀阻,肢体串痛.或半身不遂.月经涩少者,以老川芍6一9克易丹皮,通经活络以怯瘀。10、月经量多.色淡神疲者,以全当归9一12克易首乌,温经补血以调经。11、脾肾虚寒,纳差腰痛,关寸脉大,舌淡苔滑者(如胃病、慢性肾炎),以上肉桂3一5克,易首乌,温中暖下以祛寒。12、陈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红少苔,夜热烦躁者,以大熟地9一12克易首乌,滋燥以生水.13、肺逆咳嗽者,以广陈皮9一15克易橘红,顺气以止咳。

14、胆胃气滞,胸胁痛疼者(如胆囊炎、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破滞宽胸以止痛。15、胸胁气滞益重者,以炒枳实9克易橘红,破气开滞以止痛,兼利大肠。更重更痛者,以炒青皮6一9克,或鹅枳实6克,易橘红。16、肝郁胁痛者(如急慢性肝炎),以佛手片6一9克,易橘红,疏肝理气以止痛。17、胃脘痛疼,胃酸缺乏,食少疲困者,以香橼片6一9克,易橘红,舒肝以开胃。18、气滞胸闷.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萎9一12克,易杏仁,化痰利气以宽胸。19、胸膈胀闷,俯仰俱难者,以瓜篓皮9一12克易杏仁,利气以除壅。20、咳唾痰涎,胶粘难出,胸闷气短者.以炒篓仁9一12克易杏仁,利痰遂饮以宽胸。

21、气滞胸闷,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一12克易杏仁,清肺润肠以利便。22、月经涩少,色黑有块,胸闷心烦者,以炒桃仁9一15克易杏仁,活血理气,化瘀以通经。23、妊娠呕恶,食纳不开者.以姜半夏6一9克,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堕胎之弊),和胃降冲,顺气以开胃。此主方之随证随病化裁也,总而谓之”舟”。 凭脉察舌,据症据病,于主方内加入主治某症某病之品,而组成治疗各个具体病症之方,且据各症各病之兼症,加减所需之味,灵活化裁,而治诸内伤杂病。24、如心悸者,以生地炭易丹皮,加广郁金9一12克、延胡索9一12克、柏子仁9一12克、北沙参15一3o克、白蔻仁6一9克、赤丹参15一20克、白茅根9一12克。25、肾寒膝痛者,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加炒杜仲12克、川续断15克、骨碎补9一12克、炒干姜3一5克、草蔻仁4一6克。

26、咳而痰少者,以广陈皮12克易橘红,加前胡12克、川贝母9克、炙冬花12克、北沙参20克、白蔻仁6克、炙五味4一6克。27、胆胃病(如胆胃气痛、胆囊炎及胆结石〕,以炒枳壳9克,易橘红,以全瓜蒌9克易杏仁,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川楝子6克、广木香4克、白蔻仁6克。28、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广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半枝莲12克、白花蛇舌草l2克、缩砂仁9克、赤丹参15克、软柴胡9克、焦山扼3一5克。29、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炒白术9克易甘草,加广郁金9克、延胡索9克、乌贼骨12克、炒干姜3克、白蔻仁6克、三七粉3克,(分冲)…。此各病之主方也。据各病之兼症,而加减相应之药。

如心悸而下寒较重者,另当以上肉桂3克易首乌,以补骨脂9克易白茅根。肾寒而膀肤热涩者,另当以建泽泻9克易甘草,仍用首乌.以北沙参30克易干姜.加焦山桅3克,……。此随证随病之加减也。统而谓之“撏”。(撏:音 xun2,提手旁加一寻字。拨的意思,如撏他的毛。又如;撏扯;摘取之意。)拨千钧之舟者,一寻之木也。俱健脾和胃、升清降浊功能之主方.生气血而调阴阳,是为扶正,为御邪之本,与各症各病所加祛邪之味相合,抵达病所,共奏愈各症各病之功。主方以黄岑易杭芍,加龙骨、牡蛎,则平胆而降浊,主方以桂枝易杭芍,加柴胡,则疏肝而升清。此乃下气汤灵活加减化裁,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且疗效甚佳之原委也。所以然者,病机相同或相近,虽病症病名不同,治可相同,异病同治也。而内伤杂病,多脏腑功能失调,升降紊乱者,是其大率也,即病机相同相近也。升降紊乱,均当复其升降之常;而复其升降之常的关键.重在调理脾胃。下气汤以健脾和胃为本,兼调肝肾心肺,切中内伤杂病之主要病机,所以灵活加减化裁,用治内伤杂病,既稳当而效可观。

四圣心源、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可能是老生常谈了。李可先生的推荐使得更多中医人知道了圆运动和一气周流理论,这是中医界的福音。这个理论让很多人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尤其是对阴阳。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而圆运动的真正创始人应当是黄元御先生,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黄先生的阴阳论:

黄元御先生说阴阳的本质“不过中气所变化耳”,中气变化即中气之升降。“中气升降,是生阴阳”!水火即是阴阳,心为火,心火为木所化,木之生长必须依靠脾土之升,木才有上升之路。土湿脾陷,木无上升之路,如何生火,变化为心阳?阴为水,肾水为金所化,如戊土不降,金无下降之路,金如何化水?

书中的阴阳解是这样写:“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这是从阴阳图来理解阴阳,我们再从四象来理解阴阳:

“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大自然的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实质上也是阴阳之变化,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故黄元御先生曰:“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沉浮。分而言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所变化耳”。

这就是黄元御给我们所指示的,阴阳升降的本质!

整个一气周流理论,告诉我们 “医家之药,首在中气”。抓住了中气,就掌握了阴阳升降之“枢轴”,治疗中气就是平衡阴阳,这是黄元御中医药理论核心。

黄元御破解了阴阳本质—“阴阳,不过中气所变化耳”、“中气升降,是生阴阳,阴阳二气,上下回周”。找到了虚实之所起的本源—“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而清气之左升,赖乎阴中之阳生,阳生则浮动而亲上,权在己土,浊阴之右降,赖乎阳中之阴生,阴生则沉静而亲下,权在戊土。戊己升降,全凭中气,中气一败,则己土不升而清阳下陷,戊土不降而浊气上逆,此阴虚阳虚所由来也”。阴虚阳虚的本质是中气的衰败。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但是我们学四圣心源一气周流,要尤其注意一点,就是会被误以为什么病都是由于脾湿。因为黄先生书中很多的病解,都在讲脾湿中土不运,很多人就会被引到“什么病都源于脾湿”的思维,不管什么病都用白术、半夏,干姜等燥湿的药,这种理解和做法是不妥的。

要知道,如果什么病都是脾湿,仲景先师何必著伤寒杂病论。大分六经,六经中各种病又细分得如此细。我们学四圣心源,学的是这种阴阳论以及如何真正理解阴阳图。对这个图有深刻理解,才能算是进入了中医的核心,甚至可以说进入了“五术”的核心!

附:细说黄元御的圆圈理论:原来一切病都因这个圈圈而起

清朝名医黄元御把一切病都归因为人体这个圆圈的气息运动失常,有人问这个圈圈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讲一讲。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

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都明白,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各位可记住了,中医认为,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我们前期讲上火和口腔溃疡时就聊到这事。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在中医里,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图解浅析黄元御气机升降理论

各位同样要注意了,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

所以,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

您现在再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这就是,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不能转动了,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这个圆圈我说得简单,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黄元御自己论述得还要仔细,术语比较多,各位可以参看他的书。

那么该有人问了,这个圆圈有道理吗?能治病吗?

我还跟您说了,黄元御的第五代传人麻瑞亭老中医,就是从黄元御的书里拿出了一个叫“下气汤”的方子(麻老的这个方子我后面会给大家讲的),稍微给加减了一下,变成了一个药性有升有降,调和脾胃的方子,这位老人家一辈子基本就用这一个方子治病,来个患者,他就给调调方子,稍微加减,把气机这么一调,患者就好了。您看他的医案,那就是一个升降,我的感觉,他就是用药在人家的身上拨了一下,把这个不大转动的圆圈给重新启动了,结果麻老一辈子“活人无算”,患者如云。尤其是有很多严重的血液病,还真都被他给治好了。

自从黄元御悟出这个人体气机的运行规律后,临床的疗效那是越来越好,于是就有很多人找上门来,这可就成全我们了,我们可以借机会多观摩一下黄老师都是怎么应用这个圆圈的。

各位,甭管您是不是学医的,这个气机升降的道理明白以后,有些情况自己就能解释了,否则一定有人特奇怪,为什么我的腿就特别的冷,可脸上却总起红色的包啊?这上下像是冰火一样悬殊,为什么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