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世纪是英、法争雄的深层次原因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21-08-20

18世纪是英、法争雄的世纪,最后的结果是英国取胜,获得霸主地位。

英国是一个岛国,与欧洲大陆仅有一海峡相隔。其海峡的宽度最窄处仅40公里,这一宽度给英国带来极大的好处。对英国来说,包括爱尔兰在内有31万多平方公里、1600万人口,在欧洲算是大国。由于四面临海,只是其东南临近大陆,在军事防务上,英国可以以海军为主,除非其派军队到大陆上去参加战争,或大陆的敌国登陆英国,其陆军总是处于不太重要的地位。

英国有强大的海军,扼守着这条宽度不宽、长度不长的海峡,就可以阻挡敌军入侵,保卫自身的安全。有了强大的海军,有利于保卫其海上交通与贸易,有利于支援海外的殖民事业。可见其军事活动、商贸交通、殖民事业三者联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法国是个临大西洋与地中海的陆上大国,其领土有55万平方公里,是英国的1.8倍。法国既然是个两面临海的大陆缘大国,其在军事上必然海、陆两方面军事力量都要建设。由于法国与很多陆地国家接壤,故不能不把陆军建设放在首位。为此,在人力、物力上就难以给海军建设大量投入。另外,由于法国的舰队分处大西洋与地中海,而直布罗陀又在英国人控制下,两地的海军往往被分隔,难以汇合在一起发挥整体效益。

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海上强国,一个是陆上强国。无论谁要想称霸,都必须在欧洲兼顾海、陆两方面强大力量。如果陆地大国不能控制海洋,就不会从欧洲走向海外世界,反而会被海洋大国的海上封锁而困在陆地上。反之,海洋大国如果不能左右欧洲大陆,会被陆上霸主割断其欧陆资源,财富难以发展,甚至会被集中力量发展起来的海上力量所打倒。正是这种地缘政治特点,使英法两国各自设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方弱点,在争雄中展开斗争。

英国利用海军力量分割与制服法国的海上力量比较容易,只要战胜法国海军,切断其与殖民地的海上联系,夺取法国海外的殖民地就是必然的结果。可是,要打败法国的陆军就并非易事。亲自派兵到大陆与法国作战,其人力、财力以及军事供应与交通都成问题,这是英国国力所不及的。

其办法,就是设法利用大陆上的其他国家的力量,制约与牵制法国的兵力。必要时,英国可以出兵领导或参与大陆上的联军共同对付法国。在法国周边的国家中,英国要寻找自己的盟国,尽量利用法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与这些国家结盟,与法国进行战争,而且还在经济财力上给其盟国以支持,使其与法国斗下去,拖垮法国。

在对待整个欧洲上,英国的地缘政治战略并不是要把法国整垮,而是要使欧洲大陆各国在矛盾与冲突中维持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与相互关系处于英国的影响与控制的范围内,使各国的大部分力量消耗在彼此的矛盾中,目的是不要使欧洲出现一个陆上的权威与霸主。一旦这样的国家出现,就可以利用整个欧洲力量来压垮英国。这既是英国对欧洲的地缘政治战略,也是其对世界的地缘政治战略的基础。

法国从西班牙与荷兰的强大中,看到了海外殖民与世界贸易的好处。法国如果专心一致地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自己的主宰地位,就会使海外的殖民与贸易拱手让与英国,失去重要的财源与发展机会。为此,法国不得不尽量开展这一事业与英国争雄。

当时位于法国周围的国家,南有西班牙,北有荷兰,东有奥地利与普鲁士以及更远的俄罗斯。法国与这些国家相比,除俄罗斯外,有相当大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富裕而自给自足的农业,这是其优势。

不过,当时的西班牙已经衰落,法国在陆上的发展方向是在北面与东面。向北发展,首先就要进入比利时境内,河网纵横不利于作战,而且会引起奥地利(当时比利时所在地属于奥地利)与荷兰抵制;向东进入莱茵河地区,就会与奥地利、普鲁士发生冲突。如果利用奥、普中任何一方,又必然招致另一方的反对。这种地缘政治格局使法国既难以有持续一致的地缘政治战略,亦难以获得主宰欧陆的领导地位,也就更谈不上在海上与英国争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