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第97篇:读文随笔∣高考评价体系与中考命题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1-08-29

高考评价体系与中考命题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语文教学通讯》(B刊)2021年第6期发表了江苏省溧水区教育学会黄本荣老师的论文《高考评价体系在中考命题中的实践》。之前曾读过黄老师的论文《取消中考考纲:再识、透视与推想》,深受启发。这篇从高考评价体系的角度审视中考命题的论文,对我的启发同样很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包括了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概念。其中,“一核”指的是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也是对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四层”指的是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则是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了高考理念要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理念的转变。这些内容在中考命题中也有所体现,而对高考评价体系与中考命题关系进行研究,难度较大,作者也并未从“一核”“四层”“四翼”的所有方面进行审视,而是抓住了几个关键点进行说明。

在作者看来,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命题回应高考评价体系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命题,试卷采用不确定性结构。以往的考试大纲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明确题型和试卷结构,教师和学生在进行中考复习时,往往会严格按照固定的题型进行复习和训练,久而久之就陷入了机械刷题的境地。而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命题没有固定格式,题型结构不确定,分值分布不确定,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确定,知识点与题型的匹配不确定,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有可能考,这就是试卷的“不确定结构”。这种不确定性的本质在于,充分发挥中考“引导教学”的功能,这一点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理念是一致的,即真正从“考什么,教什么”转变为“教什么,考什么”。今年广东省的语文中考,取消考纲后带来的题型不确定性,不少语文教师陷入了焦虑与恐慌,生怕平时反复训练的知识点和题型,在中考试卷中会有较大变化。对于试卷结构,也有小道消息说名著阅读题不再作为附加题,因此每道题的分值都会有所调整。虽然考试之后大家发现试卷结构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但这不代表未来的试卷结构就是一成不变的。题型变化,试卷结构变化,都是十分正常的,不值得大惊小怪,重要的是对于考点的把握,以及语文能力的真正提升。如果对于考点把握不准,没有真正具备语文能力,任何小的变化都会给教师带来心理恐慌。作者举了2019年陕西省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是: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月光汤》一文脱颖而出。1.请想象父亲当时说的话,为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此文作为获奖作品,将发表在学校的《文苑》杂志上,需要配上一段评论性文字。请完成这个任务。这样的题目,与学生平时训练的题目大相径庭,如果考生只是习惯了从“答题公式”的角度进行回答,面对这种题目自然要束手无策了。

二是机械记忆性试题比例降低,重点考查对知识的梳理与建构以及迁移与运用方面的能力。中考考点就是知识点,相信这种认识十分流行。作者认为,“知识”不等于“信息”,“信息”只有经过学习者建构才能成为有用的“知识”;“知识”更不等于“素养”,掌握积累知识的方法,并能够梳理和加工知识使其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才是养成了“素养”。遗憾的是,2021年的广东中考试题,机械记忆甚至死记硬背类型的题目有增无减,古诗词名句默写虽然采用了灵活的计分方式,但纯粹就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这与全国很多地方的命题理念有很大的差距,情境性默写、运用型默写销声匿迹,文言文的实词考查也是以记忆为主。从命题涉及到社会因素考虑,这种命题也有不得已之处,但从命题本身来看,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在作者看来,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的考查,就是在考察考生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考生的已有知识包括字词积累、文体积累、阅读经验积累等知识储备,以及阅读策略、语境意识等能力储备。我不是说所有的试题都要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试卷不能有任何机械记忆性试题,而是说这些试题的比例要降低。

三是突出应用性、综合性,考查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素养立意”的变化,最主要的还是集中体现在创设真实任务情境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点上。高考评价体系中的“情境”主要是“问题情境”,指的是以真实的问题背景,或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情境活动”是指人们在情境中所进行的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活动,情境有“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两类,这与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分类略有差异。针对“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广大师生基本达成共识: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不同于实际的生活情境,前者是模拟的、虚拟的,但虚拟不等于虚假。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考命题要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这就是明确的导向。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试卷的每一道题都要创设问题情境,而是要尽可能创设整体性情境,体现考查的综合性。目前,不少地方的中考语文试卷设计了整体性情境,今年的浙江嘉兴、舟山卷就设计了“水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项目化学习,2019年和2020年的南京卷也有类似的情境。即使没有这种整体性情境,也要有“板块情境”或“试题情境”。今年的广东卷在名著阅读的第二题设计了学习情境,值得点赞,不过从整份试卷看,情境设计的理念还不是很强。而在作文试题中,进行情境任务式写作,在中考试题中早已不鲜见了。

另外,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角度研究中考命题,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值得挖掘的点很多。同时,也期待《中国中考评价体系》的研制与出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