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断头饭”里放着腥臭生肉,为何死囚看见了,却非常感激?

 无风起念 2021-09-05

在古装电视剧中,常可以看到“秋后处斩”的画面,事实上,这是古人对传统文化、以及法律的变通,一方面认为,秋天过后到冬天开始,季节跟时间比较阴沈,适合大规模的处决犯人,犯人死后会直接被带走,不会继续留在人间。

另一方面,为避免出现冤案,留在秋后较有足够的时间来搜集证据。而死囚处决之前,都市有一碗“断头饭”,而“断头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禁忌与规矩。

▲古代死囚处决前都市有一碗“断头饭”。(图/翻摄新浪微博)

据悉,“断头饭”最早起源于春秋时代,那时战争频发,所以有不少战俘会被处决,为了让他们走得安心,就会让他们在死前吃一顿丰盛的饭菜,后来逐渐演变成对死囚的惯例。

而物资匮乏的古代,很多百姓一年到头,可能都没有吃不到几口肉,因此很长时间内,“断头饭”都是有酒有肉,且传统中讲究人死为大,不管犯了什么罪,即便当中有官吏贪污,最后的“断头饭”也一定要有,有些朝代甚至还制定了标准。

其中较为特别的是,在饭菜的最上面,狱卒们往往会放上一块发臭、有腥气的生肉,但死囚们看到却会非常感激,事实上这也是为了安抚死囚。

中国古代的菜市场就是刑场(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民间传言死后下地狱,会路过一座恶犬山,身负罪孽者,灵魂会被恶犬撕咬,而这块臭肉就是用来给恶犬吃的,相对来说,古人在对待死亡这种事情上,是非常的重视的。

古代在执行死刑前,有许多特殊的制度和习俗,像是“秋后问斩”、“听妻入狱”、“断头饭”等

古代囚犯(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而“断头饭”最早的起源可追溯自春秋时期,楚庄王为了向天下展现自己拥有着仁慈之心,于是定下了让犯人能够在死前享用丰盛餐点的制度。

死囚在被斩首前享用的“断头饭”,除了菜色比平常吃得还要丰盛之外,官府还会在他们碗里放一块“生肉”,犯人看见后,心里也都市十分感激。

猪肉(示意图/Pixabay)

其实,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有如此一说:犯人在前往阴间的路上会碰见恶犬!于是,古代官府一定会在死囚的断头饭里放上一块“生肉”,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够“一路好走”。然而这块生肉并不是给犯人吃的,而是让犯人死后在通过奈何桥时,给恶犬的“过路费”。

其实古人对待死囚似乎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有人性许多,除了让犯人在被处刑前享用丰盛的一餐,另外还有“听妻入狱”制度,允许“已婚但未生子”的囚犯,在死前能和妻子尽到“传宗接代的任务”!

“听妻入狱”制度,允许“已婚但未生子”的囚犯,在死前能和妻子尽到“传宗接代的任务”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古代刑罚与刑具》

关注【无风起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