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其林推荐的上海大壶春生煎,我去了一次不会再去了

 紫晶洞摄影 2021-09-09


随着中国大陆第一本米其林指南《2017年上海米其林指南》正式发布,上海的吃货更加有福了,从高档西餐到路边小吃,上海共有51家餐厅榜上有名,其中1家三星,7家餐厅获得两星,18家餐厅获得一星。

除去星级餐厅,米其林指南的评审员还评出了25家人均消费低于200元的“必比登美食推介”餐厅,除了一家西班牙餐厅和泰国餐厅,其余餐厅均为中餐,品类涵盖本帮菜、粤菜、素食和点心,今天作为吃货的我去一家心仪已久的生煎馒头店--大壶春。

门口展示了它的荣誉,这可是千金难买的,这家是大壶春现在的总店,我从来没来过,一直去的是它云南路分店和南海饭店分店,后者是我觉得最接近以前味道的,可最近突然换了店名。

国营单位的LOGO很新,也很直白。大壶春生煎始创于1932年,创始人叫唐妙权,他的叔叔正是萝春阁的创立者,另起炉灶的唐妙权没有完全复制萝春阁生煎做法,萝春阁生煎的特色是皮薄馅大、汤汁浓郁,唐妙权决定把大壶春的生煎定位于“无汤生煎”。这个别出心裁的定位,成为大壶春的一大特色,一直延续至今。

为了显示1932年就创建的历史,架子上放了些老物件。

灯笼很喜庆,可我没搞懂这荠菜和蟹味生煎为何菜单上没有?


隔着玻璃可以看到整洁的厨房。

都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

品种比较丰富,既然有3个花色的生煎,索性买一小锅,都可以尝到。

鳗鱼做的鱼丸,有些弹性。

虾肉小馄饨,从口感来说,就叫小馄饨比较贴切点。

一小锅来了,中间两个是牡蛎鲜肉的,左面四个收口往上的是普通鲜肉生煎,右面四个收口往下的是大虾生煎。

这里采用的面是发酵过的,容易吸收汤汁,但受到季节、温湿度影响,发面的配比都会有不同,这个是最难掌控的。大壶春属于清水生煎,特征是:肉馅紧实,汤鲜量少,皮厚薄适中,底焦香略厚,可这样的底如今很难吃的到了。

上海滩有历史的生煎从没宣传过皮薄汤多,那种肉馅松散,汤汁油腻的(油煎汤包)生煎不是老上海的味道,大壶春的肉馅就是结实大肉圆,没什么肉皮冻加在里面,而是用纯肉皮直接打成肉糜包到馅里去。

牡蛎鲜肉的汤汁稍多一些,左面白色的就是牡蛎肉。

里面的牡蛎,鲜是鲜了不少,但稍有些腥味。

正确吃生煎的方法,先咬个小洞吹气,等稍凉了,再吸出里面的汤汁。

大虾生煎,在以前属于顶级的生煎了,不过总觉得没纯鲜肉的好吃。

每个馅里有只大虾,料还是实在的,总的来说,这里还是让我略感失望,先不说整体的口感难以匹敌苏州的哑巴生煎,而是吃不出以前的味道了,本来前几年在云南路分店还能依稀尝出以前的滋味,难道现在它的馅料配方改了?原本鲜甜的肉馅只剩下了鲜,不再是以前略甜的口感了,很怀念小时候父母带着我在真正大壶春吃生煎的时光,鲜甜的馅,厚实松脆的底,几乎每次去都要排队,那几个颜色的牌子代表吃客先后的次序,再也吃不到了,唉!

作者简介: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搜狐自媒体认证专家 乐途专栏作家 携程签约旅行家摄影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