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管理日志」9.22 不错但是不够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1-09-22

阅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篇》1.15)

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谄媚,富贵却不骄傲,这样的表现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行道,富贵却崇尚礼仪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修整骨角与玉石,要不断切磋、精益求精’。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可以自行发挥,领悟另一件事。”

解读: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原名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复姓端木,字子贡。儒商鼻祖,春秋末年卫国黎(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客杰出代表,孔门十哲之一,善于雄辩,且有入世之才干,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的丞相。还善于经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在《论语》中,关于子贡与孔子的对话非常之多,不过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去逝之后子贡为老师守丧六年,当朝中大臣开始诋毁孔子时,子贡站出来为老师说话,这都能从一个侧面看出师生情谊之深厚。

在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孔子是如何进行日常教学的。

首先,这样的教学是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论语》中看到的大多数的场景,通过一对一的对话,孔子做到了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有机会都基于自己的现状,可以更进一步,也正是这样的日积月累,很多资质平平的弟子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第二,在这段对话中可以体现出孔子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不错但是不够。

子贡为什么要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曾经贫穷过,现在变得富有。人穷则志短,马瘦则毛长,这是我们一直以来的看法,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贫穷时种种无下限的表现,这也是生存所迫,特别容易妥协,放弃自己的原则,结果就是在贫穷之下无限沉沦。

子贡可以做到“贫而无谄”已经是很了不起的表现了,这代表即使在这个时候他依然有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有求于人而低声下气,而是可以做到不卑不亢,这让我想起了子路也是这样的人,他可以在穿着破旧的棉袍时,与那些富贵的朋友在一起仍然可以做到谈笑风声,丝毫没有自卑的感觉,这代表心志的坚定,而且不把经济因素看做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富而不骄”也是如此,这两个可以说都是人性的弱点。子贡所说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让自己可以摆脱人类固有的顽疾。孔子对这样的言行是认可的,只是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屲是更加积极有为的表现,两句话合在一起,很像是孟子后来说的一句话:君子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也。

能做到贫而乐道的当然是颜回,住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当每个人都觉得无处安身之时,回也不改其乐。颜回在“乐”的是什么呢?当然是夫子之道。

我们在指导员工也应该是时时要求进步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不错但是不够”就是非常好的思路,同时这也表达,员工不是工作的机器,当员工可以把工作很好的胜任之时,借由其可以胜任的工作,找到他的核心优势所在,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什么工作是他做的很好的(不错)?因此,什么工作是他可以做的更好的(淡够)?为了让他可以做到更好,他需要我给以什么样的支持?

当一个人可以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之时,工作就不再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他可以成就更好自己的平台,想起维珍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说的一句话:“栽培员工,让他们强大到足以离开。

后边还要配搭一句:“对他们好,好到让他们想要留下来。”


------------

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