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74

 新用户99775517 2021-09-22

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tuan),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方

苍术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掰)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这条挺重要的,对于治疗寒湿导致的体表肌肉疼痛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病家得病七八天了,病机是风与湿相互影响,从而导致病家身体皮肉疼痛,还比较严重,“疼烦”是形容疼痛严重的,从而不能自己转身,没有呕吐,没有口渴,脉是浮虚而涩的,这时采用桂枝附子汤治疗,如果“大便硬,小便自利”,那就采用去桂加白术汤治疗。

这条首先说明了病机是“风湿相抟”,也就是得病是因为风以及湿,病位是在体表,因为主诉是“身体疼烦”,也就是皮肉层次疼痛严重,皮肉是属于体表层次的,疼痛的原因是寒湿凝滞经络不通,所以不通则痛。

“不呕”是说明没有太阴病,也就是没有里虚证。有湿,如果又出现了呕,那是水湿影响了太阴运化,此时没有呕,就说明没有太阴问题。

“不渴”说明水湿没有影响津液代谢。前面我们学习五苓散时,体内水湿大,影响津液,所以病家会有明显的口渴,喝水也很多,甚至会出现水入则吐的水逆证,此时没有渴,说明体内津液输布运化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水湿只是影响了体表,体内是没问题的。

“大便硬”是说排便有些困难,大便质地偏硬。“小便自利”是说小便频繁,排尿次数多。因为小便多了,水分都从小便排出,大肠里面水分少了,所以大便硬,大便硬的原因是小便自利。

当大便硬、小便自利的时候需要去桂加白术,那么我们可以反推用桂枝的时候大小便应该是基本正常的。

脉浮说明正气想要到达体表抗邪外出,虚、涩说明正气没那么充足。

综合而言,桂枝附子汤针对的是体表有风湿,正气想要抗邪外出但力量稍有不足,病证表现是:身体疼痛严重,不能自己转身,不呕,不渴,大小便基本正常,脉浮虚而涩。治疗上就用桂枝、附子温补阳气、促使阳气达表,甘草、生姜、大枣补益气血,提供后备力量。

如果其他情况一致,但是小便频数,那就取掉桂枝改成苍术,因为桂枝温通,有发汗利尿的作用,再使用的话会使津液更从小便丢失。

桂枝附子汤证以及去桂加白术汤证(一般我们称为白术附子汤证),实际是太阳少阴合病,病位在表,正气没那么充足,但又不是完全虚弱,所以称为太阳少阴合病。如果正气特别足,脉应该是浮紧,我们就采用大青龙汤一类的方剂了,如果正气真正虚弱,水湿还会影响太阴,病家会有腹泻、呕、纳差等表现,那就是少阴太阴合病,考虑使用真武汤、附子汤一类的。

桂枝附子汤的常用剂量:桂枝12克 附子27克 炙甘草6克 生姜2片 大枣4枚(掰),六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两碗,分三次温服。

白术附子汤的常用剂量:白术12克 附子27克 炙甘草6克 生姜2片 大枣4枚(掰),六碗水泡四十分钟,煎至两碗,分三次温服。一开始服用,病家会有些皮肉麻木的感觉,接着服用,三次药都喝完,可能会有头目不清爽、昏沉的情况,不用担心,这是附子、白术疏通皮肉,还没有把水湿完全排出导致的,这属于瞑眩反应,可以适当加些桂枝。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是一方二法,根据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掉桂枝,二便基本正常,加桂枝。三枚附子的剂量比较大,如果原本体质特别虚弱的人以及产妇,减小剂量服用。

最后再补充一点,桂枝附子汤跟我们前面学习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很类似,两首处方的药物组成相同,但是剂量不同,煎服方法也不一致,那么方剂的主治就差别很大。药物剂量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