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医的精髓在辨证,辨证到底辨别是什么呢? 搞中医的尤其是中医自媒体都喜欢讲道理,但讲来讲去,大家看来看去也不会看病。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二羊今天就把一些真传分享给大家,当然,因为是真干货,太干了你未必喜欢。但请收藏好或者分享给喜欢中医的朋友,几年后会来感谢我的。 初学中医的朋友往往得不到要领,都说中医辨证太难,其实是连最基本的中医知识都没有掌握。 二羊总结以下辨证口诀,二羊觉得是很好学习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记忆,中医辨证的重点要点。重点放在最后!!! 下面内容每一句都是重点,请不要忽略! 辨证啥意思? 所谓的辨证就是辨别“病性”、“病位”和病因。其中病性包括阴阳寒热、内伤外邪气等。 病位就是表里,脏腑经络等。 最常用的辨证是“八纲辨证”,学会这个病症治起病来可以保证我们不会烦打错,确保大的方向是对的。 最坏的结果也可能是没效果,学会八纲辨证我们不会把病治坏。二羊反复强调,这是治病的底线。 不要病没治好,还把身体给治坏了。 废话少说,上口诀“老铁”,对的,请叫我铁杆中医,我是中医二羊。 【总口诀】 八纲辨证总纲领, 百病各异八类分 伤寒六经传秘法,脏腑气血津液存。 外感热病层次辨, 杂病纷乱亦分明。 【八纲辨证】 一 、表里 1 、表证 表证六淫犯体表, 风寒暑湿加燥火 风邪为首多善变, 寒邪束表头身痛。 发热与否恶寒重, 有汗无汗仔细分, 南湿北燥热常见, 脉浮紧缓虚实明。 2 、里证 表证传里病位深,脏腑气血病当沉。 里热脉数大便结,寒重脉迟小便清。 二、 寒热 1、寒证 寒证感受寒邪侵, 阳虚阴盛内寒生。 恶寒喜暖四肢冷, 面色苍白便溏清。 口淡不渴喜热饮, 舌淡白脉迟弦紧。 2 热证 热证多因外热重, 或为阴虚内热生。 烦躁口渴喜冷饮, 热重怕热口气臭。 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红苔黄脉为数。 三 、虚实 1、虚证 虚证虚来精不足, 无力抗邪气不升。 形瘦神靡无气神, 气短懒言悸眩晕。 汗出欲卧或便利, 舌质淡嫩脉弱细。 2、 实证 实证有余邪气盛, 正气未衰能抗争。 呼吸气粗语长重, 胸腹胀满拒按痛。 声大体壮不安宁, 舌老苔厚脉实大。 四、 阴阳 1 阴证 阴证闭目恶见明, 神静懒言气微轻。 喜热恶寒四肢冷, 大便自利小便清。 舌淡苔白脉沉迟, 阳虚寒盛虚寒症。 2 阳证 阳证开目欲见明, 神烦多言气喘粗。 壮热恶热渴饮冷, 便秘尿赤面目红。 舌红苔黄脉洪数, 阳气亢盛实热证。 3 阴虚证 阴虚形瘦多失眠, 口燥咽干五心热。 颧红唇赤潮热汗, 脉搏细数舌红干。 4 阳虚证 阳虚神疲力气乏, 口淡不渴便溏利。 畏寒肢冷踡卧睡, 舌淡面白脉虚迟。 5 亡阴 亡阴阴液衰竭征, 汗多粘湿手足温。 渴喜冷饮气粗急, 舌红绛干脉细明。 6 亡阳 亡阳阳气已衰竭, 汗多清凉肢冷厥。 口淡不渴气微弱, 舌质淡润脉微绝 【病因辩证】 一 、六淫外感病 二、七情内伤病 【六经辨证】 另外临床最重要的综合以上辩证,杂合在一起,从临床应用的维度重新组合。组合成伤寒论六经辨证。这个才是临床治病的大招。 六经辨证口诀(中医二羊原创) 太阳为病表病居,有汗无汗虚实分。 脉浮头身痛为主,恶寒恶风表证明。 少阳病在半表里,口苦咽干目眩晕, 正虚邪陷在肋下,胀满时作反复生。 阳明为病胃家实,高热汗出口大渴, 腹胀谵语大便结,邪热在里脉洪大。 太阴之病病在腹,肚满不食加呕吐, 或见自利大便泻,时腹自痛里寒入 少阴之病脉微细,欲寐无神四肢冷 厥阴为病气撞心,心中痛热消渴病, 饥而不欲食来吞,食则吐蛔下利生” 【六经纲辨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