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杨桃八月楂, 十月板栗笑哈哈。 又到板栗丰收的季节,果农们看到树上硕果累累,脸上充满了丰收的喜悦。因为板栗的丰收,不仅撑起它们的腰包,还是咱老百姓的滋补佳品。 板栗作为我国的千果之王,历史源远流长,现如今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最早在《诗经》就有板栗的身影“树之榛栗”,在《吕氏春秋》板栗更有“果之美者,有冀山之栗”赞美。对于我国诗圣杜甫将板栗列为招待客人的好东西,他曾经在《野望因过常少仙》写道“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南宋大诗人范成大,曾经就把板栗与山梨红枣相对比,“紫灿山梨红皱枣,总输易栗十分甜”,一语道出板栗的甘甜滋味。
1、板栗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矿物质,富含钙、钾、锌、铁等元素,即使是孕妇在适量的情况下,食用板栗也能起到强身健体,消除疲劳的作用。 2、板栗的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要高,能够维持人的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全身乏力、腰腿酸痛、乏力等症状。 3、板栗中含有核黄素(维生素B2),常吃预防口舌生疮及口腔溃疡。 2、中医认为,板栗有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补血的功效。吃板栗,不仅对老人有延年益寿的好处,而且对年轻人来说有抗衰老的作用。药王孙思邈曾经这样评价“板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唐代《食疗本草》中介绍以栗壳煮汁饮服,可治翻胃及消渴。宋代《圣惠方》记述将栗壳烧后研末,以粥汤饮服,可治鼻衄。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栗可治肾虚,倘腰脚乏力,日食十余粒,并以猪腰煮粥助之,久必强健”。 由此可见,我国历代医学家将板栗视为肾果并非浪得虚名。 01 栗子鸡 食材: 净仔鸡1只(约400克),生板栗100克。 调料: 葱花、姜片、花椒粉、酱油、料酒、白糖、盐、油各适量。 做法: 1、净仔鸡洗净,斩块,汆水,捞出;生板栗洗净,煮熟,取肉。 2、炒锅倒入油,烧至八成热,放入葱花、姜片和花椒粉炒香,倒入鸡块和板栗炒匀。 3、加酱油、料酒、白糖和适量清水煮沸,转小火焖至鸡肉熟透,加盐调味即可。 02 栗子燕麦炖排骨 (此菜糖尿病人亦可食用) 食材: 栗子肉50g、燕麦50g、红豆25g、排骨150g、生姜适量(2人量) 调料: 盐适量 做法: 1、栗子去壳去皮,取出栗子肉,并用开水焯烫去除表面的绒毛皮。 2、燕麦米、红豆洗净,用清水泡发1小时后,捞出。 3、排骨洗净,切块并氽水去掉血水,捞出放入在炖盅。 4、在炖盅加入适量的清水,加入所有材料,用大火烧开后,转武火炖1小时。 5、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03 板栗炖羊肉 食材: 羊肉100克,板栗仁15粒。 调料: 葱花、姜片、盐各适量,黄酒半勺,芝麻油1勺。 做法: 1、羊肉洗净,切小块;板栗仁用开水焯烫去除表面的绒毛皮。 2、洗净砂锅,倒入芝麻油后,加入羊肉和板栗仁,翻炒均匀。 3、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后,转小火炖至肉熟烂。 4、加姜片、盐、葱花再炖3分左右,使其完全入味即可。 04 糖炒板栗 食材: 生板栗1斤 调料: 海盐(即粗盐)300-500克、白糖10克 做法: 1、生板栗洗干净,用剪刀或菜刀开十字口子,口子的长度至少长2厘米,深约2毫米; 2、开好口的板栗放入清水中浸泡15分钟,捞出,沥水。 3、净锅,倒入海盐,倒入板栗,中火慢慢加热;用铲子一边翻炒,一边加热,使其均匀受热。 4、炒至板栗的口子有点张开了,加快翻炒,使先前粘在壳上的盐粒慢慢脱离。 6、待板栗上的盐粒脱离净后,加入白糖,同时加会翻炒的速度,不然锅底容易糊; 7、糖加进入以后,盐会开始发粘,颜色渐渐变深,糖开始焦化;这时需要快速翻炒,并将铲子从锅底插入泛起,以保证焦糖不粘锅底。 8、待炒至板栗口子大开,盐不再发粘,颜色为深咖啡色,关火,盖上盖子焖个5分钟,使其板栗内部完全熟透,即可捞起过筛食用了。 小贴士: 1、在加入糖炒后,发现火力过猛,可适当调小火边,以免变糊。 05 板栗红烧肉 食材: 五花肉500克,板栗仁30粒。 调料: 生抽2勺,老抽1勺,啤酒1罐,冰糖、盐、油各适量,姜片3片。 做法: 1、板栗仁洗净;五花肉洗净,切成小方块。 2、热锅热油放入姜片和五花肉,煎至五花肉表面微微发黄。 3、放入啤酒大火烧开。 4、放入生抽、老抽、冰糖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0分钟。 5、翻炒均匀后放入板栗和一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20分钟左右。 6、翻炒汤汁浓稠出锅。 ![]() ![]() 1、板栗每天食用量以6~10粒为佳,过多食用会引起胃胀气或其它消化不良症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