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文章为什么能发表

 新用户9913Bpb0 2021-09-25

我的文章为什么能发表

——第5周给教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上一周,和大家谈论的话题是《我为什么如此热衷推动老师们发表》,这周和大家聊的是《我的文章为什么能发表》。

首先声明一点,取这个题目不是说我有多么会写文章。恰恰相反,我知道我的写作能力很一般。但是,我为什么还要和大家讨论这个话题呢?那是因为我的经验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

上周,李晶晶老师的回信谈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想必有很多老师应该深有体会。这几年,不断有老师的文章被发表,这是一件好事。说实话,很多人都不相信自己的文章能够发表。而我自己这几年文章发表的次数也在增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师博览》等报刊和杂志都有了自己的文字记录。对于我而言,这件事情也是以前没有想过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文章就能发表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因为我们的文章值得发表。哈哈,这不是等于每一说吗?那接下来,我得讲讲我们的文章到底哪里值得发表。

一篇文章是否有发表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否有料、有思想、有行动;是否可以让人有所启发和借鉴。如果我们写的文章,就是我们这个行业里最为普遍,人人都在做的事情,那就没有价值了。

要有料,这是我们文章的要旨。人家看你的文章,就是想要从你的文字里获取一些东西。因此,我们写的文章不必追求文字的华丽,而要追求我们的内容。这种内容呈现,往往是一个个故事的串烧,让人一看就想继续往下看。而这种故事,就是需要我们对真实故事现场进行还原描述。因为真实,才有料。

要有思想,这是文章的根本。我们写一篇文章,总是要表达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们的价值观,就是我们的思想。我们对一件事要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这种判断是符合常识的。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很有思想,其实就是这个人对一些事件总有自己符合常识的判断。我们会发现老师们都是有自己的判断,只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并不一定符合常识。或者说,我们的价值观可能存在某种偏离。

那么,如何才能更接近常识性的价值观呢?那就得多读、多听、多看和多想。只有不断的琢磨,才会让自己的脑子更加灵光。这其实跟任何技能训练一样,也是需要不断练习的。

要有行动,这是文章的底气。有一些老师写的文章,总感觉不踏实,飘飘然。那是因为缺乏行动的力量。我们的文章如果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就没有生命力。简而言之,写文章就是要写我们做的。就像这次潘丰洁老师的文章一样,那都是做出来的经验提炼。这样的文章才会有力量。

我们不是理论专家,我们是一线老师,我们写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的行动经验。这样的文章,才会对同行有启发,有共鸣。

回顾自己这么多年的写作,我觉得自己都在努力朝着三个目标去积累和练习。越写越有故事,越写越有味道。久而久之,我的行动力更足了,我的思想性更高了,我的内容更加丰富了。

那么,这样的文章就容易发表了。

曾经,一位编辑在朋友圈里发了类似于这样的一段话:你才写了几篇文章,你就想发表了?

是的,从参加工作以来,我们又写了多少文章呢?有人甚至自从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写过了。老师们,我从开博客开始,到现在写了至少一千篇的文章。一千篇意味着一百万字。有了一百万字的练习,写作水平不见得好,但是已经达到了自动化。

当然,偶尔有几篇文章能够上报刊和杂志,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看了很多老师的文字,都拥有很好的文学功底,想要发表文章并不难。请你从头再看看这封信,好好琢磨琢磨,期待你的文章被发表!

当然,不发表也不要强求,那是因为你还没有达到一百万字。

我知道这封信,还是没有很好的表达,但是我知道只要我这样去练习表达,就会越来越清晰。

祝大家工作愉快!

                              与大家同行  周国平

                              二〇二一年九月二十五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