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书法与学养

 情系书画 2021-09-27

图片

斯舜威作品

斯舜威在美术报做总编的时候,有时候也去他的办公室坐坐,一个是乡友,我们都来自老家诸暨一个叫陈蔡的地方,且同在陈蔡中学毕业。一个是有同好,后来我们都在县委机关工作,不意他后来奇迹般的调到浙江日报社,而且坐了美术报总编辑这把交椅。

他之前的美术报,一张四个版面的小报,总编经常到时任常委宣传部部长的梁平波这里来叫难,有些难以为继的苦楚。

舜威兄主持美术报之后,便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短短的几年时间,业务发疯般的红火,增刊,再增刊,达到二十几版,版面绚丽多彩,大块文章一期期的推出,我熟悉的一些画家要上广告,还得找总编通融!

他说到美术报工作后,便利用业余时间练字,毛笔字,还真不可思议,练习过的纸头已经整整齐齐的堆到一人多高,我开玩笑说,这些也是你的作品,著作等身了!

现在,他的作品不但可以登堂入室,还一纸难求。我也很喜欢他写的像《好大王》一样的四个字的作品,有一种厚重的感觉,但又透露出他为人一般的灵性和飘逸,挂在客厅可以煮茗对坐,解除烦劳。

图片

杨维桢作品

诸暨人称写字为写字,书法也称写字,其实写字和书法有着不同的特点, 书法和写字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艺术,一个是技能。书法是艺术,写字是技能,书法要求的是怎么把字写美,有的就如潺潺流水、巍巍高山。有的如滔滔江河,有的如呢喃燕子,还有的如关公耍刀,有的如公孙大娘舞剑。让人觉得它像音乐、像绘画、像摄影,虽是静止,却如律动,让人为之着迷;

写字只是一种技能,能让字规范呈现,能辨识,无错误,可使用,便达到了目的。因此,写字没有艺术可言,只有好与不好之分,书法则有艺术,价值可有高低。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即使是一个字,都会给人以视觉神经上的感受,记得有一年,我还在诸暨工作,诸暨市文化局组织了一次给陈望斗先生祝寿,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四尺整纸的大大的"寿"字,好像是濮乾远先生或者俞包象老师的笔墨,当为之喝彩!

还有草书作品,飘逸,优雅,小时候看过大户人家立柜上刻的草书,一笔长锋好像高岩飞瀑,令人拍案叫绝。

我们老家陈蔡的老一辈书法家陈孔化先生的大草,好多字都不认识,但是,看着总是那么令人激动,那种转折,逶迤,腾达,那种剑指苍穹的快意,这才是艺术的魅力!

图片

陈孔化作品

我在陈蔡区委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到区委边上的上新屋,专门去陈定坎家里看孔化先生的作品,一副对联,"酒醒遥夜孤舟雨,睡美清秋一榻风",那种气势恢弘的感觉,还有孔化先生留在斯宅周柏林老师家里的毛主席《长征》诗四条屏,同样令人震撼!

除了笔墨功夫,我以为一个书法家同样必须有学养的积累。

从古代的角度来讲,读书和写字是不可分割的,就根本不存在学习书法是否要读书的问题。

但现在时代不同了,书法的实用功能几乎消退了,转入了“纯艺术”,这就引出了这个读书的话题。

一般而言,要学好书法,必须要好好读书,读好书。

没有很好的文化知识修养,又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呢?

图片

朱仲夫作品

关于书法与读书的关系问题,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学好书法,主要在于做好书法的基础功夫和技法技巧的锤炼,不一定要读好多书。理由是很多大学问家也并不擅长书法,甚至字写得很糟糕。而一些并不怎么读书的人,反而书法出类拔萃;

另一种说法认为,学习书法不仅要练好书内功,更需要加强书外功,要多读书。理由是古代的书法家几乎都是具有深厚学养的人,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而我比较认同后者,因为那些书法水平不太好的学者,他们往往志不在于书法,而在于学问。

他们疏于书内功的研练,因此书法写的差强人意实属正常。

而作为有志于书法的人,就不能以此作为托词,疏于读书。

你书内功再好,也还只是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将来到一定程度,要实现质的飞跃,要“由技进道”,就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

大学问家不一定会是优秀的书法家,但不具备较好的学问修养,绝对不会成为优秀的书法家。

通观书史,从二王、颜柳欧赵到苏黄米蔡等等书法大家,哪个不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

当然,学养深厚除了读书以外,还有自己的悟性,自身的经历,交友,个人的品行,以及游历名山大川等等,一句话,百炼才能成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