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玉米碴的三个必要条件

 朴自然官方 2021-09-29
玉米碴,又叫苞米碴、玉米渣、玉米碎、玉米糁,整粒玉米打碎而成,东北人的标志性食物之一。

东北人对玉米碴子感情很深,据说是因为过去东北稻米产量很低,绝大部分人是以产量较高的玉米作为充饥主食。

选择单一,只能变着花样做,馒头、窝窝头、面条全是用玉米做的,粥也用玉米做,俗称大碴子,不磨细,一是因为技术不够,二是大粒粮食顶饱。


在当时那个年代,实属无奈之举,物资匮乏,有的吃就不错了,哪管什么口不口感,美不美味。

我们一步一步到现在,吃细粮,真的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类似大碴子这种食物也不再频繁出现,只时不时焖煮一顿,作为回忆。

不再常吃大碴子除了因为生活水平提高,另一原因是这东西硬,想要煮熟煮烂得花些时间,略显麻烦,煮久了也耗能源。


时代变化,大碴子的身份也魔幻的变成“上不得台面”,就好像南方请客你总不能给人炒盘土豆丝那种。

如今东北出产全中国最好的大米,吃大碴子早已是老一辈人的习惯,年轻人偶尔会跟着忆苦思甜。

口感跟大米差别肯定大,不过我倒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久煮烂糊的玉米碴子还挺好吃,绵绵的,汤汁粘稠,大粒的还有韧韧的嚼劲儿。


个人不喜再放糖,有股自然的玉米清香,用来跟米饭一起焖煮,要提前泡软,大约4小时,晚上泡了,第二天一早焖饭也好。

玉米碴稍甜,但米饭中和了,不过头,入口很有层次,偶尔做来改换改换口味,粗、细粮搭配营养更全面。

其中所含黄体素、玉米黄质能有效对抗眼睛老化,较多的谷氨酸和维生素B有健脑作用,多吃粗粮,总是有益无害的。


鲜玉米容易过季,不好保存,碴子就方便得多,保存好一年四季都可以吃,选好碴子主要看三个方面。

色泽金黄,无异味,放到光下有透明感;质地硬,无碎渣;大小适中,无杂质。这样挑选出来的煮熟后香气浓郁,吃起来清甜、糯实。

现代农业情况下,食材本身的生长过程也值得关注,无农药、无化肥、无激素吃起来放心得多,对环境也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又一回忆性食品,玉米碴本身代表着我们的生活变迁历史,承载着许多的复杂情感,现在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去吃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体验。

因为大家都不常吃,可以算成人“辅食”,不失为增加营养,换换口味的一种选择,但糯食肠胃不好的人要少吃些。

选用五常当地非转基因老品种,小面积山区种植,使用农家肥,无农药,雨水灌溉,从种植到收获均为人工。点击下方小程序购买▼▼▼


今天就到此结束了,谢谢你耐心看到这。欢迎大家给我留言建议,如果你觉得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让你在意的他(她)知道你在看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