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继勇气系列之后,我郑重推荐这本书

 羊梨笔记 2021-09-29

在从前的节目里,我先后讲完了《被讨厌的勇气》和《幸福的勇气》。
时在刚刚开始推荐《被讨厌的勇气》的时候我讲过,勇气系列,非常适合逆境中的人,可以在最低谷的时候给我们托底。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跳出很多思维定式,甩开成功学,不再被那些世俗的评价体系捆绑住自己,重建一套稳定的、不需要取得成功也可以接纳自我、获得幸福的人生操作系统,它更侧重于帮助我们获得精神层面的自立。
但物质层面的自立,这一点是勇气系列所解决不了的,它对于获得长久的幸福,又是至关重要的。
只要我们活着,每天都需要支付一笔笔的账单。今天电费该缴了,明天该买水果了,后天孩子出生该准备幼儿园学费了……
我们不能催眠自己,现在有吃有喝饿不死,跟家人关系很亲密,能体会到共同体感觉带来的幸福,这就足够了。因为可能忽然一场大病,整个家庭就会坠入赤贫。
学习了阿德勒思想,我们不需要靠跟别人比谁更成功来获得虚假的优越感,也不需要靠追求成功来获得幸福,但是如果我们能在保持精神世界自由的同时多挣点钱过好一点,岂不是更好?
所以,在拆解完勇气系列两本书以后,我要讲的接下来的一本书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是一本畅销全球很多年的书,被福布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书籍之一”,每一个职场人恐怕都听过它。而且很多职场中人恐怕都接受过公司组织的有关《七个习惯》的那种培训。
我自己大约在十多年前精读过《七个习惯》这本书,是逐字逐句的那种精读。那时候,我并不知道阿德勒思想,还是把《七个习惯》当作商业财经的那种书来看的。当时读下来的总体收获还是挺大的,有一些思想读完立即就能用起来,给我当时的职业生涯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
但是当我接触到阿德勒思想之后,再回过头看这本《七个习惯》,那就处处都能看到阿德勒思想的影子。作者史蒂芬·柯维,将阿德勒思想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了职场中,同时他自己又做了一些补充,打上了许多“柯维牌补丁”。
当有了这样的认识基础之后就会发现,如果把《七个习惯》仅仅看作一本聚焦职场的商业经管图书,那就太把它看低了。
这本书的本质和勇气系列一样,主旨都是关于人生哲学,聚焦在个体幸福,同样是为了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人生操作系统,也同样是个体心理学派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科普。
《七个习惯》的很多章节都像是阿德勒思想在职场中的应用指南:
比如,阿德勒思想说"要将他人当成自己的伙伴",可是职场里就这么一个晋升职位,大家难免互相争抢,对方甚至诋毁你,试图把你的创造性想法和重要的客户抢走,怎么办?
商务谈判的双方,都要争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立场不就是对立的吗?这种情况又怎么能将对方看作自己的伙伴呢?
针对类似这些问题,《七个习惯》书中反复强调了个人品格的重要性,讲到了如何使用双赢思维解决商业合作中的难题。
又比如,阿德勒思想说,要区分自己能改变的和自己不能改变的,那具体该怎么区分呢?勇气系列对此只是谈到了抽象的理念,而《七个习惯》则给到了形象的方法——给自己划两个圈,影响圈和关注圈。
类似这样的内容和观点,比比皆是。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基于阿德勒思想的启蒙著作,《被讨厌的勇气》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两位作者在要不要设立人生目标上,看法并不完全一致。
《被讨厌的勇气》书中,作者岸见一郎借哲人之口说,人生不需要目标,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我们应该注重当下。而史蒂芬·柯维却一再强调给自己设立目标、愿景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拟定一份使命宣言。两本书同样源于阿德勒思想,却有这样的差异,我们又该怎么理解呢?
可以说,两本勇气系列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诠释阿德勒思想。
勇气系列更适合逆境中的心理自救、自我接纳和系统重启,能够让我们在逆境中感受好一点,即便没有取得世俗的成功,也可以拥有平和的心境;会让我们淡泊名利,体会到平凡的幸福;会让我们拥有一个稳定的自我内核。
而《七个习惯》则更侧重于教导我们在安装好人生操作系统后,怎么做才能更加接近成功,获得物质生活的保障。
也就是说,勇气系列希望你改掉固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以获得幸福;而《七个系统》,希望你改掉固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以获得成功。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七个习惯》是更加进取的。它更适合已经走出了逆境、完成了心理自救的朋友,争取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跟阿德勒思想的一致性、以及它对于勇气系列的补充,是我拆解这本书的两个重要原因。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希望完全回归到个人的立场上,去看待应该在职场上怎么应用这本书。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为一本畅销的管理类书籍,很多企业非常喜欢用它来作为员工培训的素材。市面上有很多培训公司围绕这本书搞员工培训,已经变成了一门生意。
在我过去的职业生涯里,就曾经接受过两次有关《七个习惯》的培训。公司们都希望通过培训让员工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来实现让企业成为高效能企业的目的。
本身这个目的没什么不好,但有些企业培训的内容,却大大扭曲了作者的原意。绝口不提企业制度应该怎么改良,老板应该做什么,却只提员工应该做什么,只谈义务不谈权利,生生把这么好的一本书给讲成了俗不可耐的成功学。
所以,我想完全站在个人的角度去重新梳理,要成为一个高效能的人,要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我们能从书中学到些什么。
好了,这一到这里就结束啦,算是开拆这本书之前的一个序言。最后,邀请大家跟我一起共读这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从另外一个门,走进阿德勒思想的殿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