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月寄语】致张永和先生信/祁发林

 西平文学 2021-09-29

尊敬的张先生钧鉴:

        拙作新编历史剧《变法遗恨》通过杂志社交与您,委实冒昧至极,心中惴惴。然出此下策,实属无奈,鉴谅。余孤陋寡闻,不知何处接收戏曲剧本,尝电话询问《河南戏剧》、《戏剧之家》等,对方说须交数千元的审稿运营费,可晋职称。思想将剧本交给剧社,可无缘结识帝王将相的领导,毛遂无门;后将拙作送达《新剧本》编辑,然两月已过,泥牛入海,电话讯问,号码亦空,奈何!无奈之下求助先生,权效太白求荐于韩荆州。昌黎先生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没有萧相国,韩信永没于卒伍间,何来千古一战神;不遇伯牙子期终为樵夫,焉有知音佳话?譬如巴金力挺张一弓,徐怀中慧眼识莫言……“山楂妹”、“大衣哥”皆出于畎亩之中。

         文史、戏剧是我不可或缺的精神法宝,在我感到前途迷茫意志消沉之际,只要静心看半篇古文或听两句西皮二黄,霎那间醍醐灌顶,意气风发,矢志不移。

        余少阅《史记》、《通鉴》,思千古风云人物如长江逝水东流不复,念天地悠悠怆然涕下;览宋史岳飞陆游辛弃疾,喟君昏臣奸英雄空怀黄龙志;阅三国刘备孙权曹孟德,叹气吞河山豪杰枉存一统心;读《儿女风尘记》、《血溅津门》,常生慨叹:张孟良,一个讨荒要饭的流浪孤儿,没进过学堂却著作等身并影响了几代人,且其书画造诣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天津有张孟良文学馆),委实奇才;余几番品赏周恩来在民国三年创作的文言传奇小说《巾帼英雄》,每每拍案叫绝:十六岁的少年啊,竟有如此胸襟如此文墨,实可算得天生俊彦,略不世出!再看当今莘莘学子,学习条件应有尽有却不思长进,除了电脑游戏别无他长,对于祖国数千年传统文化茫然无知,有谁知少年英雄夏完淳何许人也!不由不令吾侪黯然……记得在一九八六年,我在一期的中央广播电视报上,看到将在某日某时的中央戏曲频道播放京剧《霸王别姬》,顿时兴奋异常。于是,一连几天我都在盼望着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日子终于到了,我家没有电视,就来到邻居家,其时人家正在看别的节目,我不好意思打扰,但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央求主人调台,结果却选不到戏曲频道。村里没安装有线电视闭路线。我几乎吐血,失望地怏怏而去,独立田野猎猎风中,心里充满了怅然、凄凉,口中唱着"轻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潸然泪下。

        仆世居河南,生于"文  革",幼失怙恃,家况惨淡,牧豕听经,独爱文史戏剧,八十年代肄业于《大学文科园地》函授大学,中学时代曾以诗获克家、青勃二老赏识。期间耕读桑梓,醉心书海。看春来大地,万木争荣,百草葳蕤,燕语帘栊,蛙唱浒塘,常叹天功神力,便思写诗填词讴歌抒怀;金秋白露草黄叶飞,乾坤肃杀,晨起践霜,迭生宋玉悲秋欧阳作赋之情。呜呼,恨非子建八斗,骈四骊六锦心绣口,亦无王珣如椽之笔恣肆胸臆!常感滚滚红尘世风日下。伯俞泣杖莱子斑衣,终归历史;糟糠不弃洗耳抱柱,早过往云烟。有心作文振兴民族精神,争奈志大才疏力不从心,赍恨盈怀;亦曾效颦艾芜南行,颈悬蒙恬、囊荷蔡侯,浪迹南疆边陲鸡鸣狗盗者流,挥毫人生。但终才高七斗学富四车,虽有作品问世却未成影响、半瓶晃荡而沦落风尘,现今在一小厂做司阍的候生,枉嗟冯唐李广。

        诚然,拙作在细节上存在瑕疵,窃以为在大体上是可取的,譬如九方皋之相马。尚望拨冗拭目以观,在下不胜荣幸之至!

        晚生祁发林

                      稽首

                                此致

颂祺              

                   二0一五年春

注:题目为后来所添,内容也稍作改动。张永和先生: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戏剧梅花奖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戏曲学院客座教授。

作者简介:祁发林,河南西平县,生于一九六七年春。九十年代初发表小说,工作之余尤喜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戏剧曲艺,第七届中国诗歌春晚辞赋特别奖获得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