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紫禁城太和殿

 祈雨馆 2021-09-30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了紫禁城,晨曦中的紫禁城神秘而庄严。红色的宫墙如同一道厚厚的屏障,隔绝了城内与城外。一条曲折蜿蜒的护城河,道尽了悠悠岁月。宫中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承载着多少风霜雪雨,经过了多少岁月变迁,印证了亘古不变的悠悠岁月。紫禁城,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美轮美奂;器宇轩昂,肃穆庄严,宛如一部宏大的史诗让人世人难忘。

文章图片1

太和殿

过了太和门,就到了气势磅礴的太和殿广场,行走在空旷的广场上,仿佛穿越了数百年的光阴与岁月。站在偌大的广场上放眼望去,一大片巍峨宏大的建筑群让人恍然有置身天地之中的感觉。我喜欢在紫禁城里的这份难得的宁静,漫步在宁静之中,人生就多了一种意境。行走在中轴线上,抬头仰视威严壮丽的大殿,这座宏大的宫殿庄严而沉默地屹立着,让人内心充满压抑和敬畏。这座“金銮殿”矗立在紫禁城的中央,曾是皇室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整个紫禁城的核心。昔日威严的紫禁城里,至高无上的帝王、三叩九拜的大臣和文韬武略的大将,随着时空变迁,浮华褪去,纷繁落尽,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文章图片2

本文作者在太和殿

太和殿广场面积约3万平方米。中间御路铺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整个广场无一草一木,空旷宁静,身处其间有森严肃穆的感觉。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皇帝举行大典时,仪仗队伍站班在仪仗墩上,手执旌、旗、伞、盖、斧、钺、戟等,高级的文武官员跪在丹陛下御路两旁,在中和韶乐声中向皇帝行礼参拜,场面极其壮观。站在太和殿广场,宏大的气势、广阔的空间,一切都强烈地显示出帝国的威严。

文章图片3

从太和殿月台上眺望太和殿广场

我走在太和殿广场上,漫不经意地看到整齐划一地铺在地上的“白色方块”,据说是用来区别官员品级的。皇帝举行大典时,大大小小的官员按照品级,按照方块一排排站好。

站在太和殿平台,我凭栏而望,紫禁城美景尽收眼底。金黄色的琉璃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晶莹柔和,微翘的房檐和明黄的屋顶却显露了皇家的威严与肃穆,红墙黄瓦,印证了紫禁城亘古不变的悠悠岁月。

文章图片4

太和殿

太和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雷火焚毁和重建,现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风貌。明初名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始名太和殿。太和殿坐落在三重汉白玉台基上,面阔11间, 进深5间前出廊,重檐庑殿式,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米、重约4300公斤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文章图片5

太和殿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殿内以俗称“金砖”的细料澄泥方砖铺地,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宝座之上,身穿龙袍的人,也就是这座皇宫的主人,被称为:“真龙天子”。昔日的帝王就是在这里指点江山,描绘盛世蓝图。尽管金銮殿内仍遗留下昔日的庄严,但宝座上的帝王一个个任时光蹉跎而去,总不觉让人产生一种落寞感。6根围绕宝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宝座上方悬挂着乾隆帝御笔“建极绥猷”匾。太和殿现存的匾额为复制品,据说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经找不到了。“建极綏猷”的含义是:一方面要承天立极,一方面要顺民体性。帝王以天子自称,以沟通天帝与民众之间的联系为己任,此匾意在昭示皇帝对上对下的双重神圣使命。宝座之后为七扇高大的雕龙屏风,也为楠木制作。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端、仙鹤和香亭。时光流逝,岁月打磨,古老的殿堂依旧散发着昔日威严的光芒。

文章图片6

太和殿内景

宝象,被称为“太平有象”。 宝象背驼宝瓶,内装五谷杂粮,象征五谷丰登象,天下太平,江山稳固。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一万里,夜走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常伴明君左右。仙鹤是一种吉祥长寿的鸟,传说常为神仙所骑,云游四海。这里用来象征皇家江山永世长存,蒸蒸日上。香亭寓意天下大治,国泰民安,江山稳固。

文章图片7

太和殿月台上的香炉

文章图片8

太和殿月台上的铜龟

文章图片9

太和殿月台上的铜鹤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香炉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此日晷的晷盘上是上下两面有刻度的圆盘,汉白玉石制成,晷针铁制,垂直于晷盘,晷座呈正方形,用四根石柱支撑。宫殿前设置日晷,象征皇帝拥有向天下万民授时的最高权力。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有斛、斗、升、合、龠五个容量单位。该嘉量为乾隆九年(1744年)仿汉代王莽时期嘉量制造。宫殿前嘉量,表明度量衡定,天下一统。太和殿前设置日晷和嘉量都是皇权的象征。 日晷的计时功能已经淡去,但作为皇权的象征,仍然伫立在太和殿前。

文章图片10

太和殿月台上的日晷

文章图片11

太和殿月台上的嘉量

殿下为高8.13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台基,周围环以栏杆。在殿的底座汉白玉石阶上雕有1142个龙头(螭首),每逢下雨时,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流到地面上,所以便有了“千龙吐水”这一奇观。

文章图片12

太和殿台基上的龙头石雕

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口,每口重约2吨。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据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士兵用军刀刮走了。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缸上的刀刮痕迹。太平缸的主要用途是储水,以备防火之用。距今最早的缸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铸造。明代的缸两耳均加铁环,样式上奢下敛,古朴大方。清代的缸两耳均加兽面铜环。紫禁城内现在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铁缸是明朝制的,其中鎏金铜缸18口。

文章图片13

鎏金青铜太平缸

文章图片14

鎏金青铜太平缸

紫禁城是龙的世界,龙的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皇帝被称做“真龙天子”,是大地的主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因此,宫中的殿堂、桥梁、丹陛、石雕以及帝后宝玺、服饰御用品等无不以龙作为纹饰。太和殿内木构件所用装饰图案全部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据统计有13000多条金龙,真是真龙天子的殿堂,龙的世界。

文章图片15

太和殿台基石阶上的龙头石雕

许多人以为皇帝在太和殿处理政事,其实不然。这里只有在皇帝登基那天、皇帝万寿节那天、冬至那一天,对外出兵打仗点将出征以及给皇太后上徽号的时候,皇帝要在太和殿升座接受朝贺。总之,必须是重大事件的盛大典礼。所以,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场所。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太和殿举行盛大仪式。每当大典之际,鸣钟击鼓,礼乐齐奏,帝王御殿升座,君临天下,接受王公和百官的朝贺,极显其尊贵和威严。

文章图片16

太和殿台基石阶上的龙头石雕

顺治皇帝14岁时,在太和殿举行了隆重的亲征大典。康熙皇帝8岁即位,也是在14岁时在太和殿举行大典,开始亲裁政事。最后一位坐上太和殿宝座的是年仅3岁的溥仪,他是被他的父亲载沣抱到宝座上接受大臣的朝拜和恭贺的时候,看到庞大的场面和鼓乐喧天,被吓得哭起来。载沣不得不低声哄劝:“别哭,别哭,快完了。”话一出口,他自己也吓了一跳。当时,大臣们都非常惊讶,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果不其然,大清国在此后的短短3年间,真的很快就“完了”。

参考文献

孙克勤,2018,一个人的紫禁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克勤,2020,一个人的紫禁城。香港:中华书局。

孙克勤撰文和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