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年第111篇:读文随笔∣教研员作为“桥梁”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1-10-03

教研员作为“桥梁”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全球教育展望》2021年第3期发表了宁波大学汪明帅副教授和王亚君研究生的论文《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员“桥梁”隐喻研究》。这篇论文文字较多,读起来难度较大,不过身为教研员,我还是坚持把这篇论文读完了。很多人把教研员称为“教师的教师”,其实只是侧重于实践指导方面,也有人称教研员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他人”“核心力量”“主要指导力量”,这体现出了教师对教研员的肯定与支持。但实际上,一个地区的教研员不可能成为所有学科教师的“重要他人”。如何理性地看待教研员的功能?这篇文章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教研员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桥梁”。

论文作者对“桥梁”隐喻进行了研究。在作者看来,“桥梁”作为一个隐喻,形象地揭示了教研员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但这种“桥梁”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桥梁”隐喻别后蕴含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又是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据此认为教研员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的“桥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所谓政策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主要是指国家相关教育政策落实需要经历从上级规范到实际运作、从学校外部设计到学校内部实施等诸多转化环节,需要借助中间力量实现转化。那么,教研员就是这种转化的重要力量。但是这种转化会有一个问题:教研员主要是某个地区某个学科的规划者和课程的实施者,其发挥作者的领域主要是自己的专业。教研员一般是从学校的优秀教师中选拔的,学科教学与研究是其主要任务和特长。如果教研员要成为国家教育政策与实践之间的桥梁,那教研员的专业范围就要从本学科和扩大到整个教育政策上,这对教研员来说是有挑战意义的。不过从实际情况上讲,教研员确实需要去不断了解、学习国家政策。最近几年,国家密集发布了和教育密切相关的文件,从之前的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文件,到教研工作、教育督导,再到学前教育、民办教育、体育和艺术教育,再到最近的教育评价、双减政策等等,这些文件和学科教研看似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却是进行学科教研的上位性指导理念。也就是说,指导和实施学科教研,离不开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指导。那么教研员在开展工作时,就有必要去了解、学习这些政策,而不能仅仅了解本学科的课程标准。我所在的教研室何晋中主任就经常说,对于学校老师来说,他所认识的“教育局的人”,可能就是学科教研员。老师在工作中产生的问题,一定也不局限于自己的学科,当他们有疑问时,首先想到的求助对象就是教研员。从这个层面讲,教研员多了解国家教育政策、地方教育管理的举措,也是有必要的。当然,教研员了解、学习国家政策,不是意味着教研员要成为“政研员”,工作分清主次,同时意识到工作的边界以及自身的能力,对于工作开展也是有好处的。

二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主要是指教研员在沟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教研员既要关注实际的课堂教学,又要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状况,更要了解本学科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思想,了解优秀同行的教育经验与举措,这样才能顺利搭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这种“桥梁”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例如有的教研员邀请本学科的大学教授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的教研员为教师讲解某种教育教学理论,有的教研员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推行某种教学方法,有的教研员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成果提炼。不少一线教师是很反感“理论”的,认为即使没有理论,照样能够教好成绩,认为理论研究是大学教授和教研员的事情,自己只要上好课就行了。在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时,一涉及到“理论依据”“学理依据”等内容,立刻有一种“苦大仇深”之感,这也反映出教师在理论素养的不足以及教师对理论的误区。在我看来,教研员要成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最重要的就是鼓励教师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方式掌握理论的武器,然后深入课堂,指导教师借助于理论进行课堂建构和教学反思。然后再通过集体研修、外出培训、跟岗学习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掌握理论、研究理论、使用理论、践行理论。我觉得教师需要掌握的就是学科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与理论,而理论学习需要经历痛苦的心理过程。最近我们写作组尝试的“读书打卡”形式的活动,就是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迫使成员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三是实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主要指教研员所搭建的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尤其是优秀经验的传播与分享的各种平台。最常见的就是教研员发现了某个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就邀请该教师通过专题分享、学术讲座等方式进行推广。我觉得,目前教研员的很多工作,就是搭建实践与实践的桥梁。我们平时组织举办的教研活动,包括听课议课、教学观摩、同行交流、专题讲座等,就是这种形式的“桥梁”。在实践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第一大阵地自然是课堂教学,新教师的课堂研磨、骨干教师的课堂展示、名教师的课堂研习、不同学校的同课异构、某学校的校园开放日、某工作室的课堂教学集体展示等等,都是以课堂为载体的。第二大阵地就是教育教学经验,包括科组建设与管理经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的教育科研经验、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学校课程建设经验等等,这些也可以成为实践与实践的桥梁。我个人进行团队建设,最大的心得就是鼓励优秀同行之间实现经验交流,这是促进自身成长的非常有效的方式。

从教师的角度看,要想成为胜任教学的好教师,就要体察政策精神、懂得理论、见多识广,而且能够开展专业的教学,这些与教研员“三重桥梁”的作用是一一对应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教研员对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起到支撑性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