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理论走下神坛(七)研究辣椒得诺奖,看中西医对五味认知差异

 9平常心9 2021-10-14

中医因为伟大就不允许质疑发展?

21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被研究辣椒的科学家获得,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人对于痛觉、味觉、温度、压力等的感受机制。发现了辣椒有痛感还可以止痛,对于研究药物提供了方向。先不说这些研究对于治病究竟有没有用,就是这种不断探索不断质疑的精神,就是很多中医人所不具备的。我之前写了六章关于中医理论的问题分析,很多人根本不看文章,也提不出具体问题,上来就是中医几千年的文化,你有什么资格质疑,要么就是中医理论是真理,你看不懂是你悟性不够。在很多人看来中医就是完美的,压根就不需要发展,也不允许质疑,中医治不好病就是那些医师不行,病人没有找对人,民间中医厉害,是病人不信任中医,是西医打压中医,某某病西医就治不好,等等。

科学对人体的认知是机电系统论,比中医差太多

接下来我们来从中西医的角度来看看,对于辣椒问题的认知。我看了几篇关于这个诺奖的介绍,大体就是讲不同的感觉是通过细胞内不同的受体通道给大脑传递的信号不同。通常我们对于痛觉、味觉、温度、压力等感知在人体不同部分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部位敏感,有的部位不敏感,味觉只有口鼻才有。很多介绍文章提到的观点有:辣不是味觉而是痛觉,辣可以止痛,寒热的感受也与这些通道有关,辣可以改变这些通道对温度敏感性。

首先我们看这个研究的局限性,再次说明科学对人体的研究是机电系统论,完全脱离了物理化学特性。空间医学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是单纯的电信号的传输,而是整个系统都会有物理化学的反应,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哪怕仅仅是一个情志刺激,仅仅一句望梅止渴,人体的生理反应都是相当复杂的。所以这里仅仅一个感受通道的研究还远远只是停留在表象。

但是我一再强调,科学的伟大不是发现真理,而是质疑的精神和不断探索不断进步。这个研究发现了温度味道等等对于身体的刺激会引起一系列反应,至少会引导医学对于人体寒热的研究,也算是进步。

中医和空间医学对药性的模型差异

再说中医对于五味对于寒热的研究比起这个微观的研究确实要高明太多了。比如辛辣发散走窜,提升阳气,外寒内寒疼痛等等机制,基本上都是疾病的真相,而西医对这些因素完全没有认知。但是据说葱姜蒜这些食物都是很晚才进入中国的,中医对这方面药物的研究也比较少。

那么空间医学是怎么认识五味寒热的人体反应,又是怎么认识病机及治病的。其实之前文章多次都谈到了。五味是一个药性的模型,酸甘苦辛咸各自代表不同的药性,比如酸收、甘平、苦燥降、辛升散、咸润下,就是说酸的是让气收敛,苦的让气降,辛的让气发散,咸的让气湿润下降。不是所有的药物都有明显的味道,但是气的作用也就是这些方向,所以这些味道只是一个模型,而且也存在模糊不清错误的地方。比如酸苦咸都有收敛湿润的作用,因为它破气,就会增加水湿。辛发散同时也燥。苦燥的说法是有问题的,比如认为黄芩黄柏能燥湿。比如认为薏米甘淡燥湿,也是错误的。这些寒性药物是不可能祛湿的,如果碰到热性体质,也不是燥湿,而是寒热汽化的原理。

之前在《中医走下神坛回归医疗本质(五)中药药性的错误》这篇文章,提到了人参的药性参数,我对药性的模型进行了改进,使用了升降、散收、寒热、燥湿、营养等几个参数。这样就避免了五味对药性描述的局限性,并且可以实现量化。其实这个几个参数用在病机辨证上也是适用的。这样药证相符,就可以完全避免了治病靠蒙。这些参数对于艾灸、针灸、按摩等等也是可以用的。所以说,明白了道理,所有的方法都能为我所用,包括中药西药等等任何的治疗方法。

寒热到底是怎么回事?

有一个冻伤冷敷的民间疗法,比如说一个人被冻伤了,不能热敷,要用雪去擦拭,让皮肤热起来,冻伤就能恢复了。如果热敷了可能造成溃烂。冻伤应该冷敷还是热敷,那么这个道理是什么呢?我们下一篇文章《中医理论走下神坛(八)研究辣椒得诺奖,看中西医对寒热认知差异》来分析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