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5年华县洪灾中的侯坊公社书记郭玉贤

 华州文史荟萃 2021-10-17

邮箱:3125136050@qq.com


记忆中的郭玉贤大姐
作者 王世忠

我认识郭玉贤大姐是在20世纪七十年代的侯坊公社。彼时,我是抽调到公社帮工的民办教师,她是刚踏入政界的公社领导。
原侯坊公社政府驻地 刘焕民拍摄
我清楚地记得,她出任侯坊公社党委书记时,在没有当一把手的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硬是凭着自己的善良、真诚与热情,把公社几十号正式干部和社工人员团结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拧成一股劲,为改变侯坊公社的贫穷面貌而共同努力奋斗。那时候,公社的风气是正的,氛围是融合的,正如一个一辈子在基层工作的老同志所说:“郭书记心肠好,大家干活心情畅快”。

我还记得,她在那宿办合一的公社办公室里,热情接待衣衫褴褛的上访老大娘的情景。她耐心地听老人诉说心中的苦情,亲切地给老人分析事理到吃饭时,她又到公社灶上给老人买来了饭菜,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1975年夏秋之交,渭河与石堤河同时爆发了多年不遇的洪水。渭水倒灌石堤河,石堤河水几乎与河岸齐平,石堤河由于多年失修,泥沙淤积,河槽比两岸的民房还高,此时,无论那边河岸决口,洪水都会以九江倒悬之势,奔腾而下,霎时造成巨大水灾。正因为如此,洪水上涨的那几天,石堤河两岸的老百姓,都自觉地走上河岸,夜以继日,高度警惕,防洪抢险。

在华县,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针对渭河的防洪工作,侯坊地区都是重中之重。但1975年两河同时爆发的大洪水,刚任职的郭玉贤书记可是没有经历过,此时,她真正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在县工作组的帮助下,她和公社王建文主任等领导迅速召集公社和大队干部紧急会议,对抗洪抢险作了精心安排,并提出明确目标:“拼死拼活,严防死守,绝对不让石堤河、渭河大坝决口,坚决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然后就直奔抗洪第一线,这一去就是几天几夜。

在抗洪抢险现场,她和公社大队干部一起,调集物资,协调矛盾,动员人力,组织抢险。尽管公社近在咫尺,她也没有回去稍息一刻。在她的带动鼓舞下,那几天,除了炊事员、电话员,公社干部几乎全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奔波。经过干部群众几天几夜的艰苦奋战,堵漏抢险,河岸河坝终于没有决口,渭河水塌了,石堤河畅通了,险情基本排除了。而这时的郭书记,脚磨破了,嗓子哑了。当大家回到公社在她办公室高兴地庆祝抗洪胜利的时候。她笑着,听着,听着……却坐在椅子上打盹睡着了。

1975年的抗洪抢险,候坊人民才真正认识了这位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临危不惧、坚毅果敢的女书记。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正是这次抗洪超负荷的付出,给她健康的身体留下了疾病,她不得不在有生以来第一次住进了医院。彼时,他丈夫正患精神疾病,当她上学的两个孩子来到医院看望母亲时,她终于控制不住情绪,转过头去,流下了说不清原因的眼泪。

郭玉贤书记从公社调到县上不久,我就幸运地遇到了共和国恢复大学招生的机遇,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分配工作不到两年,便从第一个单位渭南地区行政干部学校又调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研究院工作。这期间,我们的联系从未断过。她先当县妇联主任,后又任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最终在县常务副县长职位上退休。总之,无论在哪一级任职,她都以自己与生俱来的善良品质和吃苦精神,身职其责,努力干事,在干部群众中留下了很好的声誉。

郭玉贤近照 选自流年光影

记得有一年,我回华县探亲。已退休多年的郭县长领我到杏林龙山去访问一位皮影老艺人。从县城出发时,乘了一辆出租车,车走到半路上,开车的小伙子突然问道:“姨,你是不是郭县长?”郭笑了笑说:“不是的”。小伙子说:“就是的。”郭问:“你咋知道的?”“我在电视上见过,群众都说你是好领导”。“啥好领导,没给大家办啥事……”郭县长和司机的一问一答,让我甚为感慨,我为这位老大姐在普通群众中的好影响而深感高兴。到了老艺人家门口,郭县长硬给司机付车钱,小伙子坚决不收,还说:“能开车送你,我高兴”。回到县城后,我笑着说:“看来,你这县官当成功了。”她却说:”什么成功不成功,骂的人也有哩!”时隔近20年,当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我常常想,在地方当官的,谁说好都不行,老百姓说好才算真正好。

原文来源:《流年光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