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季3宜3忌,做这3件事, 帮身体驱寒清瘀,提升阳气! 冬季少生病

 xqjhr 2021-10-17
白露至,秋意寒,寒湿真的来了,
做这3件事养好身体的小太阳
2021-09-07 15:20·番茄医学社 

白露,八月节,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

《黄帝内经》记载“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说的就是气温明显下降,能感受到秋季真正的凉意了。露水重,天气冷,寒湿真的来了。

如果感觉到肩颈僵硬、腰背板结,膝盖关节刺痛、腰臀酸痛,肚脐以下怕风畏寒,稍微食凉则不适,手脚冰凉,面带浮肿,这些都是寒湿的表现。

白露至,秋意寒,寒湿真的来了,做这3件事养好身体的小太阳

养生需要驱寒暖身,记得做好这3件事,养好身体的小太阳

1、“秋冻”要适度

很多人遵循“春捂秋冻”的养生之道。但需要注意的是,“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如果你属于体质偏弱者,或者易患胃肠道疾病,天冷时易发骨关节疾病的人群,最好不宜秋冻。

对于这类人群,中医也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注意保护好头、颈、背、腹、足这些重点部位,谨防秋日寒湿侵入,导致疾病发生。

2、睡好午觉

子午时序交替的时候,也是阴阳交接之时,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这个时候需要静卧,等候阳气复苏。白天午时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称为“合阳”。

白露至,秋意寒,寒湿真的来了,做这3件事养好身体的小太阳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朋友,在这个时候小息30分钟,都可以使身体平衡过渡,如果是久坐办公室的人群,更能够提神醒脑、补充精力。

3、泡脚祛虚寒

随着秋天天气逐渐地转凉,外邪也就是所谓的燥邪、寒邪、风邪也渐渐增多。在秋寒当令之时,借助阴阳消长的变化,可以选择在晚上泡泡脚,温通阳气、祛风散寒,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从而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

白露至,秋意寒,寒湿真的来了,做这3件事养好身体的小太阳

秋季气候宜人,食物丰富,温补阳气时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进食过多。可以选择以下4种食物,来转化身体多余的燥气和多余的脂肪。

1、银耳

一直被视为滋补佳品银耳,不失为滋阴润肺的一把好手。常喝银耳汤,能够补肺益气、清肠润燥,很适合在干燥的秋季食用。

2、山药

山药味甘、含有大量黏液蛋白、纤维素、淀粉酶,可益阴生津,常食久食,不仅不伤脾胃,还能增强消化功能,对身体健康极为有利。

白露至,秋意寒,寒湿真的来了,做这3件事养好身体的小太阳

3、百合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所以百合非常适宜秋季食用,尤其是鲜百合更甘甜味美。

4、南瓜

南瓜入脾、胃二经,能够润肺益气。它含有淀粉、胡萝卜素、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非常适合在秋季食用。

秋季阳气渐衰而阴气渐长,顺应时节平衡人体的阴阳,加上生活和饮食习惯上的滋补调养,不失为养生的大好时机。

秋季3宜3忌,做这3件事,
帮身体驱寒清瘀,提升阳气!冬季少生病

聊养生健康

金秋时节,天气越来越凉,寒气越来越重,很多本就阳气不足,体寒的人此时更加难过。元朝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地表的晨露都即将凝结,我们人体也相应会有寒气的感应和表现,故而要提前做好准备,防寒于未然。

民间有句俗语叫"十病就寒",寒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且多发于秋冬季,寒邪会导致我们体内的气血循环不畅,流动减缓,造成瘀滞。

像是我们常有的手脚冰凉、腹痛腹泻、宫寒、腰部酸痛、肩膀痛、膝盖疼腿伸不直等,都和体内寒气重有关。寒邪以寒冷、凝滞、收引为特征,寒伤阳气,故寒邪会导致全身不适;且寒胜则痛,一受寒,身体也容易疼痛;寒凝则气收,汗发不出来,腿也因痛等伸不直了。

尤其是咱们中老年朋友,年纪大了体内的阳气本就不够用,若是再被寒邪侵扰,身体就更难过了。

寒为阴邪,阳气可以抑制阴,所以想要身体舒服,也得振奋体内的阳气,使之流淌自然,温养全身,以下这3宜3忌,运用好可以帮疏通身体,驱散寒气,阳气自然可以在体内畅通无阻。

忌:闭门闭窗,久坐不动

宜:外出郊游,呼吸清气

这个时节我们在外面深呼吸,会发现空气比之前的季节会清新很多,尤其是秋雨后,没有炎热的蒸腾,反而是一股青草和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虽然秋雨霜露重,这种阴天就让人想在家躺着睡觉,不动。

但《黄帝内经》中提到"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再结合肺主气,脾主肌肉来看,长时间躺着坐着,就会伤肺伤脾,食欲越来越差,呼吸越来越不顺畅。脾伤之后,气血就差,总是会感觉没力气,就想躺着,这样就是个恶性循环。

记得之前疫情初始期间,全家人每天都关在屋子里,窗户紧闭,那一段时间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家中的父母也是总是在家里很憋闷,喘不过气来,这是因为室内的空气太过浑浊,又不经常换气。

故而即使在天冷也要经常开窗通风,开窗时注意自己要避开,以免吹到头颈,造成受寒。在开窗通风时,能减少室内的细菌和一些有害物质,建议一天里开窗通风2到3次,每次十来分钟即可。

若是有时间,建议多到郊外走走,尤其是重阳之后,登高望远,秋高气爽,深吸一口气,清凉到五脏,秋气的肺气旺,我们此时登高深呼吸,可以让体内的清气上扬,浊气下沉。而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所以我们看到古人修道养生,都在高山之上。

咱们现在久坐的都市人,运动少,五脏里面肺内浊气很重,特别容易上火,火气喜欢往上跑,从口鼻发出来,然后又积郁在肺里,上下都给伤了。趁着秋天多爬爬山,呼吸呼吸天地间的清洗,可以很好地清一清肺部的郁热和浊气,把负面情绪也都发泄出去。

在登高休息期间,找到一个平地,最好搭配做一做下面这组动作,帮我们把肺里的瘀滞和浊气都排出来。

1.呼吸配合上肢:双臂伸直,随着吸气的动作上举平行地面,呼气时缓缓放下,增加我们的进气量。

2.蝶式呼吸:双手叉腰,吸气时挺腰,双肘向外打开,呼气时弯腰,双肘向内收拢,可以帮我们很好地把肺部的污浊顺着气息排出来,这两个动作练一练,吸足空气,神清气爽。

忌:晨起着凉,薄衣外出

宜:暖腰暖腹,温煦全身

秋天最忌早晨起床忽视身子着凉,秋天早晨风凉,很多人睡在床上不觉得,但我们体内脏器的活动都处于缓慢状态,体温也会有所下降。

很多人早晨着急去厕所,啥也不披穿件薄的贴身背心就一跃而起,跑到厕所,就很容易受晨风着凉,一般刚受凉就会觉得嗓子痒痒,气短,总是想咳,若此时饮食再不注意,吃上点燥热的食物,就很容易出现黄色的痰。

所以早起时,即使短暂的去个洗手间,最好也要披上个薄毯,保证身体不受寒。若是冻得哆哆嗦嗦回来,身体遭了寒气,就得及时把这些寒气"逼"出来,以免它往身体更深的地方钻。

别等它钻到五脏六腑里再去调养,体寒在身体浅层才更容易驱散,每天睡前或起床前做做下面3件事,驱寒温阳,全身都能暖起来。

第一件:搓搓后腰

古人养生中非常重视驱寒养阳,搓一搓后腰无疑是最方便善巧的妙法,把双手搓热后,紧按于腰眼处片刻,再向下推至尾椎处,每天反复50~100遍。

第二件:踏步摇头驱寒升阳

想要驱寒温阳,就得多刺激身体阳气最足的经脉,背为阳,背部有两条主要的经脉,督脉和膀胱经,都循行于后面,把它们疏通,暖起来,可以把体内寒气都逼出来,让阳气充足生发。

做法:放松,躺在地板或垫子上,双手抱住颈部,就和做仰卧起坐的样子类似。头部微微抬起,双脚做原地踏步的动作,一收一伸踩着空气,动作幅度不用太大,同时头部随着脚的伸缩而左右摇摆,收左脚时头向右摆,收右脚时头向左摆。

第三件:做做艾灸

艾灸自古就是驱寒逐湿,又温补阳气的妙法,而且特别适合中老年和体质虚弱者,人到中间,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容易经脉陷下。《黄帝内经》中讲道:"陷下者,故宜灸之。"

艾灸温升的效应,升阳举陷,升位固置,升清降浊,对于寒气的发散和湿气的排出,疏通经脉都有很好的帮助。故又有:"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的说法。

艾草味苦,微温,《本草征要》中记载:"辛可利窍,苦可疏通"。若是寒瘀滞在体内,固住不动,艾灸方可化之。

随着科技进步,咱们养生也逐渐趋利避害,采用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方法上,简化却保留其本质,这样既能节省养生时间,又方便操作,适合大多数人。

经常加班没时间为自己身体驱寒,或是上了年纪太复杂的步骤不会操作,都可以试试看这款简易艾灸,艾灸宝。

只需要插上电,调整好适合自己的温度,就能源源不断享受艾灸的温热能量。

这个垫子敷在肚子上,特别暖,敷的期间能闻到浓浓的艾草味道,这个垫子加上外套共有三层,最外面是亲肤的棉麻材质,不刺激;中间一层艾草包,厚实的艾草,温灸就靠它;还偶有一层是发热垫,用来加热的,艾草加热,才能将特性发挥出来,渗透进我们的皮肤。(艾草包建议3个月一换)

不光是肚子,我们的后腰,腿部,哪里受寒了,就把艾灸宝敷在哪里,特别方便,很安全,没有艾灸点燃时的烟熏火燎,不呛人,对我们的口鼻刺激更小,也不用担心因艾灸操作不当烫伤皮肤了。

有弹力魔术贴固定,也不用担心敷着敷着碰掉,牢固性很好,只要有电,无论是上班、看电视、刷手机时,都能顺带帮身体去去寒,疏通一下,温补阳气。

忌:肥甘厚腻,太油太辣

宜:先清再补,净化身体

秋冬也是长肉的时候,这时大部分人都食欲大开,各种肉肉、滋补品全都招呼上来了。秋季阳气内收,胃口好是正常的,稍微长点肉也不必担心。

但若整日昏昏沉沉,体内的垃圾浊物太多,就得注意了,秋季燥气重,最好避免这些肥甘厚腻的肉食,甜品,以及重口味的辣椒,这些都会影响肺气,还会易生痰湿。

即使是想吃肉,最好吃一些鸭肉、鲈鱼等,牛羊肉少吃。建议秋季常吃百合、莲藕,银耳,有助于净化身体。

在此分享一味清理身体浊物,瘀堵的好物,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很多人都用它来清瘀。这个东西就是鸡内金。

鸡内金是鸡胃里一层黄色的角质壁,一般为不规则的椭圆形,有层层的波浪皱纹,表面金黄或是黄褐色,老鸡的内金微微发黑。

鸡内金乃血肉之品,可常吃,不会生燥热,特别适合咱们中老年朋友。近代的医学泰斗张锡纯,就非常擅用鸡内金,帮助人们疏通堵住的身体,既能泄又能补,而且不伤脾胃,实属难得。

张锡纯老先生曾称赞道:"鸡内金,鸡之脾胃也。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用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

在我小时候,老一辈喜欢把鸡内金晒干炒熟,磨碎后加在粥里吃,但还是能吃出一股腥苦的味道,当时年纪小,因为这味道可没少挑食不吃。后来奶奶没办法,就把鸡内金加在饼里,然后撒上点芝麻,盐用来掩盖腥苦味,每次这个鸡内金烙饼,都会被一扫而光,尤其刚出锅时,滚烫的烙饼又酥又脆,一口咬下,特别满足。

长大后,这种奶奶亲手制作的美味就很难吃到了,不过制作方法已经问奶奶要来了,原料只需面粉、炒熟的鸡内金粉(建议去外面打碎,更细口感会好)、白芝麻、盐。

和平时做饼一样,和面时候就把鸡内金粉和盐加进去了,之后擀成面饼,撒上芝麻,往锅中烙饼即可,越薄越酥脆哦。

浓郁的麦香和芝麻香,丝毫吃不出鸡内金,建议家中有老人和小朋友的,都试试做一做。若是咱们实在是忙得没空研究,就给家人备上两盒这个鸡内金薄饼,开袋即食,特别方便省事。

配料和奶奶当时的很像,小麦粉,鸡内金,山药粉,茯苓粉,黑芝麻白芝麻,盐。其中添加了山药粉和茯苓粉,茯苓是祛湿降浊的,我们体内不清爽,有瘀堵,大部分都是痰浊,用茯苓去痰浊很适合。

山药用的是温县铁棍山药,这可是山药中的上品,产量少但营养非常高。健脾行气,把瘀堵的气滞给发散掉,让体内的气机更顺畅,上下气机顺了,这阳气畅通无阻,就没有瘀堵的东西拦着它了。

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添加剂防腐剂,给老人孩子吃的,一定得天然健康,少添加。这浓香的芝麻,焦香四溢,薄薄的鸡内金山药饼,一掰即碎,不费牙,老人孩子都能轻松食得。

还是独立包装哦,一片一个包装袋,干净卫生,也更便于携带,每天来上一两片,身体清爽,肚子里也非常舒服。

秋季记得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为身体做好清理,保暖,别让寒气有了可乘之机。

秋季养生,重点在肺,6句口诀记心里,身体更通透
民福康学堂

在黄帝内经中,关于秋季养生,有这么一段记载——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用大白话翻译,就是说在秋天的三个月里,自然界里的万物成熟,万物开始收敛,自然之气收敛。天气凉爽,秋风习习,大地清明。这时候我们应该做到早睡早起,学习鸡的作息方式,这样才能让内心得以安定,减少秋天对身体带来的影响。我们还要收敛气息,心平气和,让肺气清朗,这才是我们在秋天应该遵循的养生之道。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的人似乎并不多,有不少人一到秋天就开始咳嗽,咳痰,这可能就是没有把肺养好。


秋季养生,重点在肺

在中医上,一直都认为肺是储存痰液的地方,所以如果肺不好,就会积蓄更多痰液,刺激气管,咳个不停。正所谓"夏受寒湿,气不得泄,秋则咳虐"如果我们在秋天没有注意调节身体,受到了寒气困扰,那么就容易咳嗽。

除了咳嗽,肺不好的人,还会出现3个症状

第一,没有精神,白天总是困倦,手脚无力,而且有时候动一动就觉得喘不上气儿;
第二,容易出虚汗,因为肺气虚弱,无法固摄汗液,所以脸色也会发白,身体发虚;
第三,肺主皮毛,当肺气不足,我们的头发就会没有光泽,然后皮肤也容易脱皮发痒。

6句口诀记心里,身体更通透

口诀一:早晨养肺黄金期

我们常说"一天之计在于晨",其实在养肺方面也同样适用。每天早上7点到9点这段时间,是最适合养肺的时间,适合身体吐故纳新,顺应自然。,

需要提醒的是,秋冬季节的早晨会比较冷,所以大家出门记得穿外套,如果是跑步的话,要先做好热身运动,跑步的时候脱掉厚外套,等跑完再穿上,以免着凉。

口诀二:常笑宣肺

中医上一直都有"常笑宣肺"的说法,就是说经常笑一笑,有助于调节肺。所以,我们不妨在秋天多笑笑,而且不是莞尔一笑,微微一笑,而应该是哈哈大笑,放肆大笑。一个人笑的时候,是会影响到很多器官的,有助于协调内里,宣泄污浊之气,还能让人心情好起来。

我们平时可以听听相声,看看综艺,或者是和朋友聚会聊天,分享快乐,令人开始的事还有很多。不过,大家笑的时候也稍微克制下,别肚子都笑痛了,而且也不要大清早或者大半夜莫名发笑,影响别人休息。

口诀三:多走多动多健康

以前学生时代,秋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秋游了,现在你有多长时间没出去走一走了?不妨找个天朗气清的周末,叫上家人朋友一起外出郊游、登山,多接近自然,感受秋意,让身体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有助于锻炼身体,调节肺气

口诀四:白色食物不离口

在秋天,我们可以多吃一点白色的食物,比如说秋梨、山药、百合之类的,因为这些食物都有这滋阴补肺的功效,在秋天正好可以帮助肺抵御干燥,生津润肺,预防咳嗽。还有莲藕、白萝卜、银耳这些食材,都是非常健康养生的。

同时,一些高油脂、难消化、重口味的食物,我们就应该减少食用了,容易造成造成中焦瘀堵,加重痰湿,秋季饮食还是应当以清淡滋润为前提。

口诀五:拍打肺经排浊气

我们可以平举起来一只手,然后另一只手从上往下轻轻拍,如果遇到哪里不舒服的,可以按压一会儿,每只胳膊拍打4到5分钟,有助于有利于排出心肺的毒素,缓解肺经瘀堵的情况,舒缓肺气,每天起床后和睡前都可以尝试。

口诀六:多喝水少说话

现在进去了第四季度,工作业务开始繁忙,我们总是会有很多的牢骚、情绪想要发泄,但是希望大家平和一点,不要说太多话,学会调节情绪,不仅仅是为了心理健康,更是为了保护肺气,因为心里烦躁,讲个不停的话,肺气容易发散,而秋天应该学会收敛肺气。此外,还要多喝水,润肺保湿,缓解皮肤脱屑、毛发枯燥和口腔干渴。

总的来说,秋季养生,重点在肺,上面提到的这6句口诀,希望大家记心里,试着做一做,或许就有助于滋养肺气,清除淤堵,身体更通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