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不能忘却的记念

 天涯飘零SZ 2021-10-24

以此纪念宜昌大撤退八十周年

 

我翻开历史的黄页,仔细的寻找它当年的事迹。但我失望了,那场堪称史诗般的历史大撤退,在浩瀚的历史卷册中,记述它的仅仅是只言片语。当描述英法联军撤退的电影《敦刻尔克》在全球掀起热潮时,我的国人啊,你们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那在关系着民族存亡、悲壮而紧张的宜昌大撤退。

没有敦刻尔克撤退所面临的辽阔大海,这里只有水流湍急的高山峡谷­­;没有英国人那么多的船只,只有22只小火轮和其它帆船。1938年秋的宜昌的码头和城里各个地方,层层叠叠的堆积着大约10万吨从全国各地后撤的物资、机器、仪表,这些都是全国工业的精华,是抗战得以继续的保障。这些工业物资和机械,都是大半年间在炮火中付出流血牺牲抢运出来的,从长江下游千辛万苦集中到这里的。一同滞留在这里的,还有3万多等待后撤的人员,他们大多是教师、学生、高级知识分子和工程技术人员。

长长的三峡,蜿蜒盘旋在高山之间,如一条美丽的玉带。川江之水,在这高山峡谷中奔涌咆哮一泻千里。但此刻,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又是阻碍物资入川的最大障碍。

这些工业物资的背后,是淞沪战场的血肉拼杀,是南京城的孤城喋血,是台儿庄的浴血奋战,还有那痛苦的黄河大决堤,都在把南方中国工业的精华抢运出来争取时间。如果这些物资不能及时运到大后方,前面的流血牺牲所做的努力都将白费,中国的抗战将更加艰难。 

卢作孚,这个教师出身的商人,虽然他的民生公司自抗战以来一直在帮助政府抢运物资。在这危急时刻,有着丰富航运经验并熟悉川江航运的他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宜昌撤退总指挥。此时长江已经快到枯水期,以目前的运力,要把这些物资和人员全部运到重庆,大约需要一年时间。

汉口已经陷落,武昌已经危在旦夕,情况十分危急。

当卢作孚火速赶到宜昌时,这里正是人心惊恐,极度混乱之时。在这关键时刻,卢作孚处惊不乱,有条不紊运筹全局,当机立断,做出了力挽狂澜的决断。

他亲赴各轮船公司和码头视察,并登上轮船,检查各轮船的性能、运载量、运行状况,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连夜召集各轮船公司负责人和各轮船船长、引水、宜昌港的技术人员开会,制定出在40天内运完撤退人员和物资的详细计划和具体措施。他以国民政府联合运输办事处主任的身份宣告,经过他实地考察和初步估算,以现有的运力完全可以在40天内完成转运任务。

卢作孚制定了严格的纪律:大家必须听从统一指挥。即所有公司、轮船、码头只听卢作孚调遣,各单位的人员物资的转运顺序一旦排定,必须坚决执行,服从指挥。至于什么单位的物资由什么轮船运输,何时登船,只听卢作孚一人安排,要严格听令,决不准自行其是。

当他向所有需要运送人员物资的各单位负责人宣布他的转运计划和严格纪律,并保证在40天内运完壅塞在宜昌的全部人员物资时,全场爆发出一片欢腾声,不少人甚至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指挥撤退的那些日子里,卢作孚日夜守在他的指挥中心,收发报机24小时不停地响着。上游各港口、各轮船发来的电讯日夜不断,工作人员日夜坚守岗位,处理各种电文,所有电文都经他亲手审阅、批示。

他对全部运输情况、每个环节都了如指掌,知道每一小时运走多少吨物资和哪些船在运,知道每只轮船在什么位置,知道哪些物资在哪个港口卸载,知道哪些单位的物资正在装船……   深夜时分,他则亲到码头检查装卸情况,为工人、船员解决遇到的困难。他鼓励部下说:“这一年我们没有做生意,我们上前线去了,我们在前线冲锋,我们在同敌人拼命。”

是的,他们也在和敌人打仗,也敌人抢时间。一艘艘江轮,冒着日军的炮火,颠簸在波涛汹涌的江流中。峡谷两边崎岖的山道上,一队队纤夫,拉着长长的纤绳,喊着川江号子,匍匐前行,拉着装载物资和人员的船迎着奔流的江水逆流而上。他们拉着的,是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希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未来。

40天,卢作孚依靠各船运公司,依靠船员、装卸工、纤夫以及无数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终于完成了抢运任务。物资安全了,人员安全了。这些机器,在后方被安装,为持续抗战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枪炮、物资,为长期抗战贡献着力量。

我们不能忘记,我们也不该忘记,这史诗般的宜昌大撤退。它的胜利,让日寇灭亡中国的梦想化为泡影;它的胜利,让大后方继续书声朗朗,中华民族的文脉得以延续;它的胜利,让知识精英得以保存,中华现代文明之花绚丽开放。

长江依旧奔流,三峡已经旧貌换新颜。但八十年前的宜昌大撤退,我们应该铭记在心里。青山不老,我们的记忆不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