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逆汤为代表的姜附剂药证方证研究

 廿氏春秋 2021-10-29

图片

四逆汤为代表的姜附剂药证方证研究

(摘录)

    

南京中医药大学

方证、药证作为仲景学说的重要内容,是仲景“随证治之”诊疗模式的具体体现。以四逆汤为代表的姜附剂是仲景治疗少阴阳虚证的主要方剂,常用于治疗危急重症。

从药证角度对姜附剂相关药物进行研究,
通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有某药物的相关方剂及条文予以研究,采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相互参照的方法,分析归纳出其药证和功效。
其中,附子的药证有:手足厥冷,腹痛,骨节痹痛,胸痛,恶寒恶风,脉沉微,阳虚。
干姜的药证有:吐逆、吐涎沫,咳喘,下利,烦躁,厥逆,出血,痛,寒。
甘草的药证有:咽痛,咳喘,挛急、疼痛,下利,心悸,药毒、食毒。茯苓的药证有:小便不利,眩晕,悸。
人参的药证为:口渴,虚痛。葱白的药证有:面色赤,血瘀。猪胆汁的药证为:大便不通,反佐。
赤石脂的药证有:下利或下利便脓血。细辛的药证为:咳喘,疼痛。
黄连的药证有:心烦,心下痞,下利,浸淫疮。
当归的药证有:脉细。
黄柏的药证有:黄疸,下利。
桂枝的药证有:气上冲,悸,骨节痛,小便不利。
乌梅的药证有:蛔虫症,久利。蜀椒的药证为:疼痛。

从方证角度研究姜附剂十首方剂的主证。
其中四逆汤的主证为:手足厥冷,恶寒,踡卧欲寐,下利清谷,脉微细,或脉沉(微)或见证:呕吐,发热。
四逆加人参汤的主证: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
茯苓四逆汤的主证:烦躁,兼证手足逆冷,恶寒,下利清谷,心悸、脉微细等。
干姜附子汤的主证为: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脉沉微。
白通汤证的主证为:下利,面赤,脉微。
白通加猪胆汁汤的主证:下利不止,面赤,厥逆无脉,干呕而烦。
通脉四逆汤的主证: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身反不恶寒,手足厥逆,脉微欲绝;或见证:腹痛、干呕、咽痛、利止脉不出、面色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的主证:汗出而厥,四肢拘急,脉微欲绝。
乌头赤石脂丸的主证: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乌梅丸的主证为:脘腹阵痛,时静时烦,得食则呕且烦,甚则吐蛔,手足厥冷:久利。


姜附剂中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干姜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用于治疗少阴阳虚寒化证,因病情有轻重缓急之别,故其方证特点虽有相似,却亦有不同,临证时当详加鉴别使用。
乌头赤石脂丸证与乌梅丸证不同于少阴寒化证,有其自身的使用特点与指征,故临证时,亦当明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