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1010]南市老城厢的发生发展

 徐大纬 2021-11-02

      写《魔都上海空间变化的七个阶段》一书,要用自己的读路、读书、读人作线索,围绕城市环、十字路、重要片区等空间单元,讲述上海城市发生发展的故事。

       以老城厢为例,要研究一环十字四区五个阶段的发生发展。一环是旧城墙和现在的环城园路,十字街是今天的方浜路和光启路,四块是城墙内东北政治中心(老北门)和西南文化中心(老西门),城墙外的小东门十六铺和小南门董家渡。老城厢的发生发展有四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其他的空间也可以这样去梳理:

       1)1292-1553年。1292年县衙搬入城隍庙,1553年建立城墙,把城里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城外的商业中心分割开来,出现了上海城市空间最早的分异。别处的城市是先有墙后有城,上海的城市是先有城后有墙,事实上城墙外的十六浦和董家渡的路网和功能比城墙内更发育。后来城墙内文庙搬到老西门一带,出现了东北政治中心与西南文化中心的区别。1405年吴淞江改道在陆家嘴与黄浦江相接,黄浦江成为主要河流。1553年的六个城门是小东门、大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跨龙路)、老西门、老北门,后来增设三个城门是小西门、小北门、新北门。另外有三个水门通黄浦江,即方浜(现方浜中路)、肇嘉浜(现复兴东路)、薛家浜(现董家渡路)。

       2)1553-1843年。上海出现前的老城厢是纯粹的中国江南文化,代表性的城市单元是豫园。1843年出现租界,法租界与老城厢直接接壤,后来华洋交融,城市空间出现了有上海特色的变化。老城厢海派文化弱一些,租界的海派文化强一些。

       3)1843-1914年。辛亥革命后拆除城墙,按照新的方式建了环城园路。上海老城厢相对于北边的租界被称为南市。原来城墙内没有机动车可以通行的现代马路,县衙前的南北向道路如光启路、三牌楼路、四牌楼路以及东西向的方浜路是传统的街道。

       4)1914-1927年。1927年上海设立特别市,市政府位置搬到江湾,老城厢的政治文化功能开始淡化,逐渐成为单纯的生活居住区。在租界外滩以南的老城厢建设外马路等现代马路,打造中国外滩。

       5)1927-1949年。1927年以后上海县衙搬出老城厢,老城厢成为上海特别市之下的沪南区,这样的情况延续到解放前。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浦东开发和建设南浦大桥,以及后来南市并入黄浦区,老城厢的城市空间出现了更大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